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西汉武帝始,中央职官制度有了中(内)外朝之别,侍中、给事中、诸吏、散骑、常侍等皆属于中朝官。然而侍中在汉初业已存在,并不是随着中外朝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对西汉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合叙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表述方式,特点是把两组各有所属的句子成分合在一个句子里叙述,在古代不失为一种化繁为简的修辞手段,但如果读者不明所叙的事实,就易造成歧解。常见的有几种情况。一、两组同位成分合叙。例如《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按史实,郭攸之、费袆是侍中,董允是侍郎,分开叙述应是“侍中  相似文献   

3.
侍中一职秦时已有,自西汉武帝设置中朝官,其职权渐重,此后侍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逐渐提高,成为中央官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魏晋侍中的职掌及其发展演变的论述,以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官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唐代给禄,以官品高低为差.然唐制,有职事官,有散官,官员给禄究竟以何者品级为依据,史籍无明确记载,故须旁征别引以考察.《通典》卷二一《职官典·宰相》载:“永淳·弘道之际,裴炎为正议大夫、守侍中,崔知温为正议大夫、守中书今,刘齐贤为中大夫、守侍中,并同中书门下  相似文献   

5.
三省同为隋唐时期的最高政务机构,最高统治者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皇权对构成皇权最大威胁的尚书省之长尚书令多旷而不置或为虚衔,使得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法定的宰相的体制发生了变化。虽然仆射在一定时期内总制尚书省事,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尚书令负责中枢政务,所行使的相权也绝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执行性质的相权,而是侍中、中书令相权的延伸。三省中仅有中书令、侍中及其所代表的二省行使其权力,三省宰相制实际为“二省制”。  相似文献   

6.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东汉末年文学家,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王粲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七哀诗》堪称代表,反映了汉末离乱和人民痛苦,对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深表憎恶。《登楼赋》也颇有名。在七子中成就最大,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明人辑有《王侍中文集》,张溥辑有《王侍中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似文献   

7.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它对南北朝以来的典章制度有继承、改革、创新。陈寅恪先生在《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对此已有精辟论述,笔者仅就隋代的宰相制度略抒己见。一三省长官为相始于隋杜佑说:“自魏晋以来,宰相但以他官参掌机密或委知政事者则是矣,无有常官。”司马光也说:刘宋时,“宰相无常官,唯人主所与议论政事,委以机密者,皆宰相也……亦有任侍中而不为宰相者,然尚书令仆、中书监令、侍中、侍郎、给事中,皆当时要官也”。杜佑、司马光的论说似有偏颇。魏晋以降,制度多以汉代为楷模,至少在形成上是如此。如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开府,设幕职,为外朝官之首,实力宰相;尚书令仆、中书监令、侍中、侍郎,给事中一类要官,为内朝官,他们常在皇帝左右,充当咨询和参谋之职,或委以机务、参与机密,成为皇帝决定军国大政的重要助手。这  相似文献   

8.
曹魏加官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官,即在本官之外另加其他官职。历代都有加官存在,曹魏时期,将军号用作奖励军功和提高品级、待遇的加官,其他加官如特进、侍中等继续作为加官使用,并显示出新的政治意义,这与官制的演变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槐赋     
斯赋曰:“文昌殿中槐树……乃就使赋。”《王粲传》附《王粲年谱》建安十九年曰:“按杨晨《三国会要》卷八(按“八”应为“七”),登贤门在听政门外,近内朝,粲必以侍中值登门。考粲于建安十八年十一月为侍中,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二十一年二月还邺,二十二春卒,盛暑之时在邺者唯十九、二十一两年。今暂系此事于是年。”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宗柳皇后讳敬言,河东解人也.曾祖世隆,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祖恽,有重名于梁代,官至秘书监,赠侍中、中护军.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大宝中,为都阳太守,卒官.后时年九岁,干理家事,有若成人.侯景之乱,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元帝以长城公主之故,待遇甚厚.及高宗赴江陵,元帝以后配焉.承圣二年,后生后主于江陵.明年,江陵陷,高宗迁于关右,后与后主俱留穰城.天嘉二年,与后主还朝,后为安城王妃.高宗即位,立为皇后.   ……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宗柳皇后讳敬言,河东解人也.曾祖世隆,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祖恽,有重名于梁代,官至秘书监,赠侍中、中护军.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大宝中,为都阳太守,卒官.后时年九岁,干理家事,有若成人.侯景之乱,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元帝以长城公主之故,待遇甚厚.及高宗赴江陵,元帝以后配焉.承圣二年,后生后主于江陵.明年,江陵陷,高宗迁于关右,后与后主俱留穰城.天嘉二年,与后主还朝,后为安城王妃.高宗即位,立为皇后.   ……  相似文献   

12.
加官,即在本官之外另加其他官职。它是中国古代较为普遍存在的职官制度。三国时期,将军号用作奖励军功和提高品级、待遇的加官,其他官职如侍中等继续作为加官使用,并显示出新的政治意义,这些与官制的演变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原文] (太熙元年)夏四月辛丑,以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己酉,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峻阳陵,庙号世祖。  相似文献   

14.
羊耽妻辛氏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  相似文献   

15.
宋飞 《语文知识》2006,(4):35-35
《陌上桑》中先后出现了“使君”“小吏”“大夫”“侍中郎”“专城居”等官名,为便于学生理解、背诵该诗,现参考有关资料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军,通常指的是体育比赛中的第一名,而它最初则是由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封号演变而来。据史书记载:霍去病,大将军(卫)青姊少子也。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汉纪》目录后载有一段题为"汉纪序"的文字(下称《汉纪·序》),署名"汉秘书监侍中荀悦"。书中还有两篇以"序"体写成的文字:首卷开篇"昔在上圣……以俟君子焉"一段;尾卷卷末"凡汉纪……综往昭来,永监后昆"一段(下称《汉纪·后序》),署"侍中悦上"。《汉纪·序》及《后序》书年有三误,逐条辨析如下:其一,"二百四十二年"之误及致误原因。《汉纪·序》起首记:"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1)按:此句交待《汉纪》  相似文献   

18.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全国范围看是对峙割据的形势,但就某一王朝而言,则仍然是中央集权的政体,故各国官制虽“多依汉制”,但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其中枢官制:保留了自东汉以来已“不与朝政”、仅“假以名号”的“三公”,至晋,又增置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合称“八公”,此制在南北朝时期相沿未改。虽设宰相(或称“丞相”、“相国”),多非寻常之职,且无定员、无定名。在这个时期,尚书、中书(曹魏初称“秘书”)、侍中(晋时称“门下”)等三个系统,逐渐发展成政府最重要的中枢机关,各以尚书令(以左右仆射为副职)、中书监、令(以中书侍郎为副职)和侍中  相似文献   

19.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博涉文史,早知名。高祖入关,引直记室,转起居舍人,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奉诏撰《艺文类聚》。奏请修历代史书,德棻修《周史》,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贞观中,累官礼部侍郎国子祭酒,兼崇贤馆学士。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今存诗一首于《全唐诗》,文五篇于《全唐文》。  相似文献   

20.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