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涛 《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6-268
古今字,是传统训诂学的术语,它反映的是同字异义的现象。研究古今字,有利于深入理解汉语词义的发展,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典籍中字词的意思。本文将重点讨论词义引申造成古字与今字的变化,同时也指出简化字的一点弊端。了解古今字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2.
说“读破”     
“读破”是古人把某一个字变读为另一种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语法作用有了变化的一种方法。词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当某一个字引申出新的意义或语法作用时,古人常把这个字念成另一读音以示差异,这就是“读破”。例如“衣”字,《说文》释为“所以蔽体也”,是名词,读平声,而《广韵》未韵作“衣著”解,是动词,念去声。这就是“读破”的结果。“读破”,主要是改变声调,所以有人把“读破”称为“四声别义”,即通过四声的改变来区别词义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所谓词义引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词义的引申是指某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而有关词义引申的基本原则,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认为:词义引申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人类思维日益发达的反映。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达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词义发展的基本方式。从这个基本原则看,汉语词义的引  相似文献   

4.
《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不用“原”而用“元”?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左传》中有“狄人归其元”的句子,意思是:狄人把他的头颅送了回来。后来由“头”的意思引申出“第一”“原来”“本来”等意思。“原”字的本义是“水源”,后来引申出“开始”“本原”“原来”“本来”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继承稳固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的一面。例如天、地、人、手、牛、马等,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着、意义没有大的变化。另外有许多词,古代用它,现存也用它,意义却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后来成了河流的泛称。二是词义缩小,如“瓦”,古义是“土器已烧之名”,现在则专指砖瓦的瓦了。三是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却指鼻涕了。  相似文献   

6.
词义的引申线索、引申方向及引申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词汇中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多义现象普遍存在.多义现象的形成源于词义的派生,即词义的引申.如“兵”词.本指“兵器”,引申之,又具有了“兵士”、“兵事”义,使“兵”具有了多种意义,变成了多义词.问题是,词义的引申是如何实现的?词义的引申是随意的吗?仅从词义引申的途径、从词义引申的方式,从逻辑事理方面探讨词义引申的规律,至多让人知道某些条条框框,死记一些词的引申义发展的情况而不能让人举一反三,更没有能够回答上述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都缺乏深度,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我在教学中引进或强调了词义的“引申线索”、“引申方向”的概念,实践证明这对学生整体把握词义系统、加深学生对汉语字词的理解都是事半功倍的.如“兵”本指“兵器”,兵器是战士打仗用的,所以它又指“战士”、又指“打仗”.三种意义是相关联的,“兵器”战士用来打仗.“战士”用兵器来打仗,“打仗”战士要用兵器.贯穿三个意义的线索是“战士打仗(的)兵器”.这就是“兵”一词的意义引申线索.说它是词义的引申线索,就是说只要把握住了它,就可以融会贯通“兵”的所有意义和用法;把握了它,就可以把“兵”的所有意义串连起来,加深对其词义的综合认识程  相似文献   

7.
有个常用成语“时不我待”,意思是“时间不等待我”。为什么不说“时不待我”呢?原来古代汉语中有一条语法规则,就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例如,《尚书·多  相似文献   

8.
“同字为训”,前人主要从形式入手,解释为声调不同引起的词性、词义不同,即“如字”和“破读”,忽略了其词义方面。本文认为,《释名》的“同字为训”,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词义引申问题,即一个意义由另一个意义发展而来,“同字为训”蕴涵着词义引申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 词义的变化发展是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词义的发展变化,指的是词的形式不变,意义有了变化。词义的引申,即由本义出发,发展衍生出新的意义,本义和引申义构成一定的意义系统,这是讲词义的发展变化的。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也是讲词义发展变化的。现在出版的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处理这两部分内容不完全一致,大约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论《释名》的“同字为训”-兼论词义引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字为训、,前人主要从形式入手,解释为声调不同引起的词性,词义不同,即“如字”和“破读”,忽图了其词义方面,本文认为,《释名》的“同字为训”,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词义引申问题,即一个意义由另一个意义发展而来,“同字为训”蕴函着词义引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结构助词“之”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这就是“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组成加“之”的主谓结构,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原来的句子不能独立运用,不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充当单句的一个成古代汉语中,结构助词“之”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这就是“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组成加“之”的主谓结构,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原来的句子不能独立运用,不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充当单句的一个成分,或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分句,以偏待全。  相似文献   

12.
一、“相”字应分立一类代词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应当是统一的,词的分类也是如此。恰当地区分古代汉语词类,对于准确理解句子结构和词的意义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古代汉语里的“相”字是较复杂的一个多义词,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说文》:“相,省视也。”也就是说“相”的本义是“仔细看”或“察看”的意思。如“相鼠有皮”(《诗·鄘风·相鼠》)。“相”原是个动词,又引申为“扶助”,如“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左传,昭公三年》)以后辗转引申才作副词“互相”用的。可见“相”作互相讲,并非它的本义,而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结果。而后,“相”具有称代作用,也是词义发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中,由于词义的引申,而产生了大量的兼类词,即一个词兼有几类词的语法功能。如: 《说文》:“军,圜围也。”即古代军队作战,在临时驻地用战车围成圜形的军营,这是本义,后引申为驻扎,再引申为指军队。于是,“军”便兼有名词与动词两种语法功能。甲骨文中有(吉丷一)()字与鼓()字。前者为名词,是钟鼓的“鼓”的古字,后者是动词,击鼓的“鼓”字。后来,“”字废除,“鼓”作为“”的分化字,兼有名词和动词的两种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意思出发,根据语境以及翻译语言的表达习惯,在翻译语言中选择出相应词语,从而达到翻译语句通顺的目的。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词义引申这种手段,本文就英语翻译中词语引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讲授文言文,如何明确而又准确地把词义传授给学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回顾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在文言文词义教学方面,我采取了如下五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明本义、适当引申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其中有一个本义,其余的义项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讲清本义,又要适当引申。使学生在已学过的教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词义的引申规律。 1.链式引申。所谓链式引申,就是根据一个词的本义,逐渐扩展开来,象链条一样引申下去,这些引申义与本义应挂得上钩。如“节省”、的“节”,《说文》解释为“竹约也”,而“约”字,《说文》解释为“缠柬也”。因此,“节”可引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有一些字不认识,不知道这些字所写的词是什么意思;有些字虽然也认识,却弄不清它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在阅读中所遇到的词汇、词义问题。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在漫长的语言流变历史中,一些词被淘汰了,它们成了历史上的遗物;一些词跟随历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词义发展的问题上,前人已做过大量的工作。传统的研究都是从单个词意义的引申着手,认为词义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个别词孤立的引申而来。在这个问题上,许嘉璐、孙雍长和蒋绍愚三位先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是对这三位先生的观点的一个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个言语单位,有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语义解释,这就是所谓双义现象。这是语言交际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本文试就英语的双义现象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识者。一在词汇学上,英语和任何语言一样,有一词多义(polysem)现象。当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Iinguistic context)表示不同的词义时,这个词就成为有很多不同词义的多义词语。在多数情况下,单词所指对象差别很“大”,例如secretary,依次可指秘书、书  相似文献   

19.
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所谓异读字,是指与常用义的读音不同的字,古代汉语中,有些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其读音也随之不同。古人常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例如:“王”,读wáng,名词,帝王的意思。而《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应读wàng,称王的意思。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从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词能引申发展出一个以至于很多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它们的产生,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词义引申的不同方式。明白了词义引申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词义发展的脉络和系统,更加系统地掌握这些纷繁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