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春阳 《考试周刊》2012,(49):27-28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  相似文献   

2.
孙碧霞 《考试周刊》2009,(21):26-26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北京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曾大声疾呼“没有文言,我们将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确,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文言文教学确实应该成为我们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又有点令人担忧。“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是当今中学生常发出的慨叹。对他们来讲,文言文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浓缩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因此,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李宏毅 《现代语文》2008,(12):84-8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学生要有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文言文学习如此阐述:“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作品,可以受到中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塑造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陶铸民族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章念 《现代语文》2011,(2):157-157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同时,对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也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魏伦 《现代语文》2011,(12):77-78
文言文是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经典,文质兼美。因此,深入钻研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文言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庆九老师致力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文化研究,先前只是听说,间或有些交流.今日聆听其执教的《与朱元思书》,不由得肃然起敬.如此睿智的文言文教学,文化气息着实浓厚. 一、解读深邃,挖掘文化元素 语文教师对文本高质量的解读是确保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基础,无论是现代文教学抑或文言文教学,概莫如此.庆九老师深谙其理,慧眼识金,透过文本肌肤,用心琢磨,捕捉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化元素:“书”和“人”.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众所周知的。在新课标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部分文言文方面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可以说,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当今高中文言文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握有一把打开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不仅可以领略璀璨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使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同时,由于古今汉语的血亲关系,学习文言文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也有显著作用。所以,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重视文言文教学是对“文化自信”排在语文核心素养首位的体现,也是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以教学《陋室铭》为例,通过开展字源教学、书法雅读、文化讲座、对联教学、仿写铭文等教学活动,举例阐述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韦小讳 《中学文科》2009,(16):32-33
文言文教学对现代语文学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指导不容忽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课前参与,课堂引入和课后延伸三方面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对现代语文学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指导不容忽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课前参与,课堂引入和课后延伸三方面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朱瑜章认为新《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文言文教学目的没有涉及它的精神内涵。应予修改。并提出要用“古典诗文”来指称语文教材中的古代作品。这是朱氏对“阅读能力”的一种误解,更是对《大纲》精神的误解。新《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文言文教学目的是合理的,“古典诗文”一词并不能取代“文言文”,“文言文”的概念可以涵盖“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在情感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理应承担起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熏陶的重任。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以《桃花源记》为个案谈古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以其语言的古朴典雅、思想的博大精深、风格的异彩纷呈而成为文学殿堂里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中,焕发出不竭的生命力,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因此,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非凡。但是,由于每年高考文言文部分主要是考词义和翻译,所以,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落实字词句的层面上,采取的仍旧是逐字逐句读读译译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文言文教学把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弃置不顾,只注重文字教学,岂非璀璨的民族文化之不幸,当前语文教育之悲哀?再看当今经济浪潮下,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承载文明,传承历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特别是高中课本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经典名篇,它们不仅仅是作家个人情感的产物,更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写照,是人类文化宝库的财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文言文教学要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然而在日常教学,我们教师大多还只是从“言”的角度进行教学,把文言文课上成古汉语课,只注重字词意义的疏通,归纳语言点,究其原因,其一,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卷,文言文考察内容大多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仅是停留在“言”的层面。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教师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嚼烂了喂”,学生上课就只是一味的听和记。其二,不少教师认为,扫清古诗文阅读中“言”的障碍是理解“文”的前提,甚至认为解决了“言”就可以应付考试了。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呈现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始终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然而,我们大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只关注重视第一个教学任务,而严重忽视文化传承的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非常狭隘的、不可取的做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信仰与力量,是植根于人内心的修养与自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天然地具备选择、诠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以文教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提高民族自信与个人修养。一、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追求文言文经典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学生常常满脸苦涩地诉说文言文注释理解的生硬背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