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认知传播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二元结合,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研究是其内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表征。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内容生产及传播与人的关联最为密切,认知传播视域下传播主体与电视生产的关系需要重新确认,并通过建立内容生产保障体系达到预期的认知传播效果。认知传播对电视生产的影响是显见的,并促使其从观念、格局及传播关系上进行调整。同时,认知传播的文化价值属性必然要求电视生产对文化进行观照,实现对电视文化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由传播与艺术两大部类组成的大众传媒。而在中国,这两部类内容常常是各说各话。有没有一种思路、方式将二者整合为一体?我认为,这就是传播艺术。所谓传播艺术就是对特定内容的创造性处理.无论是非虚构的电视传播,还是虚构的电视艺术,在电视传播艺术这一点上它们是共通的。目前,要提高电视的传播效果,提高电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就必须提高电视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播出的跨越南北两极、探索自然、寻访文明的142集电视系列片《极地跨越》到7月下旬就全部播完了。《极地跨越》在播出过程中,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传达出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可贵探索;而作为一次大型电视行为,摄制组的沿途探险活动、所到之处的人际交流和行为传播活动,也构成了电视传播的重要一部分。应该说,《极地跨越》的电视行为传播和节目传播共同创造了《极地跨越》的效应。所以,我们特约《极地跨越》总策划之一、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高峰,与《极地跨越》摄制组总导演亓克君共同完成了以下关于《极地跨越》电视行为传播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营电视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力 《视听纵横》2007,(5):46-47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电视产业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蓬勃发展的中国电视产业为民营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新的传媒形态和传播经营机构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提供大量的节目内容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鉴于目前不少电视频道的节目制作数量和制作质量的不足,民营电视正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内容提供者,成为构建电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文明 《新闻窗》2011,(3):47-48
电视文化是电视传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效应的综合。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电视文化研究以电视传播的内容为核心研究对象,包括电视文化理念与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和电视文化责任,电视文化消费与电视文化接受,电视文化审美与电视文化批评等内容。文化环境指影响主体活动,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体或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人们要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那么、电视相声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种类,如何实现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的和谐统一呢?首先应该从传播的主体——电视相声的美学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8.
冯静 《新闻前哨》2001,(10):26-27
影视传播的发展使电视传播的过程成为某种社会生活的一个流程。社会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信息从信息源到接受信息的受众,从单一的具体事件到形成几乎一致的公认,并对社会活动产生影响,直至解决问题。电视传播的过程虽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虽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作为一种信息舆论形式,在这一流程中的任何人为行径或情感色彩都会直接影响某个社会活动的性质,甚至影响某个社会生活。所以,电视传播过程在知情、动情、决策方面,都需要在严谨求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 一、电视传括要实事求是 电视传播在社会活…  相似文献   

9.
刘菁 《声屏世界》2004,(12):11-12
政务活动的电视报道。无论就其播出的时段或时长,都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但是,一段时间来,人们对它并不满意。有人说,那是因为电视媒体表现特有的内容局限所致。果如其然吗?电视政务报道。通常指的是对领导的出访、考察、调研等活动的报道,对领导机关、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的报道。其镜头对准的常常是会场、人像、名单、讲话一类内容。既没有生动故事。也没有刺激性的画面。这与以图像为特征的电视传播的确难以协调。可是。电视报道政务活动优势也不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的逐渐增多,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三网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视频内容播出方式的变化、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优势、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等等.传统电视媒体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该如何顺应需要,不断开创电视事业发展新局面,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电视传播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武新宏在《电视纪录片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指出,电视纪录片如何吸引受众,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与思考。一、拓展题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已经在民间有广泛的认  相似文献   

12.
电视活动是社会组织(主要是电视媒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精心策划、组织特定主题活动。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利用电视媒介传播优势对活动的过程或者内容进行呈现.能够产生轰动效果的仪式化行为。评判电视活动成功与否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电视活动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3.
周静 《青年记者》2007,(14):170-171
当今,电视文化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国内来看,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省级频道打破了地域性的传播限制。卫星频道与卫星频道之间的竞争成为电视文化产业竞争的焦点:从国际上看,卫星通讯技术、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新的政策形势,迫使我们必须直面国际性的空间竞争和市场竞争,这是中国电视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党的电视宣传事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周咪 《视听》2023,(10):103-105
重大时政节点,各大电视媒体竞相推出特别节目,对该时政活动进行延伸报道,从内容选题、报道形式到传播渠道全方位融合创新。广西广播电视台20两会特别节目兼顾内容和新技术的高质量融合,以大数据搜索、参会物件、东盟等内容元素,加上5G+、AI、VR和新采访方式、新传播矩阵的技术赋能新制播机制,更好彰显了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但在平衡内容的深度解析与轻量化传播的关系、规避新闻产品同质化问题、打造品牌特色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电视科教节目是指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主要传播内容的电视节目,又称为电视科教片。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分析科教节目的方法。下面就主要从内容要求、不同片种的突出创作元素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邵将 《声屏世界》2006,(2):17-17
关于传播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数字移动电视目标受众群体流动性大,内容设置应提倡短小:数字移动电视不宜设置情节连贯、上下承接紧密的内容,每个相对完整的内容板块其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数据显示:长沙的乘客在汽车上停留的平均时间在15分钟左右)。如几十分钟一集的影视剧就不适合在数字移动电视播出。传播环境中干扰因素多,受众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内容设置应提倡简洁:数字移动电视不宜设置深刻、严肃、甚至复杂,受众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需在精神上参与分析讨论的内容。如CCT《V新闻调查》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也不适合在数字移动电视播出…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和电影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遵循电视的媒体传播特性,同时又需要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和表现形态.本文将从电影电视化传播的形成、传播形态与媒体特性、国内外案例分析及前景与挑战四个方面就电视电影的特点进行阐释,试图找出符合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拥有的受众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本文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传播内容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手机电视不会取代传统电视,但是传统电视媒体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新兴形式,扩充自己的力量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当下媒体竞争形势为背景,以若干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主流电视媒体活动组织情况为范例,提出了电视媒体要从"内容为王"转换到"活动制胜"的观点,并从精神内核、内容选择、编排理念、传播手段四个层面,对主流电视媒体的活动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明晰了"在拓展民生过程中形成品牌,把民生热点、社会难点、观众看点聚焦为一体,形成媒体的亮点,在激烈的传播市场竞争中个性化地展示主流媒体的形象和品牌,使电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不断形成自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电视活动组织思路,对于电视主流媒体以独具个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来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