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韵明 《中国广播》2004,(10):18-19
时下无论您在神州大地何处打开收音机,南腔也好,北调也罢,医药保健品咨询类的广播讲座可谓无处不在。南方称之为“坐堂”节目,北方谓之“医药咨询坐台”节目,我称之为“广播医药保健品专题讲座”(简称“医保讲座”)。这类节目,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迅猛地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广播媒体,使其成为一种广播所独有的节目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英 《新闻采编》2005,(4):27-28
眼下无论你身在何处,什么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都不难听到一些被听众称之为“卖药”的节目。我们广播人通常美其名曰“医药健康咨询讲座”。“医药健康”节目诞生于90年代中期,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一直风头不减,为广播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些“卖药”节目往往是一些医生甚至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在那里自拉自唱推销药品,很少顾及听众的感受,听众很有意见,严重影响了广播的收听率,使广播人弃之心疼,食之又骨鲠在喉。那么,“医药健康”节目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它对广播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多于利呢?这成为许多广播业内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台的医药咨询直播热线节目,俗称“医药坐台广告”。就是商家请一个医学顾问,一般是职业医生,或者是稍微懂些医药知识并擅长语言表达的人,也有的是商家老总亲自上阵,到电台直播间与主持人配合,直接向听众推介某种药品,介绍用药和治疗常识,并通过热线电话解答问题,进行信息咨询,目的是推销药品。“医药坐台广告”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行于90年代末。应该说,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广播特点,发挥广播效益,很让广播人“长脸”的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嵊州广播紧扣时代脉搏,秉承“以节目带产业、以产业拓节目”的办台思路,利用广播的媒体优势,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借助外力、寻求共赢,努力拓展具有广播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既提升了自身节目质量,又取得了社会、经济的双重效益!一、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小台照样可以办大事早在几年前,针对广播地位的边缘化倾向,嵊州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就审时度势,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突破传统的办台模式,提出了“以节目带产业、以产业拓节目”的发展思路,实行开门办台,认真策划和组织与节目相关的各类活动,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张辉  方大庆 《视听界》2011,(3):85-87
自2008年起,南通电台以新理念办广播,节目生产、广告经营、户外活动等紧紧围绕“办好听的广播,办有用的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办有效益的广播”的目标,逐步培育了广播经营的五大优势,广告创收保持了35%的递增率,2010年整体创收近5000万元,其中医药广告收入仅占24%,为广播事业、产业的发展和广播形象的塑造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1):I0013-I0013,F0003
广播要让听众听到,也要让听众看到。在做好直播间节目的基础上,走出直播间,“办看得见的广播”。广播在被听众“看”到后,它的巨大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随之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药健康类节目是我国广播电台中普及率很高的一种节目类型,但广播研究者对此类节目的梳理和思考并不多见。北京电台的健康节目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医药健康类广播节目的诸种形态,如健康医疗知识讲座、主持人讲解播报型健康知识节目、中医药保健品或社会性医疗机构广告等。通过对这些典型节目的分析,可以观察和解析我国医药健康广播的整体样貌。  相似文献   

9.
刘玮 《声屏世界》2005,(4):46-46
新余交通艺频率开办于2004年3月底.开播仅半年便以其实在、时尚的特色迅速占领本地广播市场,尤其是交通类综合节目“交广前沿”,开播至今接到了几百个热线咨询和投诉电话,基本上做到了桩桩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并且还发展了一些子栏目如“记调查”“警方在线”等,拓展了节目服务交通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延续,目前广播热线电话节目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来,主要有:一、内容上的陈滥重复。以人口不足六百万的某市为例,单以“婚姻恋爱家庭”为主题的咨询热线就达5条。听众参与量逐渐下降。有时,一档节目下来。只有一两个参与电话。主持人要么是磨来磨去地讲些废话,要么是放流行音乐、歌曲。有时所拟的参与主题也是捣鼓过好几次的旧题材,令听众起腻。有时所拟参与主题的格调不高。二、节目内容流于形式、肤浅。某些受众打热线的目的有时  相似文献   

12.
初次听到《医药咨询台》节目是在1994年深秋,广播里一名患者通过热线电话简单的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并且要求节目主持人帮助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对治疗自己疾病有经验的医疗单位。在我的印象当中,电白的健康类节目通常是介绍一些医药保健知识,回答听众咨询通常需要专家来完成.当时我着实为主持人捏了一把汗,这恐怕要查一查资料或者咨询一下有关专家了。令人惊奇的是患者话音刚落,主持人已经开始为他介绍就医的去处了,而且发布的信息可以用“权威、准确、实用”几个字来概括,这一切初看起来很有些不可思议。日后,通过参与这个节目才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96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有这样一种看法:“未来广播发展将以新闻改革为龙头,以夜话和音乐节目为两翼。”这一看法将“夜话”节目视作电台非办不可的节目,恰巧与“电台不应该再办夜话节目”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后者的出现原因在于有的电台夜话节目粗制滥造,缺乏吸引听众的魅力,甚至成了闲聊、漫谈、废话连篇的节目。人们不愿让这样的节目充斥空间、占领时间,渴望听到高质量高品味的“精品”。那么,未来的广播发展中有没有“夜话”的一席之地?听众究竟需不需要夜话节目?我以为:以夜话为主的“情感交流节目是…  相似文献   

14.
广播谈心类直播节目,是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节目形式之一。这种便捷、互动、平等交流的沟通方式,近年来成为众多广播电台的收听“亮点”。  相似文献   

15.
新闻节目就是指将若干条不同体裁的新闻稿(消息、通讯、评论、录音报道等),按照一定的编排思想和时间限度,精心编制成的一次广播节目。新闻节目是广播宣传的“主体”和“骨干”,因此,在办好各类节目的同时,首先要集中力量办好新闻节目。在新时期的广播宣传中更应把新闻节目的重要性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6.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区域大广播”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区域化大广播”新格局正在形成中。适应这一潮流,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地方电台的办台理念、经营理念、办节目理念等都将发生重要变化。广播节目的地域性、深刻性、适用性等特征将越发彰显。电台打破级别界限的“区域化时代”即将来临。本文对“区域化大广播”现象从形成原因、主要内涵、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办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这是近几年来广播领域倡导的一种发展趋势。从2005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力、了《直播中国》节目,成为“走出去办广播”的一个范例。这档节目就像一扇开启的窗,为中央台走进地方、地方台走向全国送来了清新的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在《直播中国》节目开办三年来,六次与中央台中国之声合作,推出大型直播节目“走进青岛”,节目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改革二十年来顺风逐浪,此起彼伏,广播理念和各种专业手法不断创新。从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到1991年上海电台交通信息台开播,广播“窄办”的理念和方式渐成气候,新闻台、文艺台、音乐台、体育台、旅游台……各种各样的专业台纷纷成立,节目播出方式也随之创新,从传统的综合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到板块节目.  相似文献   

20.
翻新节目和举办活动是各家广播媒体应对激烈竞争,提高影响力所善取的两大举措。随着竞争的加剧,做活动受到了媒体的特别重视,并且做活动也有了一些时尚的称呼:“媒介推广”、“媒介营销”、“办立体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等等。这些时尚的称呼不仅仅是对活动叫法的改变,而且也反映了广播媒体做活动目的的变化——已经由单一的扩大影响向塑造品牌、推销品牌、培育市场等更广更深层次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