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内在条件,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首先研究心理健康素质。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提出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适应性量表对6441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男女生的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整体适应性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3)大学生适应性存在家庭来源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变化趋势;(4)大学生适应性存在专业类型之间的显著差异,表现为体艺类〉理科类〉文科类的变化趋势;(5)大学生适应性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大二〉大三〉大一〉大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 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均分为(77.35±10.79),其中,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均低于国民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学校角色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群体差异,参加过心理类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大学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类型、学校角色和是否参加心理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P<0.05)。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加强,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对男生、高年级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体育专业等学生、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普通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类课程等,可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针对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首先是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明确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强调应把心理促进健康大学生作为主要目标、应将心理健康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应以专业队伍为主体、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性质,特别是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调查了1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认知风格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1)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在有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其中认知行为和认知倾向方面男生高于女生;(2)重点学校青少年在认知方法和认知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校;(3)认知决策、认知加工、认知行为方面,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高于城市青少年;认知方法和认知倾向方面,城市来源的青少年高于乡镇或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4)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发展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蒙古族青少年的适应性水平呈起伏式下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一、二、三年级共796人进行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样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劣于男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劣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一年级相对最好,二年级相对最差,三年级介于中间。提示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重视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福州某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校90后女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但在焦虑、强迫、依赖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必须通过开展调查、开设课程和构建网络的方法来整体推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查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状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性别、来源、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1525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性的测查研究发现:福建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水平总体较好;男生较女生、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的适应水平要高;适应水平在年级上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年级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及素质的整体提升,以素质教育的视角,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意义,现代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逐一做了比较深入系统地分析和探索,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某些理论和操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济困难大学生个性因素中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该文以SCL-90量表和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高校的98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存在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显著,但经济因素的效用是有限的;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现实性—幻想性"特质的中间态和幻想性。结论:在一定经济额度内,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经济状况呈正相关,经济条件是其心理保健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有相关关系,二者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团体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当今素质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新生入学适应、深化认识自我、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合理进行情绪调节、保持心理健康水平等各方面。团体心理咨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黎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35-139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经30年的发展,已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但尚存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优化现有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应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自助模式。更加注重和突出大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展开心理自助与助人,成为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主人,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SCL-90量表对276名聋人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大一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聋人大学生;来自农村的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聋人大学生;特殊高等院校应重视和加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某高师院校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高师院校2006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体新生进行测查.测查结果表明,有6.71%的新生存在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心理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化、偏执等;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市和县城的大学新生.由此认为,2006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出现的心理状况与性别、出生类别以及来源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异极显著.在高职生群体内部也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针对结果,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对陇东学院788名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高师大学生在心理问题的表现、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获得高社会支持的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获得低社会支持的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应较低、结论: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以462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概念量表上,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道德自我,其余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高;自我批评能显著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SCL-90对福建省某高校2015~2019年连续5届共9238名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并不比城镇生源差,但强迫症状和恐惧两个因子得分较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较为突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有更高焦虑、偏执倾向,且焦虑水平高于全国青年均值;来自非完整家庭的学生有更高抑郁、焦虑倾向,且焦虑水平也高于全国青年均值。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为本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测量工具,对浙江省10所中学2497名高中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等方面.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一年级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