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金秀华要写好作文,得观察,而且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能写出新颖、写出特色。这里所说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将耳闻目睹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思考、提炼、加工、概括意义上的观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作文之所以让学生感到头痛 ,原因在于忽视了生活 ,缺少用心观察捕捉信息的灵感 ,为完成任务而写作 ,因而言之无物 ,即使有物却又缺乏灵性。如果能时时留意生活 ,用心去感悟生活 ,精心去提炼生活 ,然后作文 ,就会水到渠成 ,笔下流出清醇迷人的文章来。留意生活首先必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学会用美学家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抓住生活中一闪即逝的亮点 ,深掘其中的蕴意。有人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如此 ,生活中处处有“美” ,只要做了有心人 ,定会发现它们。发现之后 ,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出…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行,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我们应鼓励学生每时每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和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二、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  相似文献   

4.
张克利 《教育》2011,(9):54-55
学生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框框,争取“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心灵去感悟。所谓“笔墨的自由”,指写作内容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文章形式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个性的培养置于突出地位,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给“源泉”——引导感受生活。1.直接感受——“行万里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习作要引导学生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去旅行,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走进生活世界,了解超级市场、立交桥、城市环保和乡村变化;可以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等”。让学生用其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倾听和感知自…  相似文献   

6.
一、文艺产品的个性化特征文艺作品不同于物质产品之处,就在于它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由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而来的。文艺创作虽然依据的是客观生活材料,但是创作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决不是机械地模仿或照搬。通常认为,人的眼睛对外界文物的观察是客观的,但是科学实验证明,现察不仅仅是用眼睛,而且还要用思想,有时头脑使视学滋生错误。“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歌德语)东西。这说明创作从积累生活素材开始,就带有了明显的主观性。站在作品和生活之间的是“人”,这个人就是艺术生产的主体——作家。作家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总是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自己最感兴趣,最受感动的方面,他用自己的眼晴(包括情感和观点)去捕捉自认为最有意义的形象、细节、事件,生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重点是写出身边人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中,已学过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有了一定的观察意识和能力。本次习作重点是通过日常表现或一件事,把人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并在写作和评价过程中渗透交流、修改意识,培养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8.
鲁成飞 《课外阅读》2011,(9):315-315
“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一点新意,平平板板,千篇一面,那它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如果没有一点新颖之处,只是沿袭过去“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老路,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新思想的作文,教师必须首先有创新意识,独出心裁,大胆设计,使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写出一篇篇构思新颖、具有生命力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0.
作文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让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的乐曲,见学生所见,喜学生所爱。它能点燃学生心头那些灵感的火花,把他们写作的欲望燃烧起来,促使写出一篇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转化为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呢?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12.
马文波 《甘肃教育》2008,(21):41-41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对应的名家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感情相对照、相联系,让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潜在写作意识。让学生进入“角色”去写作,一般有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如何教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写出好文章来呢?我们不妨采用“观察+想象”的作文训练方法,教会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写作材料,经过自己的联想加工,润色成文。每个学生的思想内涵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至少能避免“多胞胎作文”、“拼凑作文”的出现,处理得好还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笔者就曾经尝试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当时空前高涨的作文积极性真是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作文难的症结,不光是缺少文字表达能力,真正缺的是对生活的观察——缺少观察生活的眼光。因此,要想写出积极的有力度的文章,就必须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一、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罗曼·罗兰说:“要播阳光到人心中,总得自己先有。”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进而积累积极向上的作文素材。只要是体现真善美的,就是捕捉的目标,就是发现生活的对象。许多时候,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就是作文的素材,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就是议论的热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  相似文献   

15.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写出好文章来呢?我们不妨采用“观察+想象”的作文训练方法,教会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写作材料,经过自己的联想加工,润色成文。每个学生的思想内涵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至少能避免“多胞胎作文”、“拼凑作文”的出现,处理得好还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笔者就曾经尝试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当时空前高涨的作文积极性真是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17.
[命题形式]以“眼睛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导引]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首先着眼点应该放在“眼睛”上,你想写谁的眼睛——你的眼睛,我的眼睛,他(她)的眼睛,其他动物的眼睛,这些都可以,只要有内容可写,什么人(物)的眼睛都可成为写作的对象。接下来是“告诉”一词,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话题作文的生命,面对“开放性”的话题作文,谁最有创新意识,能写出创意文章,谁就能取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和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