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可 《上海教育》2007,(3A):40-44
2006年,德国因为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德国的大学却在为了求生存而苦苦挣扎,为了谋发展而洗心革面,这种种躁动皆湮没于足球的狂欢。想当初,全世界都在复制德国大学的洪堡模式,而如今,德国的高等教育究竟怎么了?选拔“精英大学”、联邦制改革、高校协定、大学征收学费、学位转制、高校自治、高等教育私有化等轰轰烈烈的举措,勾画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图景,却宣告着德国高等教育的昔日辉煌不再。[编按]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学重要使命,也是全世界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问题。4月8—1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会、德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和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大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中德多所知名高校代表和专家学者共40余人与会,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就业能力培养、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大学教师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思想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涉及大学的性质、大学的任务、大学教师的选用、大学的改革等等.他的思想对德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思想家。其高等教育思想涉及大学的性质、大学的任务、大学教师的选用、大学的改革等,流传至今,对德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问题打开了思路,并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柏林大学的诞生曾创造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德国大学制度模式,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不适应性逐步凸现,为此,德国上下进行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卓越大学计划。当前,高校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事关我国高校自身存亡的战略抉择。本文从"卓越大学计划"切入,在制度层面对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深入分析,以求为我国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全世界一向享有良好的声誉,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很多国家为了满足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使得新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大学的数量却十多年来始终维持不变。难道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仅仅是依靠原有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来实现的吗?  相似文献   

7.
唐柳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96-104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任务。放眼国际,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创建之初就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回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举办应用科学大学并不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也并非当时最被看好的举措。其成功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并经历了改革酝酿期、博弈运行期、规范发展期以及战略调整期。未被期待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能在制度博弈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以制度改革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以错位发展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以规模速增自成体系、拥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可加强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还可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德国的大学历史悠久,经过多次变革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从19世纪伊始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世纪末德国的高校又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国际化进程中的德国高校在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德大学生建议改革高等教育由德国康斯坦茨大学高校工作研究小组对1992至1993年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表明,德国大学生普遍要求改革高校的学习内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条件,缩短学习年限。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0%的人认为高校改革势在必行。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不来梅哈芬应用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内容方面的特色,启示我国应借鉴学习德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双元制"高等教育是德国"双元制"教育在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导向性是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理念相吻合。近年来,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快速发展。合肥学院从2016年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和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探索开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国际间校—企—校协作育人平台,创新了校企双元融合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走出一条产教融合国际化协作育人之路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典范,而巴登符腾堡州(以下简称巴州)的高等教育则堪称德国高等教育的典范.是什么使巴州享有如此的荣耀?是因为它拥有德国第一所大学(海德堡大学)、第一所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还是由于它最早出现了职业学院教育模式.通过追溯巴州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探究职业学院教育模式形成的必然性、职业学院教育现状、主要存在问题及改革趋势,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技术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看,德国是近代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并对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变革始于18世纪爆发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学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大学开始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而在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机构的均质性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核心特征。在德国,人们用来区分高校的首要维度并非是个体高校的质量和声望,而是高校的类型(综合性大学vs应用科学大学)。不过,近年来的一些高等教育政策——卓越计划、绩效拨款、高校排名、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等——开始偏离维持高校均质性的传统,试图通过引入竞争促进个体高校的分化。尽管有人将此视为德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范式转换,不过,考虑到传统制度与结构的影响,德国高校不太可能出现类似我国与美国那种高度分化的局面(金字塔型分化),而更有可能实现一种在现有均质基础之上的温和型分化(凸型分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任期制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正以越来越复杂多样的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发达国家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正在积极进行产业社会型和未来社会型相结合的大学改革,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大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着重比较考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大学教师任期制及其经验与教训,剖析实施任期制的利弊得失,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环境Q:德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如何?A:德国位于欧洲中心,有世界知名的高学术水平,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高等教育及科研投入提供保障,同时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国际文化氛围。德国人的科技教育质量之高素来为全世界所公认。德国高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具有众多高等教育水平的机构和项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高水平毕业生。Q:德国大学有哪些类型?A:德国391所高等院校分布在德国16个联邦州,大学没有级别上的名次排  相似文献   

17.
德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十年里不仅成功完成了学制改革,还在改革过程中保留了其教育的基本特色,成功实现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衔接。本文以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实例,在分析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德国高校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结构模式特色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办学自主权这一概念,是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原则,政府也在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的文件和法律中提到办学自主权的问题。尽管我国高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校自主权却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本文从我国大学办学自主权的由来入手,通过与西方大学自治的比较,了解我国办学自主权现状,揭示其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在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资助、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主导下快速发展.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与国外高校联合开设专业、建立德国高校支持的本土高校、设立大学海外分校或研究所、设立德资海外独立高校四种模式.德国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同于英美澳等国的特点,更具有国家战略色彩、专业设置以工科和自然科学专业为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德国跨国高等教育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项目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学术还是为职业?--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形成的德国现代大学以突出科学研究而著称,大学的学业因此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这种学术型大学对学术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职业预备功能。而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多数大学生的求学主要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德国大学重学术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期待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德国大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