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纠错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特定的价值,它是语言学习的客观要求,是语言知识学习的过滤器,是加深语言认识并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认识新定义     
1、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如何定义认识是直接关涉到认识论研究对象的问题。如何定义认识?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出版发行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两种关于认识的定义,定义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关于认识的经典定义,这一定义至少有两大缺陷,第一,它只顾及了认识的结果,而没有揭示认识的过程,第二,它抓住了认识的反映性,但对反映性的理解却是片面的,固然,认识的结果即知识或知识的体系——理论、学说等,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含着外部客观世界的信息,但是认识结果又不仅仅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  相似文献   

3.
认知与释词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把所学语言材料通过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掌握它运用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这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符合学习者的客观认识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包含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同时也伴随着师生相互交流的情感体验。因而,以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是积极的情感,就是消极的情感,或二者兼而有之,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师的情感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伴着课堂教学的深人,它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所以,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要做到“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的最理想的一般发展”,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满激情的创造性劳动。情感…  相似文献   

5.
知识,是指对事物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知识.能力,是指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知识),并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学的特定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学习对象,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教学的特定组织形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简捷、迅速、高效率的认识方式,继承和掌握人类在曲折、复杂而漫长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和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是一种非常复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上讲,学习的本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所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过程就是人的学习活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累起来,系统化、理性化了,就是知识。毛泽东同志说:“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去认识客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9.
认识活动是一个充满主客观矛盾的复杂过程,其中永远无法摆脱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情感、价值和知识结构在认识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这些因素非但不是否定客观知识的理由,而且是认识、获得客观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其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也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把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一种态度的体验,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人主观的树立等,是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实现的。故情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但情感的触发不是主观需要,而是客观事…  相似文献   

11.
论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既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也不是历史认识主体纯粹的主观重构,它是融主客观于一体,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资料在科学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观念与看法,它包括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知识习得观等。在本质上讲,知识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知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门知识之间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生态关系;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动态认识。确立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对于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 2 0年的教学主客体问题研究囊括了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观、价值论等不同层面的主客体问题 ,主要观点有 :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说、三体论、主客体转化说、复合主客体论、过程主客体说、层次主客体说、主客体否定说等。尽管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但弘扬师生双方的主体精神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同。深植于教学实践当中 ,并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合理化为最终指向 ,应是今后研究所应把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还原知识的生动力--实验课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是一种具有客观基础的认知。认知的感性特征赋予的知识的生动力,在现代教学方式上,使教学成为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从中获得主观体验的这一过程,同时成为既揭示客观知识又体现知识所具有的主观内涵的现代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观念的探讨,将形成的认识具体地溶入了生化技术实验的教改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包括通过文字符号表征形成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达形成可以言说的课程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形成直观可实证的课程知识。学科课程知识的建构是它在不同学生脑海里的实现机制,包括领悟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个人知识和回归可交流的公共知识。课程知识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统一,可在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古典社会学社会结构理论中只包含制度结构、关系结构。现代社会学在克服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二元对立中,发展出惯习意象结构,把建构社会结构的基础引到人类知识和身体存在的本体论深度,这是对学术分类体系的超越,使社会结构从宏观的、客观的和结构的制约性的走向与微观的、主观的和能动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定,以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极其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对自杀者态度与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对自杀者家属态度与支持总分相关极其显著,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与客观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对安乐死态度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9.
学科知识是以学科思维为形式,而以释放不同能量为内容的主客观实践过程的形成物;教育把学科思维转化为个体思维,使知识内化为个体品格。知识内化的本质是人类自我的重塑和对自然力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