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日中学生》2010,(7):78-79
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尤其在农村)则称医生为“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相公”,称工匠为“待诏”,  相似文献   

3.
白木 《语文知识》2003,(9):28-28
大夫在古代是一种官职。春秋时代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分。秦、汉时有“谏议大夫”,唐代设“御史大夫”,但都不是医官。到了宋朝,医官中最高级的称“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称“医效”“祗侯”等。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职位,所以人们把“大夫”作为对医生的  相似文献   

4.
“虫”在古代的解释比现在广泛得多,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说:“虫者,动物之通名。”王充的《论衡·遭虎》说:“夫虎,毛虫。”虎是一种体魄高大健壮、威武勇猛的动物,它是百兽之王,故而《景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13,(2):32-32
为啥称蛇为“小龙”呢?传说清朝,乾隆皇上下江南,要路过黄河时,他来到九龙口,有当朝大官刘墉陪往。君臣上船过河,在船上摆着佳肴美酒开怀畅饮,酒过三巡,忽一阵河风刮过,又听得一阵“吱吱”叫声,群臣看时,只见船头一青一白两条大蛇,正仰头张望。众人见蛇上船,吓得魄飞魂散,浑身颤抖,乾隆举袍掩面,刘墉吓得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6.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字的本字为"自"字。许慎《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的  相似文献   

7.
这里有一个流传至今、感人肺腑的故事。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春秋时期楚国著名音乐家俞伯牙在晋国做官,有一年,他因公务顺江而下来到龟山脚下的汉阳江口,因天色已晚,只好将船停在岸边。吃完晚饭后俞伯牙习惯性地从琴囊中拿出七弦琴,调好琴弦弹了起来。这时,周围万籁俱静,他弹奏的琴声传得很远。伯牙正如痴如醉地弹着,忽然听到岸边的树丛中有响动,马上派手下人去查明情况,原来是一位打柴的樵夫在偷听。伯牙好奇地问:“这么晚了,你为什么不回家,却躲在这里偷听我弹琴?”樵夫诚恳地说:“我打完柴回家路过此处,听到七弦琴声,不知不觉便顺着琴声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两种为什么,一是逻辑上的为什么,如:为什么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两个直角、为什么21/2是无理数等,对于这类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的手段来解决;二是历史上的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将圆分成360等分,每一等分所对圆心角为1度、为什么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所分成的四个部分叫‘象限’、为什么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等等,对于这类为什么,逻辑的手段不再有效,只有通过历史知识才能解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在把60分钟说成一个“小时”,这好像是丝毫不成问题的。但是许多人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叫“小时”?那有没有“大时”呢? 其实,的确有“大时”,而且我们现在的“小时”就是相对“大时”而言的。中国古代人把一昼夜,即24小时分成12个时辰,用地支12个字,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来计数12个时辰。而每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当时没有“小时”的概念,所以只叫“时辰”,简称“时”。后来到了清朝末年,外国的时钟传到中国。外国的一时,并不等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时辰,而恰好是中国一个时辰的一半。因为他们把24个小时24等分,不像中国是把一昼夜12等分。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称“五壮士”而不称“五烈士”呢因为五位英雄中只牺牲了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而宋学义、葛振林二人却幸免遇难,葛振林老人至今还健在,所以不称“五烈士”.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京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清乾隆年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以来,京剧不断改进,集各地方戏曲之长,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和艺术风格。又因极富北京地方特色,故被称为京剧。京剧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艺术,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视为中国的“国粹”,难怪人们把京剧当成中国的“国剧”呢。为什么称京剧为中国的“国剧”  相似文献   

12.
黄侃 《德育信息》2002,(5):80-80,79
人们把五月叫做“红五月”是从历史观点去看国内外在五月里发生的重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因为历史上许多革命斗争都发生在五月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一种说,从前有一个女海盗,名叫“香姑”。这座小岛是她的根据地,后来就称它为“香港”。一种说,在从前称为“石排湾”、现在称为“香港仔”的附近,曾经有一道大瀑布,水质甘甜,航海的船只总在这里取用淡水,因而人们称这地方为“香港”。其实,很久以前,在石排湾附近就有一个小村庄,它本  相似文献   

14.
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门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笑着说:你把五行和  相似文献   

15.
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上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笑着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  相似文献   

16.
历岗 《小学语文》2009,(5):52-52
问:趵突泉何时开始享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 答:全国有据可考的"天下第一泉"有七处之多,分别是: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中冷泉、北京的玉泉、庐山的谷帘泉、蛾眉山的玉液泉、安宁的碧玉泉、衡山水帘洞泉。据说,在这几处天下第一的名泉中,以趵突泉、中冷泉、玉泉和谷帘泉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7.
明清“大学士”为什么称“中堂”大学士本为官名。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当顾问,至明中叶遂即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沼令,批签奏章,官员虽较低,实握宰相之权。因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有“中堂”之称。因当时大学士权力较重,所以明代称...  相似文献   

18.
刘名远 《小读者》2011,(10):46-46
中国人自谓“炎黄子孙”。“炎”是炎帝,“黄”是黄帝。有典籍说,炎帝和黄帝是同胞兄弟,但这种传说比较晚出。炎帝又称“神农氏”。这个称号更鲜明地反映了炎帝神农氏对华夏民族的贡献。神农氏首倡了农耕种植。《吕氏春秋》记述:“神农之教日:‘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相似文献   

19.
张雨 《老年教育》2014,(1):46-46
在中国,自先秦至晚清,“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职名称。唐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者的称呼,始见于《唐六典》,即指学习医学的人,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了从医者之通称。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第六册18课《列宁和卫兵》写新战士洛班诺夫第一次站岗,不认识列宁,坚持检查列宁的通行证,发现果然是列宁,他非常不安,向列宁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这里学生对卫兵称列宁为“您”能理解:表现了卫兵对列宁的尊重、崇敬、爱戴。但是对列宁称卫兵为“你”就不理解了。有的学生认为卫兵是一个年轻战士,而列宁是革命领袖,因此列宁可以不客气地对待卫兵。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有必要向学生讲清:在俄国“您”和“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