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让语文教育找回失落已久的人文性.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意味.让语文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对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呢?那就要从小学语文教师做起.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起。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明确了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把握好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具有快乐的语文学习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打造活力性小学语文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有自由、有乐趣,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熏陶,才能让小学生的才华与人格都得以升华。文章以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特征的学科,语文教师不但要担负起发展学生智力的重任,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德育精神的培养。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德育的位置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目前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语文教师大多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输入合格的人才,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着重从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人文修养方面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熏陶,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深刻理解人文精神和各种优秀高尚的品德修养,并从中受益,达到提升人文修养、养成健康人格和品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培养高尚的人格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语文课堂教学需充满人文魅力,人文教育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渗透人文性,要让学生在感悟、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教材中,借助多媒体,依托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具体,从而加强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让学生从小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启蒙课程,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上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应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平台。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可从创设情境、挖掘文本、拓展延伸和言传身教四方面入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发掘出课本自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蓝本,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3):54-55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课堂人文教育缺失,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审美教育,造成了学生审美能力差,语文素养不高,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可以充分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拓展课堂时空使学生掌握人文方法,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满足学生的更多需求。从教学目标、过程、作业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实施分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拓展课堂时空使学生掌握人文方法,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倡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方法单一的教学现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爱上学习。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呢?从巧妙导入和教学情境创设两个方面简述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活力,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袁克丽 《贵州教育》2009,(11):30-32,37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和标准本实验教材的试行,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着中国基础教育的理想,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视野让每一位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荡涤陈旧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逐步尝试运用新理念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景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变了,教师由主角成为主导,学生由听客成为主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积极互动,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灵动活跃……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生本教育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小学生能够在参与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况,从细节处入手,通过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要从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进行人文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培养等方面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容易导致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教师上得累,学生听得无味。语文课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通过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让文本充满灵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从而培养舒展、自由的人,使学生的生命经过文字的润泽而更芳香和厚重。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理念指出语文是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语文内在情感的语文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成为语文课堂中被语文教师关注的内容。小学语文课应注重对语文教授的方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赏识授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语文学习造就健全的人格。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