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整部《圣经》三十九卷中,文学性最强的除律法书、历史书以外,还有《雅歌》、《耶利米哀歌》、《诗篇》和《传道书》、《箴言》等诗歌。比较起来,诗歌的成就尤其值得重视,其中为英雄战歌、爱情诗和哀歌等的影响,跨过国界,超越时代,历久不声。我国著名的爱困文学家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对近代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希伯莱、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抬头而唱起歌来,但那些歌的性质并非完全一致,印度和希腊是在歌中讲故事,近乎小说戏剧,篇幅很长,而中国和希伯莱“则都是唱着人生与宗教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同时,古希伯莱与中国一样,最早的文学史主要是诗的历史,文学以诗为主。  相似文献   

2.
俞允海、潘国英两位先生的《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一书,是较早开拓中国语言学史与外国语言学史比较研究这一领域的成果,有筚路蓝缕之功。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希腊一罗马、印度、希伯来一阿拉伯、中国4个系统的语言学史,并比较了中西方语言学的异同。此书既是初学者入门的一盏指路明灯,也是语言学工作者从事研究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根源有二:一个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另一个就是希伯来基督教的中世纪文化传统.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都是人类古代遗产的宝贵财富,而宗教对这两种文化的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希伯来宗教即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在希伯来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古代希腊宗教与一些高级宗教相比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它与社会其他领域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被很多专家学者称作公民宗教.本文试图从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和仪式形式三个方面对希伯来宗教与古希腊宗教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古代宗教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惧龙,原龙初现 人类学家埃利奥特·史密斯研究了各大文明的龙神话之后,推断说,世界各地的龙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变种。我们不妨称之为"原龙"。原龙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国,然后扩散到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希伯来等古文明,并且不断变异、进化。  相似文献   

5.
《圣经·新约》中有的希伯来人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旧约》中的族长、先知或名人;同时由于希腊化的影响和处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有的希伯来人同时具有希伯来名字和希腊或罗马(拉丁)名字。此外,《圣经·新约》中也有希腊和罗马人。因此,《圣经·新约》中就出现了希伯来语源、希腊语源和拉丁语源的人名。了解《圣经》中人名的文化含义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不能不以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欧洲文化渊源所自主要有二: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theGreco—Roman element)和希伯来—基督教的中古传统(the Judeo—Christian element)。希腊代表着西方重理性和现实的文化模式。而希伯来则代表着东方重感情、信仰和心灵的文化模式。有了这两个传统的结合,才产生了崭新的文化和文学。到了中世纪后期,发生了知识爆炸和文艺腾飞,即文艺复兴运动,中古时期文化发展遂至顶峰,而在这峰巅之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基督教《圣经》。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坚强的中国人民的骨气。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周恩来同志说:“鲁迅闻一多都是最忠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和中亚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明确的记载自汉代的张骞始。希腊人ctesias 在公元前四世纪谈到过的“Seres”即丝绸国,说明在汉代以前早就有一条往来域内的通道。日人羽田亨氏所著《西域文明史概论》书中,也提出中国绢丝在汉代以前即已输入波斯、印度,并出现于希腊、罗马。当时海运未开,唯一的可  相似文献   

9.
《寓林折枝》是刘国正、马达、戴山青三位同志编选的一部中国历代寓言选注。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寓言也产生较早,它和希腊、印度的寓言一样,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几百部古籍中均蕴藏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降,中西学术界都盛行以"两希"来表达西方文化与知识传统中的二元对立,在这两个概念的运用和表述上也存在因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而导致的混淆不清的情况。不过,中国学术界对"两希"中的"希伯来精神"(Hebraism)的翻译、解读及误读颇具中国特色。本文结合马修·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对"希伯来精神与希腊精神"的表述,分析Hebraism的本意、引申意义及其在中国的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尔王》中的圣经原型主要包括未移位原型、表层移位原型和深层移位原型这三种。未移位原型指的是对希伯来神话中神祗的直接挪用。表层移位主要是指李尔对约伯的行为模式的摹仿,他们二人都经历了一个"苦难—反抗—新生"的过程。深层移位是指由考黛利亚这个人物来承载耶稣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它主要强调对希伯来神话的内在精神的沿用。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对自然界的一些基本存在做出解释。古希伯来民族的《圣经·旧约》具有神学、伦理学、史学等三重性质,汉民族的《道德经》具有哲学、文学、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甚至医学等多重性质,它们都有一定的篇幅探讨“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较两个民族具有一定代表性著作中“水”的异同,可给进一步研究两部著作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状况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各个分支一样,都是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进程的反映.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相互影响,并呈现出某种相通的特性.本课程在按时间顺序讲述不同地域文明的同时,先后探讨了数学与各式各样的文明之间的关系.例如,埃及和巴比伦的数学来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希腊数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中国数学的活力来自历法改革,印度数学的源泉始于宗教,而阿拉伯(波斯)的数学和天文学互不分离.  相似文献   

14.
孙艳 《现代语文》2007,(8):64-65
宙斯与耶和华分别是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同属于最高统治者,但各自身上却都折射出希腊民族和希伯来民族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本文试就二者形象进行对比,借此简要探究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民族性差异及其在文化、文学上的投射,从而对西方文学这两大源头历久不衰的影响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希腊精神的本质、希腊精神对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和中国佛教造像的特征的考察中,认为中国佛教遗像艺术中的希腊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但它仅仅是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6.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梅琼林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65-68,74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一、导语设计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戏曲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艺术宝库里,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现在有300多个剧种在演出,古今剧目,数以万计。而其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英国中产阶级定义的历史发展出发,在肯定文化与阶级认同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阿诺德中产阶级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一种开放有序的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的统一体.在进一步分析阿诺德文化认同的涵义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阐释阿诺德所推行的文化教育观的实质是为了通过文化形式建构其阶级地位,最终获得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