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课程是一种制度化形式的课程,它是在特定制度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建构。学校课程制度变革是因更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而进行的,是基于学校课程发展需求的诱致性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课程变革基于学校课程制度的历史与现实困境,内生路径与外生路径是我国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主要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观的批判及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这是现代“旁观者式认识论”、制度化生活秩序、科学化学校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在于转变,教学应是课程的开发过程,而课程则应作为教学事件。这对我们变革大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度化至今仍是课程变革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尝试从变革的延续、可持续性等方面对变革制度化作出界定,作为过程的制度化概念逐渐确立起来,而变革制度化的分析也呈现出包括革新管理、组织学习、社会文化变革和社会意义在内的多元视角并存的状况。近年来,教育领域中新制度主义的讨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课程变革的制度化提供了一个更为整合且富有潜力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由于利益博弈、认知障碍、政策环境、政策方案及政策的复杂性等原因,新课改进程中出现了选择性、形式化、异质化等政策规避行为。课程政策规避的消解对策为:首先,提升执行者的政策执行力,倡导"自下而上"的课程变革;其次,建立与健全学校课程制度,规范学校课程变革的运转;最后,配套与完善课程政策,促进课程政策执行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变革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变化与发展。通过课程,科学知识、思想和制度进入大学;通过课程,大学生们实现了社会化、专业化;通过课程,大学使得人才培养活动更加制度化。课程研究是否反映了课程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这种核心地位?是否发现并分析了大学课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能否为我国大学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课程结构是课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织形式,它构成了课程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结合方式,从而产生结构有序的课程组织整体.对大学课程系统而言,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形成课程整体功能,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本文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对象,探讨其大学课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现状、特点与变革趋势,期望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变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可持续发展,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是其核心和关键。基于对东西部的福建、四川两省部分地区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在课程制度的制定、决策、执行与评估四个基本阶段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现实性与有效性较差等诸多障碍与困难。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制度的制定程序在合理性、合法性的落实和现实针对性方面较不理想,固有架构难以突破。建立科学、合理和权威性的学校课程制度,需要完善学校课程制度本身,克服现有制度环境与学校教育文化传统的限制与阻碍,重视现实经验的行动逻辑,构建理念与行动、历史与现实和谐统一的现代学校课程制度变革的制度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校课程制度合理有序的变革是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发展与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与支撑。学校课程制度是学校各种课程关系的集中反映,学校课程制度变革是学校课程制度存在的基本方式。不同取向的学校课程制度变革,既存在差异性又是有机联系的。学校课程制度变革是学校课程制度本身不断优化的过程,解决学校课程制度困境的症结,其出路关键在于选择各种有效的变革路径,切实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波及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经济并不发达、社会正在急剧转型、差异悬殊的国度,如何进行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课程变革,世界上没有现成答案,有的只是国人孜孜不倦的理性追求和实践探索,对这一过程的不断回顾与反思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该制度化,因为面对未成年人,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更因为成功的中国课程变革对世界将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管理制度既应当是合乎理性的,也应当是合乎伦理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是密切教育管理制度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向,前者重在对教育制度本身进行道德上的评判和矫正,通过内容的建构促使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在教育制度中的渗透与落实;后者强调将某种社会倡导、公众认可的道德规范转变成为具有强制效力的教育制度。两者在教育管理的秩序重整与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相比较而言,教育管理制度的伦理化更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学的决策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四个维度出发对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在变革过程中过分注重物和机构的更新,忽视了人的维度和制度层面的更新,即便是强调了制度变革,但也分离了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的决策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四个维度出发对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在变革过程中过分注重物和机构的更新,忽视了人的维度和制度层面的更新,即便是强调了制度变革,但也分离了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非制度化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及其制度化实施方法的矛盾、借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变革推进条件的差异等,使当下课程与教学变革出现必然性的模仿创新.鉴于我国的教育现实,我们在给予模仿和创新以适当的宽容与理解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变革的精神、变革的自主、管理的创新,从模仿的创新走向超越模仿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批判性分析现代课程研究到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理论缺失。提出建立指导我国课程变革经验性分析的中层理论构想。鉴于我国课程变革实施与执行难题的事实和特征。本文以课程变革执行主体——教师的课程权力结构、教师课程协商和教师课程教学行为为基本范畴.试图建构课程变革与执行过程的分析理论,使其能够运用于我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性描述和理论概括,据此能够对我国课程改革的难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课程变革执行的理念、政策、制度和措施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博士生群体构成的日益多样化呼唤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当前博士生课程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其合理性正面临挑战。对我国三所“双一流”高校教育学专业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发现,课程制度设计的模糊性与有限性导致学生选课决策更多表现为既定约束下的次优博弈。此种选课机制与课程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相结合,最终引致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分异。博士生通过旁听、权变等非制度化实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习者在教育场域中的能动性。未来,有必要增加博士生课程制度的弹性,重申有效互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起点,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关键,然而制度化教育的特性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羁绊.分析制度化教育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和教学行为中所凸显的有违于教育公平的种种表现,寻找变革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措施,力求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合理的"制度丛"来规约其朝着合理性的方向发展,并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这即是"课程改革的制度化".课程改革制度化本应是我们的共识,然而在现实教育生活或学术讨论中,人们却总是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对课程改革制度化的可能性提出质疑.对这些典型观点的证伪也就从正面证实了课程改革制度化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的制度化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曾经区分了五种类型的课程改革,一是“替代”,即新旧因素的替代,如新教科书代替旧的教科书;二是“交替”,变革中出现的新的材料在现行课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以选修科目的形式成为新增内容。这两种变革只是新旧材料之间的替代或机械并和;三是“紊乱”,这种变革是破坏性的,对课程改革往往起反作用;四是“重建性变革”,这种变革导致对体系本身的修改,即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造。而是要更新课程体系,形成新的教学观,因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五是“价值观变革”,它强调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变革.是与课程有关的人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关系是人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关系,人类活动的种种制度化形式,都是在种种人类互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凝固化、制度化形式。社会互动作为社会学一个中心概念,它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以至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对我们探索宏观的社会整体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引发了课程领域深层次的矛盾与困惑,尤其是在课程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或滞后的情况下,致使课程发展走向了无序。要改变这种状态,重点在于对秩序效能的重新认识。秩序的制度性特点要求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建立"良的""、善的"课程制度,实现课程秩序的重建。制度化秩序建设须加强课程制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提升课程制度供给的意识与思维、增强课程制度的更新与创新能力、完善课程制度实施的操作规范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