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席绢作为台湾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家,其作品对大陆的读者有着很大的影响,作品中也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对女性形象的书写有了对传统和习惯颠覆性的观点,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对现代女性在社会上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考,突出女性的自我意识,鼓励女性的自我价值肯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琼瑶来了。席绢来 了。痞子蔡也来了。 仿佛一股股台风登陆,港台的作家近年来不断地亮相内地,又是签名售书,又是上网座谈,闹了个不亦乐乎。内地的大众则都像吃了迷魂药一样,在这一拨拨的袭击下,给弄得头晕目眩,只知道一个劲地热情高涨、心潮澎湃了。且不说一部弱智的《还珠格格》一拍再拍,惹得神州大地处处燕子飞,创下了1999年收视率之最。前不久,以一本《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风靡大陆的痞子蔡来到北师大讲演,北京的青年学子们爆发出来的那种热情,让同行的台湾新闻界记者都吃惊不小。联想到近年来,席绢、于晴等人的言情小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有关台湾的空间想象非常少。在台湾的叙述方面形成了"宝岛"与"魔窟"的并置,让大陆读者形成了对台湾的最初想象。文学中的台湾想象增强了大陆读者对台湾的认同感,减弱了大陆读者对台湾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4.
秦文君是当今最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了数十部作品。她以特有的审美视角切入了这个时代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清丽脱俗的文字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童心情感的孩子形象。一群天真、稚气、真诚、善良、  相似文献   

5.
作家简介     
席绢台湾女作家,23岁,1993年11月发表处女作《交错时光的爱恋》,至今共发表作品17部,代表作有《雪儿姑娘》、《潇洒出阁》、《浪漫  相似文献   

6.
认识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刘保法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国内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作家,并赢得了“南刘(刘保法)北孙(孙云晓)”的美誉。他所创作的《中学生圆舞曲》《冬天里的红苹果》《多梦季节》等报告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等评选为中小学生最爱读的作品,曾荣获“小朋友心中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中学生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我们在解读莎翁作品时才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却出现了"千人一面"、  相似文献   

8.
王怀章 《现代语文》2014,(5):105-10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充分说明对于同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读,也会读出不同的感悟。对于同样的作品,读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影响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实阅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是在作者第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读者的再创作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对具体作品的不同看法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本土言情小说的写作、出版异常火热。从琼瑶到席绢、于晴等,言情小说的流行和热卖成就了众多的言情小说创作者,也繁荣了台湾通俗文学市场。文章探讨了台湾本土言情小说主要的几种传播方式、被广泛接受的社会背景、读者情况等,以期能够管窥台湾言情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10.
台湾文学奖中学生获奖散文,在本刊每年第二期的头条刊登已梅开三度,每年这个时候读者总在翘首以盼。本期刊登台湾第27届文学奖中学生的一二三等奖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学奖中学生获奖散文,在本刊每年第二期的头条刊登已辑开三度,每年这个时候读者总在翘首以盼。本期刊登台湾第,27届文学奖中学生的一二三等奖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大陆的出版界,林承璜先生为编辑出版台港文学图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多年来,他编辑了大量的台港文学图书,并且有十几部获奖,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因而被传媒誉为“介绍台湾文学的开拓者”,“最早,也是最热心出版华文文学作品的主持人”(於梨华语)。台湾的“当代天下名人作品专藏馆”还为他设立了“作品和有关文献珍藏专柜”。  相似文献   

13.
【作家档案】姜钦峰,江西南昌人,江西省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十几次获《读者》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奖,数百篇作品收入各类丛书、中学生课外读本或编入中学语文试卷,部分作品改编为电视散文在中央电视台10套《子午书简》栏目播出,出版有散文集《像烟花那样绽放》等。其作品取材广泛,形式活泼,语言朴实。阐述人生哲理,传递人间情感,描叙世界万象……文中深层的思考、精微的感悟让人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提升智慧,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4.
1996年2月,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项中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当下的中学生读者,有必要躲开那些艰深古奥、寓意隐晦的作品,因为它们超出了我们的鉴赏力。还应绕过那些卷帙浩繁、篇幅巨大的"长河"作品,因为我们没有时间从容阅读。对于那些败坏欣赏趣味以及令人极度困窘的作品,也应尽力回避才好。  相似文献   

16.
一、读者中心论与中学生接受群体 正如接受理论中所说,作品仅仅是一种人工的艺术制品(Artefact),只有被读者印入脑中,经过领悟、解释、融化后再生的艺术形象,才是真正的审美对象(Aerthetic Object)。  相似文献   

17.
《亡人逸事》是痛定思痛的作品。孙犁将哀念之情深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强烈地打动着读者,关键就在于作者的选材,即作者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多读、模仿、借鉴这样的作品,进而理解记叙文选材标准,对于中学生提高记叙文的选材水平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林海音(1918——)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六○年出版了她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作品《城南旧事》。但她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则要晚得多,大约是《城南旧事》在大陆搬上银幕,并荣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奖之后。大陆读者对林海音表现出的特别的热心,不能不说跟一种“反差”效果有关:她作为一位台湾作家,最优秀的作品却是写旧北平的生活。而且和一般写北京生活的作品相比别具特色,这其中的原委是怎样的呢? 林海音是台湾苗栗人,出生于日本大阪,幼年随父母从台湾迁北平,一住就是二十五年,直到一九四八年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台湾。林海音自己说:“北平是我住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地方。读书、做事、结婚都在那儿。度过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玻璃瓦相媲,因此我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北平。有人说我比北平还北平,我觉得颂扬得体,听了十分舒服。”①这样一种对于往日居住地的感情是很容易理解的,特别是怀着此种感情的人是在那里经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以来,以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为代表的海外通俗小说如潮水般涌入,大陆通俗小说作家迅速跟进,使通俗小说园地里奇葩纷呈。这些作品深受青少年的青睐,作品和作家对青少年影响深远。2006年夏,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就谁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作家问题在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