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巨大和复杂的变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进行科学和细致的分析。在当代西方阶级结构的变化中,各个阶级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中工人阶级以及中间阶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但这些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如何在阶级结构的变化中认识和凝聚社会变革的政治力量,是当代工人阶级政党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认为:沃勒斯坦把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即世界体系来把握,提出现代世界体系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中心-半边缘-边缘"的结构特征,它的演变具有周期性,与此相关,阶级利益需要在世界体系的层次上去理解,但无论如何,世界体系的前景是社会主义;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在探讨当代发达与不发达的关系问题上开创了一条新路,可谓是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和依附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而且它有力地抨击了西方中心主义,有助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程的理解,但同时也应看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有诸多偏颇乃至错误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在阶级划分的依据、工人阶级的定义以及传统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作者试图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代表观点的阐述与分析,希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视野中的阶级观有一个辩证的、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胀,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已经或正在趋于消失,整个社会已是或将是一个中产化的社会。这一理论的主要论据在于:一日当今西方国家具有中等个人收入水平的人数已占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二日当今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脑力劳动者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是他们拥有知识财产,并以此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三日当今西方国家绝大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战后社会学对阶级和阶级意识问题的争论。作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和韦伯之间的分歧以及他们对阶级概念的理论阐释的未完成状态给学界留下了极大的争论空间。关于阶级与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社会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关于当代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动问题,当代学者提出了与马克思阶级理论殊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论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西方理论从近代、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和西方当代最新理论流派———多元文化理论、第三世界理论、全球化理论、文化研究的互动中考察了后殖民理论的源流,认为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逻辑相连的三点,即揭示学"后面的主义"实质、指出知识"后面的权力"性质、提出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结合后殖民理论的讨论史讨论后殖民理论自身逻辑必然要引发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西方思想的二重性、什么是非西方文化的真实"、怎样定义非西方文化的自我、它者话语还是自我话语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兴起,使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劳动方式、阶级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人阶级从总体上看数量增加,素质提高,越来越多的无产者进入白领阶层和第三产业,这些新变化改变了传统工人阶级的单一构成状况,推动工人阶级中新兴阶层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人的认识内在地关联于人的生存状况,认识论是以人的生存论作为其本体论承诺的,而实践正是人的生存的自我确证和形式。对真理标准问题的研究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人所得到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产生于一定的主客体关系中,并且只能在这种关系中被确认为真理;真理不仅应当理解为对外部对象的性质及规律亦即物的尺度"的反映,而且应当理解为对人类自身的需要及能力亦即人的尺度"的反映。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标准又要人给予认识和评判,这就构成实践检验的解释论循环。对科学与人文"和人道与天道"等社会文化问题的解决,展示了实践标准和实践概念化研究的当代旨趣  相似文献   

9.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特别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所谓“中间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级理论受到严重挑战。由此,当代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这一理论的再探讨。作者对探讨过程中涌现出的几种阶级定义和“中间阶级”理论略作介绍,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包括思想把握"表象即感性具体"、思想蒸发"表象即理性抽象"、思想重组"表象即理性具体"三个阶段;以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解释认识过程,有助于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达到对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实践论理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仍然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存在,仍然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群体,仍然具有潜在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经历着新一轮的"无产阶级化":一是被纳入"中产阶级"范围的广大雇佣劳动者,在劳动方式上越来越"去技能化";二是被纳入"中产阶级"的广大白领雇员"蓝领化"趋势。当然,西方工人阶级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也遭遇严峻挑战,特别是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感、政治行动意识和能力、组织动员程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形成明确的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难以形成强大的集体组织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哥本哈根学派是批判的安全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针对80年代以来安全议程的扩大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新的安全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特殊的修辞逻辑"和主体间"特性,但安全只是一个有限的目标,非安全化才是更高的目标;该派把部门"作为研究不同类型威胁与不同方面安全的透镜,划分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环境五大安全部门";它还通过安全复合体"理论揭示了地区动因对地区安全结构模式的作用。该派吸收综合了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平研究等多种理论方法,其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欧洲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民工发展到今天超过一亿劳动大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最基本的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这是当前把握好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制定关于农民工正确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处理好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农民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具有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但它还不具有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因而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介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认为,阶级的划分应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首要标准。这一理论长期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分析的唯一经典。但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叉国家出现的“新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暴富阶层”的出现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阶级分析理论时遭遇到了现实难题。财产、收入、知识、政治权力等因素在阶级分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任何单一划分阶级的标准都已无法解释越来越复杂的阶级现象。因此,探讨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不适用性。建构适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阶级分析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世界极具活力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一,在阶级划分、剥削理论、阶级结构、大众政治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在当代的适用与发展进行了探索。该学派将前沿社会科学分析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路也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王岳川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布迪厄无疑是因其对反思性"的强调而引人注目的。就反思"一词而言,并非自布迪厄始,相反,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洛克将反思"看作人类知识的两个来源之一;斯宾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是非实体论的,其批判"一词反映了这一思想的过程论色彩,当法兰克福学派从事社会批判时,有意忽略了批判对象的实体性,突出其精神形态的性质和逆动"过程,着重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批判;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批判主要包括广义的文化批判———揭示资本主义技术合理性中的虚假意识"、狭义的文化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单向度性,以及哲学批判———批判资本主义思维方式的肯定性;社会批判理论不是以构建社会乌托邦为其理论终点,而是在乌托邦的名义下倡导艺术复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90年代五四运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研究范围扩大,部分专题研究深化,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心理分析等新方法得到广泛运用,学术批评重新受到关注等新趋势;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五四精神、国民党人在五四运动中的领导作用、救亡"是否压倒了启蒙"及五四启蒙精神是否中断、五四运动是否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或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9.
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较为系统评述了当代著名解释人类学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思想影响、学术历程及主导理论,认为:格尔兹作为象征人类学"的核心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转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格尔兹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即由初步显示对宗教生活和符号体验的兴趣,到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再到对符号和文化的重新关注;格尔兹在描述、地方性知识、文化理解等领域的研究方面都体现了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意味,即肯定人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并认为作为文化研究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由此他也被称为反思人类学"的最早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看来,格尔兹的文化观有可能忽略文化的多元性和意识形态性,并可能导致对非西方文化的误读,但不可否认的是,格尔兹充分肯定了边缘意义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白领工人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兰领工人人数的锐减。根据这种变化,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大肆散布什么“工人阶级正在逐渐消失”的论调,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尔塞库为代表,依据白领工人劳动方式和物质生活状况的改变,提出“工人阶级融化论”。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正在消失,它大部分已不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而与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从而向马克思主义提出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工人阶级状况的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