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1)启迪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2)创设民主氛围,激励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3)鼓励质疑探究,敢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方思考,敢于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4)开启发散思维,促进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求异中创新.(5)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这种思维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求得与众不同的结果,它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活”的性质。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独特、思路开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何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认为 :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核心要素是“空间”、“兴趣”、“探究”、“个性”、“创造” ,而终极目标是学生的个性创造。沿着这些要素和目标去思考去深化探究教学 ,就有了一个更高更明确的思维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创造性思维方向。它主要有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三种形式。对于语文探究教学的研究 ,我想主要应从这三方面去深化。一、发散创造思维及其在探究教学中的应用发散思维是开放思维 ,它抛弃习惯性思维 ,遇事从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用这种思维设计探究阅读教学问题 ,可以照顾到不同学生学习探究兴…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言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这种思维注重学生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以求得与众不同的结果,它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活"的性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仅仅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解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要想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直观的学习形式.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学生内心向往美的心弦。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想、活、新”三方面,谈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一题多解”体现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要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呢?本文以一道几何题为例,阐述“一题多解”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主席指出:“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根据国外众多研究的结果得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十创造性人格”.而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 教学中,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其中在平面几何教学时,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探索性的例(习)题,作适当的处理,比如以下一些形式,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这种思维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求得与众不同的结果,它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活”的性质。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独特、思路开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何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呢?一、要精心于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确定好发散思维训练点,设计好教学步骤,尤其要充分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二、课中气氛要宽松要使学生爱想、会想、多想,教师须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宽松、和…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这种思维注重学生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以求得与众不同的结果,它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活”的性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一、词汇发散思维训练用“一词多配、一词多用”法进行词汇发散思维训练,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例如:我先让学生用apple一词组词,规定所造词组不能重复,最后看学生能造出多少个正确词组。S1:smallappleS2:bigappleS3:redappleS4:greenapple四个学生发言后,我微笑着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通过无言的肯定鼓励和保护学…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乏味又深奥难学的学科.在学生的这种特定的心理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让学生消除恐惧厌烦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有效地学,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由“怕学”到“爱学、乐学”的境界.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有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思维活动始终与教师思维活动产生“同步共振”或“超前振动”,高质高效地获取…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思维.它往往以某一问题为发散源,从多角度去深入思考、联想问题,通过广泛搜集与发散源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达到解决问题和升华思维的目的.它既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也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而是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题多变”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好方法,这种练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改变中学教育传统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两多,”在教学的课堂、课后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使他们产生思维兴趣,让他们在现在的学习、今后的工作中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是培养现代化新人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两多,”利用“一量多测”、“一测多变”和“一仪多用,”来寻求习题多种解法,并通过具体实验来验证物理定理,解释物理现象,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大大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高考和区内统考)。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呢?我认为因素很多,但问题情境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我看来,问题情境,是历史课堂学生情感与思维活起来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核心要素是“空间”、“兴趣”、“探究”、“个性”、“创造”,而终极目标是学生的个性创造。沿着这些要素和目标去思考去深化探究教学,就有了一个更高更明确的思维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创造性思维方向。它主要有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三种形式。对于语文探究教学的研究,我想主要应从这三方面去深化。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地使用自己的知识,举一反三,类触旁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它思考的方式方法和方向都不受现成的同定的单一的框架的束缚。它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活”。语文教学要围绕着这个“活”字做文章,要作到活教、活导、活练、活考。一、活教授课形式,教材处理,要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  相似文献   

18.
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识字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游戏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各种游戏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学。  相似文献   

19.
1.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为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目前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求知的欲望。兴趣在思维之中,思维在活动之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动力。我们应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思维在形式上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它们都是学生学习思维的组成部分 .当今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这是未来“智力社会”所必须要求的 .物理学科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具有结构严密 ,理论深奥 ,方法奇妙等特征 ,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 ,从不同方向 ,不同角度思考以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不论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还是学生一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