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之所以有别于政治课或历史课,是因为其无处不在地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语文课的语文味寄身藏形在课文的幽微深远的意蕴之中,师生非借助对课文的细致把玩和认真观照而不能将其尽情呈现。语文课呈现出来的语文味往往诉诸人情,深人人心,熏陶人格,改变人性,以至于师生心灵深处不时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感发、联想和共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上出并上足语文课自身的味道.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学语文就得多多去读,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词、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品味语言可以抓关键词,可以抓修辞,还可以抓写作特色,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妙,感受言中之情,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相似文献   

3.
高志勇 《教师》2008,(9):14-15
“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思想品德、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思想品德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课,而是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进行品味式的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的方式去体会文本词、句、段蕴含的内涵与情感,让语文课堂散发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一、让教材首先感动我们自己现在人教版教材更开放,更具有灵活性,更注重体现编者的关注人文性和让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原滋原味儿的理念。例如,《月迹》、《三月桃花水》、《忆读书》、《新月集》等。这些课文,是采用散文形式构篇来表现主题的。有的课文  相似文献   

6.
课改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髦名词了,无论是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还是香港地区也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会考指引下的课堂教学,课改已经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却滋生了一些怪异的形式主义作风,如果不及时在认识上进行纠正,势必会影响我们的课改,导致语文教学始终走不出自己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钟雪莲 《师道》2007,(4):23-2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在一些语文课上,看到的是厚厚的铅华,层层的浮雕,这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郑宜军 《教师》2013,(27):31-32
语文课到底该如何上,许多大方之家都有独到见解,但我更欣赏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观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浓厚可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永恒的"我要学".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趣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艳群 《时代教育》2010,(3):191-192
针对近几年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三大误区,即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对学生思想的开发;忽略文字教学;抛弃了传统教学精华,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思想开发教学、文字教学,继承和发扬语文传统教学精华,让我们的语文课富含“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于静芝 《成才之路》2014,(14):62-63
正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双语小学马玲老师在县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放飞蜻蜓》一课,顿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马老师这节课平淡、简单、扎实、轻松,始终以发展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融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为一体,整堂课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醇厚的语文气息和浓浓的语文味,很值得我们咀嚼、回味。一、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我曾苦苦思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努力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出现“去语文化”的倾向,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真正提高,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14.
1写作缘起一般的人都有经验:几个人凑在一起,可以就一个话题或多个话题,聊上一个通宵。这中现象也不局限与大人,就连小孩,一到下课,便能几个围坐一处,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这不,中午吃饭时,无意中听学生边喝饮料边说:"那语文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师要营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思辩氛围。使课堂活起来.实现师生间和谐的双边活动。这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已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共识。从教25年的我始终践行语文课的宗旨,深刻地体验到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在。我以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的内容在于语言文字,而表象则在于读写的训练。读写训练是通过内现形象,感受意境,品评韵味等来感悟,体会语言的形式美、表达美,并通过朗读、比较、迁移、想象等训练途径把握语言表达形式特点及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写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以为在日常教学中应遵循践行,方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一、层递法,掌握规律层递,是指语言文字训练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企图揠苗助长,那么必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当然要有语文味,这好像是废话,其实不然。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有之;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的有之;还有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的。那语文味又如何在语文课中体现,我的理解是: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简练、流畅、准确、生动、感人,要有语文味;教学思路安排巧妙、合理,伏笔、呼应,层层推进,需有语文味;学生回答的语言需在老师的指引下越来越有语文味;教学内容需围绕字词句章、听说读写,需有语文味。语文是工具,语文课是基础学科,那便要求老师首  相似文献   

18.
徐华军  魏琴 《辽宁教育》2005,(11):29-31
语文,历来就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进入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应有的认识,把语文课上成了或虚化的“感悟课”,或忘却文本的“概念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以至于渐渐迷失了语文自我。笔者  相似文献   

19.
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不但能给学生知识的营养,更要给学生心灵以文化的洗涤,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所以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语文味像一杯刚刚冲上的浓浓的咖啡,吸引着孩子们的嗅觉,沁入心脾;语文味是一曲动听的音乐,轻轻地或者激情地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语  相似文献   

20.
说起课中操,我们并不陌生。几分钟的放松活动,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欢。但是我们发现,有的课中操的设计并不太合理,没有体现出语文课独有的“语文味”,纯粹是唱唱跳跳、拍拍手、跺跺脚,学生在嬉笑放松中与课堂教学脱节。那么,如何让课中操也有浓浓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