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鹅”是形声字,能不能按会意字来编故事,而在于有没有必要用这“个鹅”字来编故事。试想,如果每个字都编故事,那又和每个字都不编故事有什么区别“?鹅”字很好记,见一次面就不能忘,根本没有必要用它来编故事。有些字不好记,甚至很容易记错,这时候编个故事帮助记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碧”字,学生易将“石”字上面的“王”与白”写错位,有的老师就强调说“:记住,这是‘王‘’白‘’石’。”原以为这样一强调学生就不写错了,可是又有学生把“王”当做偏旁。怎么办?有的老师编了这样的话“:王大娘、白大娘,共同坐…  相似文献   

2.
五、典字诀的运用 笔下无典,其文必浅。 “典”是“事”的延伸,是事的典型的个例。“典”字诀也可以包容在“事”字诀中。文章中用典,是援引一个过去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很典型,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自从这个故事发生后就不断有新的事理在重复它的含义,它就成了这一类事理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有了字,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么首先就得有人物(主人公)。这人物是谁呢?就是他了——。这是甲骨文对“人”这个字的写法。我们看,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故事都有“三”字,比较著名的就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教材所选《失街亭》一节同样不例外,竟可从中归纳多达十个“三”字,或隐喻故事结局,或渲染战场气氛,或丰满人物形象,或增加故事曲折。  相似文献   

5.
拾稻穗 材料: 黄颜色的纸剪成碎条做稻穗、绳子、小红旗。 玩法: 用绳围成一块田,田里撒满“稻穗”,爸爸、妈妈、孩子坐在“田”边,诵读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读到最后一个“苦”字,三人同时拾“稻穗”,直到“田里”稻穗拾净为止。三人再一起数数每人拾了多少,拾得多的发小红旗奖。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汉字是有故事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汉字,去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读《“贝”的故事》“贝”字是怎么来的呢?读一读课文《“贝”的故事》,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读过《“贝”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了“贝”字,给大家讲一讲“贝”字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那好极了,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猜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如果你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给你一本书。注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演示反映《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四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图片)。生:看图片猜出四个故事。师:了不起,一下就把四个故事都猜对了。书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课件演示:打开四本书,里面有“寓言”两个艺术字。“寓言”两个字里还套着“道理”、“故事”四个字)生:“寓”字的里面有“道理”,“言”字的里面有“故事”。师:看得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8.
张玉庭 《现代语文》2003,(11):44-44
我们的汉字叫“表意文字”,而不是象英语、法语那样属于“表音文字”,而既然是“表意”的,那么“由字出发”或“以字为据”,也就可以衍生出或演绎出许多极有趣的故事。请听两则与宋徽宗有关的汉字故事。其一。宋徽宗登基后的第二年,曾心血来潮改年号为“崇宁”大奸臣蔡京精于书法,也就挥笔题写了“崇宁”二字,并下令以此刻字广而告之。有趣的是,由于蔡京题写的那个“崇”字象个“祟”字,书写“宁”字时又省了个“心”字,(注:繁写体的“宁”字中有个“心”字),于是民间立刻有一挖苦蔡京的民谣流传开来,谣曰:“有心做祟,无心宁国。”其二。为…  相似文献   

9.
~~“拾字”的意义@任鹏杰  相似文献   

10.
征文述评     
自从编辑部登出“我家的故事”征文启事之后,编辑部收到了大量的来稿,经过筛选之后,刊登了十几篇较突出的作文。“我家的故事”这个题目,看起来容易写,其实有一定难度,这里面主要考了一下大家的审题能力。“我家的故事”,顾名思义应该是叙事作文,这一点从来稿看都没问题。但里面的“我家的”三个字就有的研究了。既然是“我家”,那就一定得是和我家全体成员有联系才行,换言之,就是“我家”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都参与了,才能算是“我家的故事”。不能写成只是“我家”某一成员的什么事,那就跑题了。例如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写成了“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11.
你听过下面的故事吗?龙山集市,有个卖桃老人,为了招揽顾客,特意在摊位前写了一句广告语:“这里有新鲜的桃子出卖。”一群小学生路过这里,看后议论开了。叮当说:“桃子就摆在这里,‘这里’二字是多余的。”老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这里”二字去掉了。  相似文献   

12.
朋友     
每个人都有朋友。可是你知道“朋”和“友”这两个字的故事吗?“朋”在古时候是指钱币的单位,古汉字中“朋”字就像两串贝(贝是古代的钱币)。后来又把情形相当的同类和一起学习的同学叫做“朋”。同一志向、志趣相投的人才叫做“友”。两个人一起伸出右手,肩并肩地站着,真像一对好兄弟。后来“友”字虽然慢慢改变了,可是“手”和“手”还是紧紧挨在一起,像好朋友不愿分开。“朋友”二字虽然好写易记,可是交朋友却有很大的学问。有一个寓言就说了这样的故事:胖子和瘦子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一起去树林里玩,突然遇到了一只大…  相似文献   

13.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议论文。本文拟就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试从逻辑的角度做些分析,以便于对其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并且蕴含着“今之学者更不可无师”的意思。“学者必有师”是一个必然判断,一个“必”字似有千钧之力,它表明韩愈对“有师”的观点十分明确,态度十分肯定。如果将“必”字改为“皆”字,变成实然判断,就会精神大失,看不出作者的坚决态度了。为了进一步明确论点,使问题讨论集中,不发生歧义,作者又对“学者必有师”这个判断中的重点概念“师…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熟悉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但是并不一定了解这个故事的出处和记载这个故事的人。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南宋时期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有一次,洪迈到朋友家里,看到王安石绝句《泊船瓜州》的手稿:“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第三句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复又圈去,改为“入”字,又认为不好,又改为“满”字。如此改了十来个字,方才定为“绿”字。洪迈看到后,及时地把它记了下来。这个故事也正凭借洪迈的记载,得以流传后世,成为诗人锤炼字句的范例。今天,…  相似文献   

15.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16.
“字”是记事的符号,事情多了,不记下来,就会忘掉,就会误事。“字”会走路,还会飞,可以把字编成语言(信、故事、主张等),寄给或用电报拍发给出门在外的亲人和远方的同志、朋友。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我们常常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有很多著作,不翟翟艺磊吩承9b毋体够”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里三件“宝”●赵洪飞我们班里有三件“宝”:小木盒、字纸篓、打架骂人挂“小丑”。同学们还把它们编成了顺口溜:讲桌上有个小木盒,丢了东西准找着。同学们个个品德高,拾了东西里面交。别看小盒不太好,金光闪闪是“珍宝”。墙角里放个字纸篓,地上字纸全没有。...  相似文献   

18.
蹦极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最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中有一名篇《将相和》,讲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大夫蔺相如和武将廉颇之间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指的是传说中的那块美玉——和氏璧。很多同学在书写这一词语时,常常会把“璧”字错写成“壁”。这也难怪,谁叫这两个字长得这样像呢,稍不留神就容易混淆。不过,如果你弄明白了它们各自的意思,就不会再弄错了哦。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课堂上我把“玩字卡”作为一项基本教学活动,每篇课文都有配套的识字卡片。字卡的玩法在不断增多,游戏的形式在不断变换。但是,一节课玩久了也会产生“字卡疲劳”的,这时候我就说:“我有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