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继军 《教书育人》2001,(14):14-15
现在有一种很强势的观点,似乎我国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应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故以“应试教育”四个字概括了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我认为严格地讲,现在人们常说的“应试教育”并不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全部,只能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存在这种严重倾向。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学校基础教育,之所以走到被以“应试教育”四个字概言之,大多不是因为教育本身的因素,而是教育之外的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状况落后;基层政府执行办学指导思想不稳定;国家对教育投入不力;师资培养能力薄弱;社会的教育观念落…  相似文献   

2.
转变观念明确思想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科研管理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科研管理指导思想 ,是指导学校科研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 ,它决定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价值导向 ,影响学校教育科研目标的达成。目前中小学中“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围绕考试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应试教育”束缚下 ,学校一切工作都以考试为中心 ,校长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升学率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应试成绩。在“应试教育”下 ,教师成为灌输知识 ,编制试题 ,评讲试卷的机器 ,既没有科研精力 ,科研积极性也遭到打击 ,教育科研无从谈起。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应试教育问题实质上是传统考试制度引发的一种教育行为与现象。传统高考制度实行以“笔试”为基本特征的客观定量评价.不可避免地促使学校教育围绕可考性知识内容来展开.从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导致应试教育问题的出现。因此,改变应试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制度,实行新型的多元化综合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为本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31-31
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界有两大热门话题,一个是教育现代化,另一个是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出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达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目前,以实施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然而在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对这条政策还存在一些片面理解和模糊认识,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在正式文件中,“应试教育”一般都带有引号,表明“应试教育”是一个专门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通过考试而升入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社会上出了一批关于素质教育的书,如《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哈佛男孩张肇牧》等等。在这些书里我们看到,所谓一个学生的成功,是学校的应试教育+家庭素质教育的结果。这说明,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成了教育的中心。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它强调的是知识、能力、观念、意志、性格、品德、体质等,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教育理念。教育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知识。知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小学紧跟形势,在学校开展了教育改革。例如一些小学,把素…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学校体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在深刻了解体育素质教育内涵和“应试教育”的表现及危害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找出实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姚淑云 《教育探索》2001,23(2):10-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带有纠偏的性质。应试教育偏在何处,如何纠偏,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是每个有志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同志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要改变人的一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劳动…  相似文献   

9.
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中小学生因考试成绩欠佳而郁郁寡欢 ,有的遭父母的无情斥责 ,有的饱受皮肉之苦 ,有的甚至厌世轻生。应试教育令许多学生视读书为畏途 ,视本属乐园的学校为牢狱。许多学校和家长也视应试教育为洪水猛兽。应试教育在许多学校表面遭到鞭挞和谴责 ,暗地里却大行其道。是什么原因使神圣的学校变得表里不一呢?个中必有难言之处。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所谓应试教育是指以考试为目标 ,片面追求考试高分 ,围绕考试升学构建教育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 ,考什么教什么 ,偏重智育 ,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技教育 ;在高分压力下学生…  相似文献   

10.
段莉 《益阳师专学报》2002,23(4):113-114
应试教育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淘汰选拔教育模式,它以片面追求升学率来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来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后者具有对前者批判继承的关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高认识,更新观念。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班主任的观念不更新,思想不解放,认识不提高,就容易使其工作停滞或徘徊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上。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着眼于知识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分定成败。素质教育则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当前教育已经逐渐走出了应试教育的误区,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它反映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的起讫点都是分数。以升学与否作为学校教育的成败标准,衡量学校和教师很不科学。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学评价就成了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应试教育,即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地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局部地区教育部门所能完成的。因此,它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也不单单是家长的事,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 ,“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使学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 ,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 ,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 ;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与生命本体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君桓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2):108-110
一、艺术教育的误区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艺术的寓教于乐问题,直到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仍然以寓教于乐作为理论的基础与准则。把教育寄寓在娱乐过程中,这无可非议,然而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寓教于乐却往往被扭曲。建国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立足于培养为政治服务的人才,学校的艺术教育一般也着眼于文艺的教化职能,而忽视其娱乐与审美功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艺术教育热,但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因此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及社会上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应试教育而进行的,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21世纪挑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学校、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项艰而巨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与时代不适应的严重后果。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社会和受教育者群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它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都是针对升学考试,而这种考试又主要是书面文化知识考试,并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萃     
说的是素质教育 抓的是应试教育 邬志辉在《教育参考》 2001年第 1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采取的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一方面要“应试”,另一方面还要“应素质教育”,即应付素质教育。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课内应试教育、课外素质教育,一般学校素质教育、重点学校应试教育,白天学校素质教育、晚上家里应试教育等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搞来搞去,人人都在高喊素质教育,可人人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践行着应试教育。在我看来,把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发展。”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一、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祝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作用。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拨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把帮助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素质教育的意义学校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还是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他们的区别在于:应试教育:1、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选拔适合教育的人而不是创造适合不同人的教育。2、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应试教育造成怎么考就怎么学、怎么教就怎么学的现象;3、在教学过程中的表面性。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深度;4、教学效果的虚假性。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