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一生,是平淡而寻常的,既没有可歌可泣的业绩,也没有动人心弦的传奇式的情节,却有着一个封建社会落魄知识分子常见的共性及其个性。从他的身上,能够看出“文章憎命达”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遭际。  相似文献   

2.
(七)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蒲松龄从他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多少养分。但自小生活在那样一个农村环境中,风土人情对他的思想感情,不能没有影响。淄川城,它独特的历史和自然环境,无疑会给这样一位浪漫主义的小说家以一定的滋养。那里不只有十分迷人的风景,名胜古迹和寺观园林亭阁的数量也十分可观。县东有鬼谷洞,相传是古代高士鬼谷子隐居之处;黉山有  相似文献   

3.
持续了二百七十多年统治的明王朝,这时已经日薄西山了,混乱局面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清兵开始从北方入侵,内地的农民起义到处发生,其中一支是李自成的队伍,不久攻陷了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毅宗自杀。随后清兵入关又赶走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建立了清朝。就在这之前四年,即明崇祯十三年(1640),山东济南市以东约二百公里的淄川县郊外蒲家庄的蒲盘家里,第四个儿子诞生了,他就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4.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篇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  相似文献   

5.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相当精彩。其中,对人物的笑描写得更是精妙绝伦,极其传神,很值得品味。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卖蟹小姑娘、过滤嘴和旱烟袋。为了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始终抓住“笑”这个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词语,进行描绘。小说前后对各种人物的笑的描写共二十多处,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这些描写自始至终,前…  相似文献   

6.
<正>年少有才却屡试不第明崇祯十三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位商人蒲槃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他为这个儿子取名松龄。蒲槃本人自幼饱读诗书,却终身只是童生,弃儒从商后只得把出庠入泮的期望寄托在子侄一辈的身上。蒲松龄自小天性聪慧,阅读经史过目不忘,于是尤得父亲钟爱。  相似文献   

7.
奇趣之美 奇趣是指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既不寻常,而又合情合理,具有新颖奇特的诱人意味,具有特殊美妙的情趣。奇趣寄寓于形象之中。克罗齐在《美学》中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者意象离情趣不能独立。”《聊斋》通过人鬼精魅的奇妙幻变,使作品极富奇趣之美。蒲松龄将精魅狐鬼幻化为人,或将人幻化为异类,这类形象具有亦人亦物、亦  相似文献   

8.
三、高度的幻真性 人们在读聊斋中花妖狐鬼故事时,明知其假,但又深感其真,历代一些评论家都有如此感受。清·冯镇峦说过:“虽说鬼谈狐,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如未央宫阙,实地造成。”①当代一位评论家在谈读《聊斋》的感受时说过:“……这些形象能钻入读者的心里,又好象时时跟在身后,所以在读《聊斋志异》里写花妖鬼魅的篇章时的心情,就和读一般文学作品时的心情大不一样。在读一般文学作品时,你会哭,会笑,能想象出惊心动魄的厮杀,也能想象出缠绵悱恻的悲欢离合,可是却很少会和自己周围的环境直接联系起来。若是读《聊斋志异》,作品中的人物环境和自己周围的环境似乎立即消失了界限。室外一丝风,几滴雨,虫声唧唧,树影摇摇,飞蛾绕灯,蝙蝠穿窗,都增加了作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用他的魔术之笔将花妖鬼狐幻化成多姿多彩有艺术生命独特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幻出了奇人、奇情、奇境、奇趣.产生了多重美感效应,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1.
坐在客厅里悠闲地看报,儿子欢快的脚步声大老远地从楼道里传来了。“爸爸,我回来啦!”门一开,小家伙一股风儿冲了进来,满不在乎的样子,还真有点男子汉的味道呢! 心里一阵喜悦。曾经有过几分担心,在那么多的对儿子的赞扬声中。幼儿园张老师经常告诉我们,戎彧可懂事啦,再喜欢的玩具也肯让给别的小朋友,邻居王阿姨一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是黑龙江社科十佳期刊。刊物集全国各教育报刊之精华,呈现代教育教学之智慧。办刊25年,具有深厚的积淀,异彩  相似文献   

13.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尤其是用了带“不”的否定句,更使文章精辟诙谐。其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开篇首句,两个“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不仅不知籍贯和出身,就连姓名字号也不知。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当时清谈玄理的风气盛行,许多玄学家以清谈高妙的玄理点缀风雅,炫耀才华,标榜出身。而陶渊明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一个“不知”,一个“不祥”,极大地讽刺了那些士族以门第出身为荣  相似文献   

14.
闲来诵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翻检《辞源》(修订本),时有所获,又有所疑。兹将管见若干,仍条析于下(《例析(之一)》、《例析(之二)》,分别见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002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所作“传”“赞”“述”,传于世者凡四,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并赞》、《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其中《五柳先生传》,最为人所熟知与喜爱,亦不妨日最为重要.此传,笔者认为笼罩迷雾,后世似未见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本课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红军领导人方志敏烈士的高大形象、崇高气节和国民党士兵的猥琐卑微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从这一对比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革命宗旨,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官兵们的腐败本质。课文用方志敏烈士的语句为题。讲读教学时,可以直接从分析课题入手。敌兵一次又一次地对方志敏搜身,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么样呢?敌兵为什么连一个铜板也搜不到呢?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呢?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层级解读”理论,尝试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展开古诗教学。学生通过设计标点和转折词,感受诗歌浅白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来实现释义层面的读懂。通过陶诗常见意象的互文对读,感受其对理想生命的追求,实现解码层面的读透。通过迁移鉴赏陶渊明的其它诗歌,进一步感受其特点,实现鉴赏层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赤"字长期被视为正色用字之一,表达红色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地位。本文主要参考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对"赤"字加以研究,同时兼论"五色"。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之辨讲传统文化,主要是为了说明文化继承的意义,支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观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概念,大体有这样三个着眼点。其一,讲传统文化的表现,是面面观,不是全面观;是表现,不是定义。对教材所提供的相关内  相似文献   

20.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所作的自传。全文分为传和赞两部分。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常缀于传文之末,对传记作品的正文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五柳先生传》巧妙地利用了赞这种体式,以不足50字的短篇幅进一步揭示了五柳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