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出发,将张贤亮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璘,与哥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一粗略比较,认为章永璘与浮士德一样,是很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横向对比,相信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张贤亮小说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
张贤亮的唯物论者启示录系列中篇小说之二《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来自旧的官僚家庭,带着旧时代深刻的烙印的章永璘,在中国历史上那个空前绝后、一切都经受检验、一切均遭到粉碎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经过地狱、忍受炼狱,超越绝望,超越苦难,超越自身的悲怆凄厉的超越历程. 《绿化树》再现了一个处于饥饿状态、在生与死的界线上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两个超越阶段。第一是超越狼孩式生存状态、向人性复归.一方面章永璘是人,由于劳改的腐蚀,饥饿的重压,使他退化成“狼孩”,他的生命中永远颤动着生的意志.但同时他又作为知识分子,心中时时跳动着人性的火花,社会文明的潜移默化,人伦道德的渗透熏染,使他又不甘  相似文献   

3.
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生机。同时,张贤亮也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写到了"马"意象,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马"意象和其他作品中的"马"意象不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逐渐变异,最后变成了一匹"骟马",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高压中的挣扎、苦难、纠结、矛盾、压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围绕着《绿化树》的争论余波未息,张贤亮又以其非同寻常的胆、学、才,识,掀起了一股势头更高的浪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那段人所共知的苦难历程的过来人,张贤亮已不再一味地抚创叹痛,咀嚼生活“恩赐”给他的苦果,而是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审美阶梯上,居高临下地对过去那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回顾。他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9月27日静静地走了。看着案头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几部先生的著作,内心瞬间涌上了难以叙说的平静。张先生的著作要慢慢读,但他的名字,我会永远刻于心间。张贤亮是作家,但并不止是作家。他一生颇有些传奇色彩,少爱诗书,其母贤敏博学,使他从小就有了很好的起点。他19岁时因《大风歌》遭难,开始了在宁夏农场22年的劳改。这无疑使他神经上受到巨大的震撼,使他的精神气质又渗进了一种悲剧  相似文献   

6.
(一) 张贤亮在当下文坛近乎远去的明星:想当初,即八十年代前、中期曾以《灵与肉》、《土牢情话》、《男人的风格》、《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说轰动一时,独领风骚;相比较,他在嗣后的十年委实声渐阒寂,虽也有《早安,朋友》、《习惯死亡》、《智慧即痛苦》等作品陆续问世,但愿提及者寥寥;直至1999年末又回到《收获》杂志自荐新作《青春期》。但能否如其前记所说再度引人瞩目,那是另一回事了。我所以会对张贤亮作追踪式阅读,大概  相似文献   

7.
张贤亮小说的知识分子言说,揭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里发生的知识与政治权力的冲突。本文以他的《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身份的认定与身份的认同;其二,忏悔与伪忏悔;其三,个体回忆与集体回忆。  相似文献   

8.
张贤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勇于咀嚼人生苦难、潜心反思历史的作家。其中篇系列小说《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问世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反响。时至今日,这场毁誉参半的激烈争论虽已宣告结束,但这两部小说究竟表现了什么主题?主人公章永磷形象的典型意义何在?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认识,因此,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并非狗尾续貂的闲事。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带自传色彩的小说《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关“性”的描写在特定时代下包含了更多的反省、哲思和伦理批判,恋母情结以及作者力比多的人格化身是主人公在追求爱,超越生命本身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其中也蕴涵着深沉的忏悔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月光宝盒'使500年时光倒流,在这500年里,一个人不可能只扮演一种角色.一个样子太闷了,他怎么不能变成别人?"张贤亮沧桑而刚劲的声音在北京大学民主楼二楼会议室回旋.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宁夏文联主席、镇北堡西部影城董事长,曾创作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习惯死亡>等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借助男性叙述主体塑造了为男性作家所压抑和变形的妇女形象,并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男性叙事范式。通过对作者叙述圈套的解构及女性形象批评,充分体现了叙事与性别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且生发了富于召唤性的存在性思考:女人何为?  相似文献   

12.
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女性形象始终在女神、女仆、荡妇中艰难跋涉,始终不能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女人。《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亦然。女人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人还很艰难。  相似文献   

13.
张贤亮的《绿化树》发表后,即刻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种刊物争相转载、争鸣等。《绿化树》之所以博得广大读者的称赞,固然由于它别开生面地揭示了知识分子如何改造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哲理,深刻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苦难历程”,成功地塑造了章永璘、马缨花等崭新的典型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不但以其清新的黄土高原风貌,吸引着读者而且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绿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题材、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中国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做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部小说是两幅颇为相似的不同时代的荒原画卷。因为哲学观不同,两位作家对“如何生活在荒诞的世界中”这一问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两位作家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张贤亮是八十年代的重要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人道主义和人性解放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领悟和体会。张贤亮以自己在文革中的独特体验为线索,创作出看似"满纸荒唐言"的作品,然而当我们把他的作品放置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境遇中,不难品味出其中包含的真谛。同时,我们也可体味到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辛酸泪"。本文重在解读张贤亮小说中的饥饿情结和情欲情结,通过《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中的两种情结,我们可以体会到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人的精神和肉体所遭受的束缚和禁锢。借助恩培克斯勒情结,即生本能和死本能,从中细细品味张贤亮小说中特有的哲理——如何领悟生命的真谛,感悟存在的意义而不至于落入虚无主义?如何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中不被严酷的社会结构所吞噬?如何试图实现自我超越而使灵魂达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田华 《考试周刊》2009,(51):27-28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一度呈现出繁荣的状态,许多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信仰。本文作者通过对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重读来重返80年代文学,指出在人性与政治的斗争和生命感觉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较量中,作家张贤亮给出的答案是前者战胜后者,并讨论了性与政治话语权利的颠覆和重构问题。由此,作者认为张贤亮的系列作品把文化大革命留给人们的伤痕和反思带入到了一个新的空间,给予人们新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 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企图用艺术形象揭示和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小说中的主人公章永璘给了我们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深的哲学思考——人的斯芬克斯本质即人性与兽性的整合,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而要达到这样纯粹的整合与统一,就必须恰当地攫取人类或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在自然性与社会性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对人类进行有效的创价活动。“艺术的创造力存在于生命之中,存在于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的活生生的主体之中,文学如果离开人道主义本质和对人性的理解是很难成功的。”(见刘再复《近十  相似文献   

18.
傅华强 《培训与研究》2006,23(12):5-6,13
张贤亮的《绿化树》以章永璘的情感经历为核心来展示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其性爱叙事主要表现“人”对于“食物”的渴望,即“肉身”对于“饥饿”的种种经验,但事实上,附着于这些经验背后的其实是“人”对于“饥饿”本身的深入思考,“肉身饥饿”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恰恰是“精神的饥饿”。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劳伦斯提供了情节原型。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不难发现,作家始终围绕着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和谐这一情节原型构思作品,由此展现他对男人和女人美好关系的探求,展现他重构和谐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以"性欲压抑"这一话语资源作为文学创作基础的小说并不多,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层一度是书写的禁忌。本文主要将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东西《后悔录》做比较阐释,来探讨隐藏在"性欲压抑"这一象征体背后的话语权利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