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桂莲 《辅导员》2014,(4):57-57
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应该体现出语文味.这是一个不争的观点。然而究竟什么是语文味.怎样在一堂课中间体现语文味?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曾聆听过魏书生、李镇西、程翔、唐江澎等名师的课.也曾多次参加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结合我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所谓语文味.就是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近语文,深入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围绕《课标》教学改革,时下有许多的专家和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倡导。诚然,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的逐渐深入,评价语文课好坏的标准越来越多,但就"语文味"的观点越来越得到语文教师的认可。品读"语文味"就是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凸显出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闪耀着审美性、人文性、哲理性的学科。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有人疾呼“语文应找回自己的家园”,有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其实,教学语文。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呈现出充分的语文味,感悟出语文的真善美。语文,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语言魅力的空间。语文课离开了语言的品味,失去感悟的环节,便是丢失了语文的“阵地”。因此,语文课应立足文本,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5.
曾淑娟 《考试周刊》2011,(15):28-29
本文从读味、情味、品味、激情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林敏静 《成才之路》2014,(13):54-54
正我们经常在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可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语文味"的解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标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读味",正是语文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情感激越的起伏,在朗读中唤起学生与文本真切的体悟,在朗读中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只有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了字、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具体说就是要加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张田若语)。教学实践说明,在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定远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在品析语言文字上下工夫。"又说:"如何解决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去实现。"由此可见,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对文本充分朗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是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魏星说过:“要教出‘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怎样上出语文味?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我认为:一是读出语文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读出语文味;二是说出语文味。可以结合背景,适当引导,说出语文味;也可以创造性复述,提高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味;还可以说出情感点,感受语文味。总之,文言文教学要上出语文味,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功底培养,特别是语言的品味、情感的激发和意理的阐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  相似文献   

15.
返璞归真,回归语文的本色,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从文本和语言文字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日积月累形成文化的积淀,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上出并上足语文课自身的味道.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学语文就得多多去读,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词、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品味语言可以抓关键词,可以抓修辞,还可以抓写作特色,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妙,感受言中之情,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语文味具体表现在个性朗读、潜心默读的“读味”,品词析句、推敲体悟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练笔的“写味”,激发情感、注重体验的“情味”。在“有滋有味”的语文课中,学生享受着语文的快乐,从而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被严重异化,失去本真。要让语文真正姓"语",需要以一些新鲜的形式去吸引学生,更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还语文以本色,将语文课上出醇美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8):17-18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色彩,必须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让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读味"、有"品味"、有"写味"和有"情味",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被严重异化,失去本真.要让语文真正娃“语”,需要以一些新鲜的形式去吸引学生,更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还语文以本色,将语文课上出醇美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