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以来,大庆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出现了草地、水域面积大幅减少、破碎度加大、土地退化等严重生态问题,应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MSS及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提取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79、1988、2000、2006年景观格局信息,并利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等指数,分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景观类型上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不同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上看,各景观类型在不同的年份受到的干扰不同;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人工干扰指数和分维数等指标,对香格里拉县1989年—1999年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下降,破碎程度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降低。人类活动干扰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梓潼县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2009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为基础,采用斑块数、类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近五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9年,区域景观受人类的干扰强烈,斑块破碎;受宏观生态保护政策、中观县域土地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景观基质的水田、旱地、有林地、其他林地之间的转移量最大,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层面的驱动因子,以保障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图件,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图,并在此基础上选取4种主要景观破碎化指数,通过在Excel软件中计算,定量地分析了福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总体斑块密度为0.498 3个.km-2,整个区域景观斑块破碎化指数0.001;景观破碎化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也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城市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有关原理和方法,从土地利用类型入手,以乌鲁木齐城乡交错带内四个乡为着眼点,依据调查资料和实地考察从较微观层面上解析了乌鲁木齐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时段的土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利用地形图和卫星遥感数据,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近50年来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林地、湖库、盐碱地、城镇、村屯和耕地面积逐渐增加,而草地、河流和沼泽地的面积逐渐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与本区的人口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选择了若干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建立了整体指标评价体系,以此对武汉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认为武汉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偏低,其中武昌区整体水平较汉口、汉阳要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毕节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毕节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用数学模型对毕节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毕节市土地利用不尽合理,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干扰大;农用地所占比重过大,工矿业不发达,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探究城市化进程中驱动因素对伊宁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同时预测未来土地格局变化趋势。以伊宁市为研究区,通过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得到2000、2014年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对CA-Markov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在限制约束条件下对未来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遥感目视解译与CA-Markov模型结果相结合可有效地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2)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因素的改变等,导致伊宁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较大,呈现向城镇中心聚集的态势;(3)将WLC法约束性条件运用到CA-Markov模型中,对伊宁市未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可见基于遥感手段与CA-Markov模型相耦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利用变化与扩张的预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景观格局指标体系,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对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城市土地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是喀什市主要的景观类型,构成了区域的景观优势,是调控城市土地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2城市土地景观整体格局中耕地占优势,斑块相对均匀,对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从总体来看,景观多样性复杂,优势度和均匀度明显,具有较高异质性.3通过区域城市土地分析发现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市外的耕地,林地区域有最高的景观变化特征,市区城市土地景观变化较低,主要是景观结构方面的斑块多样性低,景观类型单一.研究结果可为喀什市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择金华市为研究区域,应用G1S与RS技术,对1994年、2002年和2009年3期IandsatTM影像和E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得到金华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fragstats软件运算得到不同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华市2002年之前景观格局基本以大斑块为主,景观格局较为单一,但2002年以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一些大斑块发生破碎化,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不断增加;(2)耕地景观受到了剧烈的人为干扰,斑块数量和密度呈现出波动变化,大量的耕地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逐渐演变为建成区和其他景观类型;(3)1994-2009年来金华市建设用地景观斑块数量和密度先增加后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大,反映出了金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结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川西北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其生态风险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草地和林地面积变化显著,草地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60.68%减少到2020年的59.03%,林地的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30.62%增长到2020年的31.94%;(2)川西北高原生态风险整体呈现西部、东北和东南地区高,东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2010—2020年区域生态风险等级由高向低转化了72.834×105hm2,而生态风险等级由低转化为高的面积为66.845×105hm2,生态风险整体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上海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城市景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类干扰导致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隔离程度加大,景观多样性增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侵占了大量生态用地,使一些对城市生态环境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绿地、林地、耕地、园地、水域等资源永久丧失;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和无序蔓延还加剧了城市周边生态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阻塞了一些重要动物的迁徙廊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5.
遥感及Fragstats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莆田市城厢区为例,应用HJ-1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运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破碎度、蔓延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相对稳定、森林覆盖率高、景观形状较规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中游河湖湿地水空间巨大。解放后50年来,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湿地萎缩,大量的湿地转变成水田和非湿地,大量的天然湿地演变成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其中又以作为天然湿地主体的河湖湿地损失最多,并存在河湖湿地-滩地-非湿地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得知,在这50年里,影响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和河流调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分形理论,对梓潼县文昌镇2009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不稳定性指数和分散程度。结果显示:1)全镇土地利用景观要素边缘的复杂程度是公路用地(裸地(其他草地(有林地(园地(水工建筑用地(河流水面(旱地(其他林地(灌木林地(村庄(水田(水库和坑塘(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内陆滩涂(设施农用地(建制镇(采矿用地;2)单块面积较大的、社会功能较强的土地利用景观要素的稳定性最高;3)设施农用地、内陆滩涂、建制镇、采矿用地、灌木林地、裸地和其他草地在文昌镇分布极为集中,而其他的土地利用景观要素在文昌镇的分布则相对比较均匀。结果对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在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但变化较大;耕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园地、林地与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土地利用综合度指数稳定在245246之间,虽利用强度较大,但仍有提升空间;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逐渐变大,而优势度指数逐渐变小,说明土地利用程度增强,土地覆被破碎化趋势明显;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三峡库区水体淹没是导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应强化土地的科学有序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利辛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为主要基础资料,通过实地勘察,得出现有绿地斑块面积与周长等信息,选择了6个主要景观评价指数对利辛县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利辛县主城区绿地存在景观分布不均衡,多样性低,类型不齐全,缺少防护绿地,破碎度高且分离度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绿地景观建设应合理分布,在城区内建设大型公共绿地,在相应区域增加防护绿地等生态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电灌区1999年、2006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通过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1999年到2006年灌区的土地景观转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景电灌区的土地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忽略政策、自然因素等的干扰下,随着灌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耕地、建设用地逐渐增多,草地和未利用地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