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very dog has his day.公元前5世纪,希腊诗人品达罗斯(Pindaros)在他的《哀悼颂》(OdesofCon-dolence)里面写有这样一句诗:thus every dog at last have his day—He who this morn-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26):119-120
西方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西方典故文学的理解更是重中之重,这有助于我们对于西方文学作品能有更好的理解。因此,本文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的研究"为题,从典故是什么、西方典故的来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以便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能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只狗都有自己的一天。公元前5世纪,希腊诗人品达罗斯(Pindaros)在他的《哀悼颂》(Odes of Condolence)里面有这样一句诗:thus every dog  相似文献   

4.
挑选了一些为大家所熟悉、有趣的西方文学典故,对它们的由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同时对它们的引申含义做了进一步的挖掘,显示了英语语言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狗是两方人最喜欢的动物,这一点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中有着充足的表现,如最近刚上市的电影《闪电狗》,就是狗在西方人心中的最好代表。电影中的超狗,Bolt具有人的性格,他聪明而有个性,可爱又有些滑头,而这只狗像人一样经过一场最伟大的冒险旅程,穿越困家之旅而逐渐成长,并成为真正的英雄。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在西方社会中,狗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动物,它其实是人类的朋友,这一点是其他动物东小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圣经》对西方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了解西方的文明和文化。从五个方面探讨《圣经》典故的来龙去脉、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7.
英语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熟悉典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不易理解。本文通过探讨其来源,以利读者准确地掌握和欣赏英语典故,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梁雪清 《高教论坛》2007,(3):177-179
任何隐喻使用者都是一定文化载体,因此隐喻现象必然受到隐喻使用者所在言语社团的思维方式、习惯传统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典故的产生和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表明人们只有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典故中的文化缺省易造成译文民族特色、形象性、联想意义等方面的损失.补偿译文读者文化缺省,应注重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而不能过分地考虑文化探索要求,可采取文化加注、释义、替换等方式.  相似文献   

10.
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泛化神祗名称与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影响到文学和艺术,甚至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侧重于一些源一希腊-罗马神话的泛化神祗名称和典故,试图通过例证扼要说明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及西方文学的影响。在此文中,作者选用的词语和典故都是广为流伟和众所周知的,以此说明神话对生活的渗透,而其持久独特的魅力也不言自喻。  相似文献   

11.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典故的频繁运用是唐诗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其所蕴含的大量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译者和译文读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者以唐诗中典故的翻译为例,探讨了几种对典故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的方式,以期目标读者能够较好地领悟原作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典故是文学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就典故的来源和翻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涉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历史文化、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语言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激起不同的情感。译者翻译过程中,要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之间,做出动态的顺应和调整,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出发,探讨文化语境顺应在典故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探析了在不同类型典故翻译中所采取的相应的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他天资聪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搞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他长于诗赋,尤善哀诔之文,留有《潘黄门集》。历史上与潘岳有关的典故很多,现摭录几个,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是一位道教信仰者。他自少年时代就亲自参加过道教的养炼实践,入仕后也一直与道教保持着密切联系。视道教为其精神寄托,一生与其纠缠交接,未曾分离,道教极大地影响了他超俗的人格,情感,思维与审美。他的学道经历及其对道教典籍的理解铸就了他魅力独具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一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春季的象征,生命的象征。文人骚客赞美绿的诗句不胜枚举,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爱湖东行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