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社会指标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种病理现象的出现,说明构建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赋予教师课程开发、课程编制权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课程开发权能否有效实现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教学实践应走出仅仅关注"创生性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单一化误区,重视与突出"再生性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程政策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东芳 《教育科学》2002,18(1):23-25
课程政策是一个价值关涉的领域,课程政策研究需要价值涉入,虽然不同国家的课程政策价值观不同,但可划分为三类,即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而判断一项课程政策是否理想的基本价值标准有两条,即学科,社会与学生发展需要的统一,国家,地方和个人利益要求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极具价值的举措,也是新世纪人才市场需求的趋势。因此,课程之间必须由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向综合课程统整转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课程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课程实践行为。当代化学课程选择处理的应是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要素并将其他内容要素与之进行配合的平衡问题,化学课程知识要素在课程选择过程中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其选择方向已从知识的“量”向知识的“价值”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课程行动研究是在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开展的背景下再度兴起的,处于传统课程研究核心地位的课程实验研究因其现实与理想,现实与需求的距离而无法渗入到教师的职业实践当中去,而以教师即研究者为理念的课程行动研究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日益凸显其价值,本文重在探讨课程行动研究在克服课程实验局限性,使课程研究真正走出“象牙之塔”而成为一项广泛的事业中所显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桂萍 《考试周刊》2011,(18):215-216
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创造、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成性课程事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理念即关注过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生成性事件。生成性课程具有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捕捉与利用这些突发的生成性课程事件,挖掘隐藏其中的价值,使其转化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需要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展现教学智慧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课程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论的角度全面认识远程教育课程是一项基础工作。远程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远程教育课程在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上应以经验为主导,在课程功能或作用层面上应以活动和进程为特点,在课程层次或结构层面上应是一种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的结合。远程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课程标准和纲要,而应由远程教育机构按照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应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取,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和过程性。这些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研学,顾名思义,即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项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亲身体验来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而在地研学课程立足于当地丰富的课程资源,推出相关的安全科普教育、科技教育、非遗教育、农事体验等课程,定位于寻根——寻找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故土情怀的价值体认。农村小学在地研学课程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摭谈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建设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的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着几个误区:重“分科建设”,轻“体系完善”;重“计划执行”,轻“动态发展”;重“评估”,轻“建设”;重“教学”,轻“课程”,影响了课程整体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课程目的是在对儿童和课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判断产生的。没有评价,就没有目的。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应追求自身以外的目的,所以课程评价不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以外去找寻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是不断地发现生长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评判。课程评价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合体,是课程价值的发现和创造。课程评价应起到发现课程价值、创造课程价值,并为课程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价值判断确立目的,预测和评判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儿童的生长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检验已经实施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理性的抉择;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共识和趋势.课程思政内涵研究通常表现为理念、方法、体系和综合等四种取向,实施路径研究最受关注的三项措施则是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和制度创新.课程思政的载体是课程,指向是思政.课程思政是课程的应有之义,是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要求,文章结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三三制”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即“三项任务+三项工作”。“三项任务”包括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项工作”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整合。为了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测评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工程管理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赋予教师课程开发、课程编制权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课程开发权能否有效实现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教学实践应走出仅仅关注“创生性课程开发权实现形式”的单一化误区,重视与突出“再生性课程开发权实现形式”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如 《教育研究》2006,27(12):72-78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系统工作,是一项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关注的事业。以德育课程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在领导重视、明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方面形成合力教育,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通过对20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访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得到如下结论: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普遍持有肯定态度;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偏低;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功利主义取向;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技术化倾向;不同学段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有所不同;课程政策与教材成为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三项建设中最为关键;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其重要性及特殊性已充分体现了此课程本身的价值。加强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素质教育及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20.
开发高校网络德育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对课程的本体价值进行深入的哲学考察,以便确定它在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同时要求正确地制定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规范下,以网络德育价值为中心,选择和编制课题,确定课程编制模式,以构成现代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网络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