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华 《职业技术教育》2007,(2):43-43,5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包含了很多抽象的理论概念和汇编指令。运用案例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及指令融于案例之中,从案例中对理论概念和指令进行分析和讲解,有利于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以体积小、功能强和性价比高等特点,在工业控制、通信技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随着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掌握好单片机技术,对中职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及职业技能的提高都大有益处。但对于单片机知识的学习,中职生往往感觉内容枯燥、概念抽象、指令难记。因此,中职学校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能否教好单片机这门课程,是对授课教师的学识、能力、技巧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中职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阐述思路。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抽象程度逐步加大,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必须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测量、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  相似文献   

4.
抽象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形成概念、原理、理论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中,抽象是指从研究对象或问题中抽取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而舍弃其它属性并对其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数学中的概念、关系、性质、方法、符号等都是数学抽象或再抽象的思维结果。抽象性是数学科学的特点之一。因此抽象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方法,建立概念、深化概念、澄清概念,以及运用概念;善于应用概念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6.
数学抽象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概念是考查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载体,解析几何是整个高中数学中难度最大、考核要求最综合的模块之一,解析几何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以解析几何概念教学为例,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相似文献   

7.
科学抽象法     
所谓科学抽象法是指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共同的一般本质的学习方法。科学抽象法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概念、判断和推理。1.概念的形成是科学抽象的第一步,概念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又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在分析、比较的基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学习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独立操作,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方法。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数学里的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起始概念,往往很难找到与之有适当联系的已知概念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法则和原理。而概念又是建立定律、法则和理解原理的基础。因此,概念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的最重要的一环。下面谈谈我是怎样根据教育科学理论,抓住概念的形成、巩固和运用等环节,加强物理概念教学的。 一、运用各种方法,帮助 学生正确形成概念 1.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讲清概念。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因此,教学中必须坚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个认识事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于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测量,现有高中物理实验仪器均较为抽象,实验过程不够形象直观,给学生的理解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使用光电门和单片机技术制作的实验演示仪,可实时测量、显示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运动过程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该装置具有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片机理论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利用Keil和Proteus仿真软件建立单片机虚拟实验室,使其应用到展示应用实例、理解单片机原理、学习程序设计、观察实验结果等课堂教学中,让单片机的学习直观、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阐述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诸多优点,得出了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目前单片机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举例详细地说明Proteus仿真软件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说明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引入Proteus软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VB6.0的计算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计算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案,其中计算机接收和发送数据是用VB6中的MSCOMM控件来实现的,并将接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文中以备后继处理;单片机接收计算机的数据主要是用来设置单片机的工作参数的,单片机定时向计算机发送一定的数据,主要是单片机产生的数据或由单片机检测的数据,用汇编语言编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前单片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单片机的课程特点,提出了单片机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培养学生单片机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教学和网络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机电类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7.
单片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本文针对当前单片机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单片机理论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硬件、软件设计能力,适应创新型人才体系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485实现的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群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2):44-46,121
介绍了基于RS485实现的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控制系统.通过RS485/RS232信号转换电路,PC机根据下位机的地址不间断采集下位机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传给下位机,从而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多路远程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9.
智能小车系统辅助单片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智能小车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对各种信号的采集处理,加深学生对单片机结构的认识,并通过创造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20.
Microcomputers and appropriate software have the potential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ey can also serve as appropriate media for investigating how students learn.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a research strategy examining learning and behavior when students interacted with microcomputers and software. Results from two preliminary studies illustrate the strategy. A major feature of the strategy included recording students interacting with microcomputer software interfaced with a VCR. The VCR recorded the video output from a microcomputer and students' verbal commentary via microphone input. This technique allowed students' comments about their observations, perceptions, predictions, explanations, and decisions to be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ir computer input and the display on the microcomputer monitor. The research strategy described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behaviors of students engaged in using instructional software. Research studies utilizing this strategy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students develop and employ important concepts and scientific relationships, how students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solve problems, and how they interact with instructional software. Results of such studi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for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oftw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