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本身对认识教育中的传递、继承与发展问题及人的精神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解释学的方法论在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运用,试图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体现在应用指向、对象和原则、价值上。其应用指向包括人对内在自我的反思、主体间关系的反思以及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的反思;应用对象为文本,应用原则包括解释学循环、间距化、质疑、应用和自我理解。运用解释学方法有助于教育技术研究者反思研究立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很多教师很希望能够对自己以及同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往往会发现这种研究难以进行下去.因此得出结论说教学研究很难.也导致其他教师视教学研究为畏途。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曾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然后走入教育研究行列.博士毕业以后再次走进学校.和教师一起从事一些研究工作。慢慢地体会到.教师之所以觉得研究难.原因就在于并没有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有了这些思想方法做工具.对教育的思考.对教学的研究.就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4.
解释学主要是指关于文本的意义理解与解释的理论和学问,它的方法论意蕴主要包括视域融合促成新意义的生成、超越文本促成新思想的发明、主体间性的关系是视域融合的必要前提、解释学循环是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机制、文本意义的增益需求理解和解释、彼此共识的达成依赖于对话与互动、一切的理解建基于个人的历史经验.解释学方法论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蕾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5):106-108
解释学方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解释学研究范式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理解的主观性、历史性、相对性和整体性,对教育研究方法论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当代教育研究应继续关注解释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引入,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何芳 《内蒙古教育》2008,(10):23-24
教育研究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综合性以及动态性,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叶澜教授在其《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提到,“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综合性,集中体现在它需要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和艺术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中,艺术方法是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但很少有人把教育研究看作是需要艺术方法的。”本文试以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为例对教育研究的艺术方法做简单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梁春霞 《文教资料》2009,(36):89-91
解释学给教育的实地调查研究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解释学有关理解和解释的相关理论对于我们进行文献查阅、观察、访谈和资料分析等研究都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野研究方法逐渐被广大研究者认同,并作为一种重要研究方式在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普遍使用。运用解释学的理解、视界融合、主体间性等观点对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阐释,进一步促进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存在主义与解释学的视角理解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国内外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存在主义与解释学的视角阐释了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对个体存在的关切;重构自我,推己及人;敞开自己的经验,与文本进行交流;研究者的姿态是陪伴和欣赏。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与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密切相关的学科。本文主要论述了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能对教育技术学中的研究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规律具有层次性。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在教育研究中,对基本规律掌握得好、运用得当,可以得到较好的研究成果;而如果掌握不好,运用不当,则可能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2.
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规律具有层次性。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在教育研究中,对基本规律掌握得好、运用得当,可以得到较好的研究成果;而如果掌握不好,运用不当,则可能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3.
14.
教育解释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解释学是教育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它以哲学解释学和批判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其产生具有强烈的问题针对性,即考试理性。教育解释学包括四个范畴:师生成为经验建构者和反思性实践者;教育情境要兼顾师生生活世界并有利于团结和主体间一致的生成;追求对话的师生关系;开展有想象力的教育行动,尤以课程实施的想象力为要。  相似文献   

15.
雷春华 《考试周刊》2014,(76):157-158
<正>一、解释学概述解释学又称为"诠释学",解释人们如何理解,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认识"问题,是对意义理解与解释的哲学研究。多数文献把解释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次转向的解释学理论:第一次转向是"圣典式"的理论方向。这种解释学流派以19世纪哲学大师施莱尔马赫等人为代表,是方法论导向的解释学。在施莱尔马赫看来,解释学的目的是寻求文本及作者原本意义,即初始意义。他认为,文本和意义之间必须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6.
田野研究到底算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属于研究的方法论,不但在学生那里存在困惑,在研究者那里同样有着疑虑。研究方法强调的是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并不会对整个研究的原则思之再三,且彼此间具有清晰的边界。而田野研究下辖多种研究方法,而且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强调遵循整体性、长期性等研究原则,因此田野研究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人类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框架下完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田野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又体现了田野研究的基础、开始了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向人文主义方法论过渡,这两次转变都表明田野研究与方法论也不可等同。要给田野研究一个合理的定位,需要打破"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二元认识结构。田野研究属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之外的"路径范式",这一定位可以帮助教育学研究逐渐形成"范式思维",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将田野研究太过"神化"。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问题意识。解释学语境下的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领会并使之成形的投射活动,问题就是揭示事物的意义,提问就是给问题预设某种开放性和某些边界限定,这就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前理解框架"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释。问题的首要性体现在对研究范式的依赖。真问题是教育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或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本土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及其研究范式,超越传统的研究边界,在对话中构建理想的"间"性,实现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保持上升态势,形势喜人。本试图对本学科研究方法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针对长期以来比较教育研究中方法与方法论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方法、方法论这一对基本概念出发,在对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厘清了二者的关系,梳理了比较教育领域的方法和方法论,探讨了各种理论和学说对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解释学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长林 《教育探索》2004,(10):37-39
解释学的教育社会学试图消除宏观教育社会学对人的主动性忽视的弊端,消除社会学分析在学校、课堂及教师与学生日常活动和行动解释中的虚无的弊端,并利用本文解释学方法,建立起微观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