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1,(8)
在书画收藏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永遇绿灯。《易经》六十四卦中有《泰》卦:小(阴)往大(阳)来,吉亨。是个很吉利的卦。又有《否》卦:否之匪人(天地不交,闭塞不通),不利君子贞(正),大往小来。是个交厄运的卦。否极泰来泰极否来,总是交相往来。收藏书画的否,便是天灾人祸,我都遇到过。1961年,我在临安县造青山水库,住在用毛竹、稻草盖起来的工棚里。一天,我在工地用双轮车拉沙石料,一名夜班工人躺在工棚里抽烟,但不料打起瞌睡来,一下子引起火灾,顷刻之间把稻草棚烧得精光。我仅存一身衣服、一副碗筷,其余被烧得一无所有。不  相似文献   

2.
3.
徐汉材 《上海集邮》2008,(11):10-11
2008年3月1日,澳门发行《易经,八卦》(六)邮票(S095),全套8种,小全张形式,发行25万套(即25万张),其中四分之一专供集邮。票图各为六十四卦之一。另发小型张(B087),图为八卦之一的坎卦,发行25万张。启用新邮首日邮戳(C2192,图1)。  相似文献   

4.
周方黎 《收藏》2007,(4):170-170
《收藏》杂志2005年第1期刊有李烈初先生《书画的收藏鉴定赏析》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多见解,读后获益不少。然“李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张海成 《收藏》2009,(10):80-82
现在一说书画鉴定就是徐邦达、谢稚柳、史树青、启功、杨仁恺,使得年轻后生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洋兴叹,望梅止不了渴。其实哪有那么神秘!学问都是人做的,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对唐宋元明清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6.
王永林 《收藏》2009,(6):38-41
我曾写过一篇《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的文章,在《收藏》杂志2006年第4期上发表。今天我想再谈一下,在当下的书画鉴定实践中,具体都有些什么人在说?在说些什么?至于他们到底谁说了算,可能只有让历史来评定。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7,(3):178-179
朱浩云文章遭质疑 《收藏》2006年第7期刊登了上海朱浩云先生的文章《二十世纪书画领域的划时代人物》,作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领域,20世纪划时代的人物当数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石鲁、李可染、陆俨少。在介绍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作者配发了一幅名为黄宾虹《拟包安吴》的作品图片。这期杂志发行不久,这幅画作遭到黄山市书画收藏爱好者毕永和先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向多铸 《收藏》2006,(1):50-51
上世纪50年代中,市场上出现大量古旧书画,其中不乏宋、元、明、清品优之物,应属民间流传之珍品。我怀着爱护文化艺术之初衷,细心挑选了100余件,其中有董源、刘松年、苏东坡、米有仁、钱选等历代名家之作,经过“文革”劫难,在80年代中始收回几十件,可说是劫后余生。  相似文献   

9.
10.
高鸿 《收藏》2009,(11):66-69
2009年5月25日《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焦点争鸣”栏目刊有王永林先生《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仔细一读,其内容好生熟悉,原来早在今年第1期《文物天地》杂志上王先生以“鉴画四说”为题发表了同样内容的文章;又,刚出的第6期《收藏》杂志刊载的《再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也是王先生所撰,内容与《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鉴画四说》一致。  相似文献   

11.
柳哲 《收藏》2011,(7):132-133
笔者曾在北京大学游学15年,有幸结识了居于北大内的我国学界泰斗张岱年、季羡林二位先生,并有幸得到他们二位为纪念曹聚仁题词的两幅墨宝。如今,二位先生都先后驾鹤西去,回忆起与他们二位的人生交集,他们的题词也就更加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郑荣明 《收藏》2011,(5):32-37
在收藏界,民间藏家向来是不可小视的,他们的藏品不仅仅是博物馆之外的补充,有时还可能对文博界、艺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也有可能导致新观点的产生或改写某些历史。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  方玖骅 《收藏》2007,(7):188-190
3月17日中国嘉德举办的“2007第一期嘉德四季”拍卖会共推出于右任各时期的书法作品53件(如图为其中8件)。一次小拍集中如此之多的于右任书法,创以往拍卖纪录。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拍卖图录颇具匠心地以独特的设计集中展示这批作品;拍品预展中也将这批作品相对集中地予以陈列,进而将其安排在“黄金时段”进行拍卖。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永林  徐建融 《收藏》2011,(6):32-37
书画鉴藏家王永林新著《书画鉴藏探要》(图1),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与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徐建融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中国书画的创作、鉴定、收藏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评析;从"创作"这一根本源头,推及"鉴定""收藏"与"市场"的实际层面,对书画的价值评判、鉴定实务、市场态势、发展趋向都作了精辟的研判。本刊在此摘取王永林与徐建融先生关于谢稚柳书画辨伪的对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陈根远 《收藏》2011,(9):18-29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有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石器时代,半坡先民留在陶器上的天真简明的刻划符号,已显示出他们对均衡、对称、和谐、节奏的朦胧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卫华 《收藏》2007,(5):166-168
书画作品的收藏,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都约定俗成地限定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名人。自古到今,皇室富豪也好,民间收减家也好,抑或画廊、美术馆,均唯名人书画是藏,就是这个道理。以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为例,既有像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这样的一代伟人,也有像汪精卫、陈公博、林彪这一类为人非议的名人甚至千古罪人。这后一类“名人”姑且称其为“另类名人”,对“另类名人”的书画作品的收藏应当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17.
宝城 《收藏》2006,(3):38-39
自满清1644年入关以后,加速了满蒙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清朝10位皇帝及诸多后妃,始终坚持崇文尚武的治国之道,在衍习本民族骑射围猎的同时,认真研习汉民族的诗文书画,从而形成了清代帝后大多擅书能画的情景,许多作品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榆 《收藏》2006,(7):134-137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备受世人珍爱与关注。随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发展,中国书画在众多的拍品门类中脱颖而出,至今已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应该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发展的十年,也就是中国书画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走过辉煌历程的十年。  相似文献   

19.
杨国亮 《收藏》2012,(16):34-39
中国大陆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所谓的收藏家都是搬运工——从上海搬到北京、从北京搬到香港、再从香港搬到纽约……如台湾媒体所说,"没有收藏家,只有投资人"。他们不是真正的收藏家,还处在狂买狂卖的阶段。——朱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