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一人从郧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路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郝州的妻子。《月夜》一诗就是诗人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心境下写的一首情感浓郁心境苍凉的思亲之作:  相似文献   

2.
伟大诗人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712—770)一生分六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二、固守长安时期;三、从陷贼、脱险到为官、弃官时期;四、客蜀郡、居梓州时期;五、移居夔州时期;六、飘泊湖北湖南时期。无稹在杜甫墓志中高度评价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韩愈论诗歌则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相似文献   

3.
前年秋季 ,我写了一篇《长安是杜甫的生里籍贯初探》 ,先后在《陕西诗词》和《西安教育学院学报》期刊上发表 ,引起了社会一些人士的关注 ,从而也提起了我进一步探索杜甫在长安故居的兴趣。我觉得要搞清这一问题 ,还是从杜甫自己的诗文入手 ,因为这是切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基于这样的认识 ,故而写出此文。是否确当 ,尚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杜甫在他所写的诗文中 ,屡称自己为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京兆杜甫、杜陵翁、渭北童等等 ;还写了“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自有桑麻田”、“故里樊川居 ,登高素原”等诗句。但…  相似文献   

4.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6.
浅论杜甫诗艺观任环(一)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史”,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重大事件;另一方面也与他呕心沥血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从事诗歌创作,从而取得巨大成就分...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中唐以来社会政治的动乱断送了杜甫的仕途之梦,使得他对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漂泊大半生的经历,又给杜甫接近下层民众提供了机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成为教育的有益资源,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尤为丰富而独特。这些为当今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诗圣”杜甫在长安生活时期无疑是其一生最重要的时期.经长期困居,历安史之乱,忽而陷贼,忽而为官,忽而逃难,使他生活与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写出大量现实主义诗篇,被誉为“诗史”.自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35岁至47岁,在京城及京畿一带生活了十三年,其中在长安生活了十一二年.  相似文献   

9.
<正>是月有情?是人有情。——题记◆杜甫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儿的思念。"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我的老师说,此诗是诗人以妻子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思念时,我一度以为杜甫是封建制度下的大男子主义式人物。后来,认真读了几遍"双照泪痕  相似文献   

10.
秦雨 《教学随笔》2014,(4):25-25
杜甫 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几的思念。“今夜踯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打动了千百年来亿万读者.杜甫诗歌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具有极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还在于诗中表达了强烈的真情.具有浓烈、炽热的真情之美.杜甫最善于体味、描写自己和人们的感情,他的很多诗作,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境界.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评论他说:“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情圣杜甫》)他还说:“他有他自己独到的表情法,前头的人没有这种.  相似文献   

12.
诗圣杜甫从二十岁开始漫游,天宝五年(746年)到长安,困顿十年,获得右卫军率府冑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发生后,在流亡中被判军所俘,脱险后任肃宗朝左拾遗,又因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同一事件中,他的朋友大云经寺僧人赞公也被放逐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杜甫回到华州后,关中地区发生了饥馑,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立秋以后,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居秦州。杜甫客居秦州的原因首先是他对自己政治前途的绝望。他二十四岁参加贡举,希望有所作为,但现实使他认识到仕途艰险,从心底里就想找一个避静的地方居住下来。正好,当时的秦州地处关塞,又有他的  相似文献   

13.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14.
论杜甫的政治忧患及预见性刘明华忧患意识是杜甫作为社会良知的一个重要特征。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而在政治忧患中,又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唐朝政权面临大厦将倾的形势的预见。本文着重探讨这个问题。政治忧患来自入世精神,一...  相似文献   

15.
前出塞(之六)赏析西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欣赏〕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与曲江     
杜甫 (公元 712——— 770年 )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 ,被誉为“诗史” ,后人称他为“诗圣” ,与“诗仙”李白齐名。杜甫一生的坎坷经历与唐都长安密不可分 ,更与曲江紧密相连。杜甫 ,字子美 ,祖籍长安杜陵。杜陵位于今西安市东南的鸿固原上 ,原是汉宣帝刘询陵墓的称谓 ,后来延为地名 ,该原也称杜陵原 ;其南有许皇后墓冢 ,比杜陵小 ,故称少陵 ,该原亦称少陵原。杜甫诗作中常有“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等自称 ,故后世人称“杜少陵”。杜甫从小“好学” ,七…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祥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杜甫更为重要的影响,是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8.
论20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农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审美的角度而言,中国“二十世纪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油画艺术中农民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艺术背景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不同、采用的表现方法不同,农民的形象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与特点,经过战争时期革命现实主义和新中国时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社会、政治有关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渐步入了农民形象的多样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承载了多样化的文化与艺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军 《考试周刊》2010,(45):13-14
唐代诗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作家。他的诗歌从不同角度迅捷、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他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极具深刻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与文艺,文学与生活,写真实与为人生,这三组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始终。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指导下,延安时期乃至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新文艺中的现实主义创作都在服务政治与回归生活本真的两难境地中挣扎,《讲话》与现实主义之间进行了一次“解读”与“被窄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