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课程信息化中的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从全面整合到信息技术文化中的课程变革,即课程信息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网络课程应配合课程变革进行全新的设计,为课程各要素的相互融合提供平台,在各个层面和维度对课程变革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莉 《学子》2013,(7):174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国教育史带来了重大变革,文章总结了农村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论述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整合于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学科教学时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外取得的良好效果.而更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素除了学生、教师、教材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媒体要素——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重新分析上述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搞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学结构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采用ITIAS视频分析法,分析延边州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视频,了解现在延边州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定位延边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教学结构的水平层次,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使延边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结构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苏立平 《考试周刊》2008,(4):161-16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过程包括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投入型的学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原则、目标和意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是人类教育中的永恒现象。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以及在新课程英语学科整合中所起的作用等作了必要的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到组织形式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使用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后三个阶段通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由于大城市、小城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致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存…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就网络资源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背景、意义、原则和常用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就网络资源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背景、意义、原则和常用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牙祖葵 《广西教育》2012,(26):84-85,90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过程包括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现代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投入型的学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层次: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资源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各学科中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这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胡菲 《生物学教学》2006,31(11):38-3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由初期板书式的多媒体演示“进化”到了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其信息化形式,课堂组织形式乃至人们对待信息技术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把“重视信息技术,实现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四个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试点学校,我校生物教研组参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市级课题工作,积极探索如何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使信息技术与本课程有效整合。经过对高中新教材的分析及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设计、整理了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课程整合方案。以下就信息技术的形式分析和具体的整合方案两部分谈谈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必将带来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呈现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试图以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为例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几何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交点。只要一提到教育,就会众说纷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园,从开设至今,有许多教师都在探索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好与其他学科整合。在我看来,信息技术与作文整合应该先从信息技术入手。一、信息技术与作文整合的概念与内涵信息技术与作文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作文结构、作文内容等融为一体,从而对作文课程各层次和各个方面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作文质量整体的提升。信息技术与作文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它将对作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茧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就网络资源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背景、意义、原则和常用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研究、实践了多年,但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突破整合的“最后一公里”瓶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感到迷茫的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叫好不叫座,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1.理论争论。即信息技术能否为课堂教学带来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学使得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这一变革迫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19.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决定课程的四个关键因素:知识、社会要求、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都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步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组成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