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解读] 近年来,随着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在评价文章时,天津、黑龙江、大连、昆明、福州等考区要求一类文必须做到"中心突出",重庆、江西、陕西、南宁、黄冈、哈尔滨等考区要求一类文"立意深刻"或"立意新颖、深刻",绝大多数考区强调二类文必须做到"中心明确".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8,(Z9)
【考点解读】近年来,随着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在评价文章时,天津、黑龙江、大连、昆明、福州等考区要求一类文必须做到"中心突出",重庆、江西、陕西、南宁、黄冈、哈尔滨等考区要求一类文"立意深刻"或"立意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这么做,旨在鼓励考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文章时,天津、黑龙江、大连、昆明、福州等考区要求一类文必须做到"中心突出",重庆、江西、陕西、南宁、哈尔滨等考区要求一类文"立意深刻"或"立意新颖、深刻",绝大多数考区强调二类文必须做到"中心明确".至于列为最差等级的文章,肯定是"没有中心"、"思想不健康"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千古文章意为本。意 胜则文胜,意顺则 文顺。“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 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 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 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深, 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中考作文如 何做到以“意”取胜呢?应做到如 下四点。 准 文章表达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5.
甲练前导引高考作文怎样寸能“深刻透彻”。一、“深刻透彻”解读关于“深刻”,首先要了解《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如果说“中心突出,见解新颖”是立意的较高级的要求,那么“感悟思辩,深刻透彻”便是立意的最高级的要求。倘若  相似文献   

6.
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的“意”,即文章的意蕴.是文章的中心或主题,是文章的精神内核和灵魂。立意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受限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写作时间较短),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上比较匆忙,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立意偏颇、肤浅、雷同、陈旧等问题,最终得分不甚理想.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作文题目来谈谈考场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正确、深刻、新颖。  相似文献   

7.
构思,就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显示,2010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广西百色卷要求一类文做到“构思新颖、巧妙”,二类文做到“构思新颖”;江西卷将“构思精巧”作为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内容;吉林卷将“感情真挚”、“构思巧妙”等方面中有一项突出的文章即可评为一类文。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凡为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考场作文立意是否深刻、高远、新颖,是拉开考场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更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有关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记叙文“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议论文要“观点正确”等写作要求,可见作文立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所谓立意,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 好文章的“立意”有三个特点:一是深,穷究物情,洞察幽微,做到义深意远,烛照现实;二是新,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三是精,命意集中,治繁以简,一线穿珠,防止“意多乱文”。 立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写景状物,要以“山水风光”映照社会景象,以“物性”寄托“人性”,表现主体的理想愿望、审美情趣。写人、论事,要以人的“灵魂”折射时代  相似文献   

10.
黄琼 《初中生》2010,(2):40-43
“千古文章意为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主题,又称主旨。所谓的“立意”,就是指确立主题。按照“意在笔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想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高度重视文章的立意,在构思时就要确立准确、深刻、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写文章,下笔之前首先应明确立意。立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能否做到新颖、高远、深刻是提升文章档次的关键。好的立意应具备以下条件:准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相似文献   

12.
千古文章意为本。考场作文更如此。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倾。“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文贵乎自得”,“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3.
一、审题、立意训练课这种课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水平,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其方法有:①反面选点,如:成语“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知己丑,为了追求美才敢大胆地去“效颦”,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学习别人的精神不也难能可贵吗?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可用此法来立意。②侧面选点,如:《愚…  相似文献   

14.
吃透材料或文题,把各个要素放在整个材料或文题的大背景中去理解,揭示出材料或文题的本质意义,抓重点、要求,明确命题人写作的指向性,准确立意。再围绕立意精心选材,做到中心与材料内容高度统一,观点与分析紧密结合,不枝不蔓,避免文章中思路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张艳 《现代语文》2010,(1):156-156
文章中心是一篇文章构思布局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篇文章要想成为佳作,就必须具备一个清晰明确的中心,这一点,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尤其重要。在高考作文的要求中,“中心明确”虽然属于基础等级部分,但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是否清晰明确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是否新颖,因为它是我们思想、意图、情感的集中点,它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1.了解立意与选材的基本要求;2.怎样在写作实践中处理好立意与选材的关系;3.立意要做到深刻、新颖;选材要力求丰富、典型。一、立意立意,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问题所持的观点及评价。在记叙文里,它通过对事件的选择、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在议论文里,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通过逻辑论证来完成。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都要以立意为依据,受立意的约束。一篇文章质量的优劣,其决定因素首先在于立意。文章没有立意,或者立意不突出,就如一盘散沙。1.立意贵在“明确”。立意明确…  相似文献   

17.
“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诸如此类的表述,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全国三十多个考区近两年中考作文试题的“要求”之中。陕西、江西、黑龙江、甘肃、山东济南、湖南长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考区更将“真情实感”列为一类文或一、二类文的重要标准,湖北黄冈、河南、重庆考区的评分标准中,则将“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作为奖励加分项目,分别给予加1~3分直至5分的优待。中考作文中,在情感的抒发上常常出现的毛病,主要表现有:一是无动于衷。有些考生编造他人的故事,只想着把与自己毫…  相似文献   

18.
冯诚 《现代语文》2008,(12):121-121
成功作文的立意必须要有深度。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提出,作文发展等级要求做到立意深刻。我们认为,写作中如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的表象,深悟其理,也便可以揭示出本质、意蕴,达到立意深刻,主题鲜明。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章有“文眼”,审题立意有“题眼”,探究课文有“课眼”。原因是:紧扣“文眼”提挈全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眼提挈全文,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指导学生预习《珍贵的教科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文眼”——“珍贵”为导向,认真阅读四段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题。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时,抓住盼书,暗示“珍贵”。引导学生感知:战争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性散文,主要有以下二点值得借鉴: 一、深刻的立意:千古文章“意”为高.本文不仅做到了立意的高,而且也做到了深。一般而言。很多考生都从规律、放弃角度来构思文章,而本文作者却从善意的反面来构思,这就高人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