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针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一个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加速度是连接动力学和运动学的重要物理量,在以后学习机械振动、电磁学、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中都会用到。可以说加速度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因此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与学习本节内容十分重要。加速度比较抽象,不像速度的变化量那么"看得见,摸得着",但它作为速度变化率△v/△t比速度的变化量△v更有深刻的含义,也是学生学习中应该上的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2006年12月第2版第15面“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内容,笔者在教学时感觉教材安排有不妥之处,故作了适当调整,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庆平 《物理教师》2007,28(11):32-34
1 背景和教学任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人教版教材第2章第3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速度有全面的理解。“速度”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它对于整个运动学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要让学生对速度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幸福和智慧中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顾康清 《物理教师》2012,(10):26-27
1教材教法分析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是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1第1章第5节的内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物理量之一,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遇到的第一个相对抽象的物理量.如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并接受加速度这个概念,笔者以为用"速度"建构"加速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知因素(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是简单地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加速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对速度概念已经熟悉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中物理“加速度”概念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情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蔡锦曦 《物理教师》2008,29(8):9-12
高一物理第1章1—4节的内容给初学运动学的高中学生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但基本上都不难,属于对初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加速度是学生在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重要意义的概念,如果能正确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和知识要点,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学习其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内容.因此本节内容中最关键之处在于“加速度”这个概念的引入,  相似文献   

8.
物理概念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对概念教学应达到的目的定位不明确;忽略概念建立的条件和背景,断头去尾,取其表面而略其本质;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把概念孤立起来等.这些做法的结果使学生对概念只会死记硬背,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袁润 《广西教育》2014,(10):68-69
在教学中理顺运动学中v0,vt,a,x,t五个关键的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强化学生目标意识;总结公式,强化记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以帮助学生掌握运动学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校级公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速度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同时理解和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一、教学引入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常识我们来判断一下,乌龟和兔子谁跑得更快一些呢?学生:兔子.教师:大家肯定也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们知道结果是兔子输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兔子没有乌龟跑得快,这是为什么?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评判标准.二、教学过程教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位移这一较为重要的矢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如何表示位移?  相似文献   

11.
对“速度”一节进行深度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挖掘其蕴含的科学思维元素,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重难点,结合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针对该教学重难点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希望给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课选自人教社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节。一、设计思想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有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对矢量还不够熟悉,不习惯从方向上描述运动;二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获得与加速度相对应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用比值来定义速度是第一次,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引导学生了解现在的定义与初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用位移定义速度有什么好处等,却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4.
本教学设计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感知广义的变化量与变化率,通过实验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主动构建加速度概念,让学生在探究互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钱爱华 《物理教师》2007,28(8):17-17
笔者读了本刊2007年第1期《“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速度》),深受启发.该文中列举了3个例子来说明速度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总结出两点:(1)不能用矢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必须用标量来描述:(2)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用于表示运动的快慢,只有瞬时速度的大小才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笔者赞同观点(1),  相似文献   

16.
学生状况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入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地形成"加速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物理概念引入的目的,让学生体会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拓展物理概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反映了诗人流放遇赦经过三峡顺流东下的轻松心情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他还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行舟的运动.在物理学中,是怎样描述物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能较好地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第一个核心的比值定义的概念,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于加速度教学,形成了教学设计思路:①提出问题:速度变化快慢如何描述;②探究问题:用比值描述;③解决问题:这个比值被定义为加速度;④引发新问题:加速度的方向、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20.
<正>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是学生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在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深化学习的。另外速度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运动,以及力和运动知识的基础。再则,基于学生的经验,对物体运动的快慢的认识、判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速度概念的正确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速度概念的教学方案时,笔者始终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学生创设互动环节,在互动中体验物理过程,发现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