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论,围绕着“顺应”与“引领”,人们各执一词。一味地顺应可能会导致教育的“去教育性”和“反教育性”,导致市场的“无序”和“失德”。从教育实践的超越性、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社会需要的自利性等来看,教育也有必要对社会需要进行引领,主要体现在关注社会的现实需要与研究课程及专业标准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欲”相当于现代心理学“需要”一概念,在中国古人观念中,它更偏重于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古人在对理与义、义与利的论述中,则体现了中国古代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具体内容及其关系。将它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比,两相暗合  相似文献   

3.
创新睿语     
1 “扬弈旧义,创立新知”,是创新的真谛。弃旧需要“胆”,扬新需要“识”。胆与识的合壁,并非鲁莽与世故的平均值。唯“勇敢而明白”,才是创新者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对待学生的各种学习,既需要学生“学会”,更需要学生“会学”。“会学”,离不开自学,自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不能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微课虽然内容“微”、时间“微”,但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教学活动的“精华”,同时兼具数学需要的“深刻”与儿童需要的“生动”,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易学。  相似文献   

6.
“明礼诚信”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现代社会,无论是规范个人行为,还是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我国应对“入世”的需要,都强烈呼唤诚信的回归与重建。重建诚信,需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道德与法制相结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一次“随而不随”的“随机写作活动”启迪我们:作文教学需要“动情”,需要我们在写作设计、指导讲评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需要“入境”,创设有助学生深度理解、符合文本与生活逻辑的有效情境;需要“双向”,既离不开教师对写作训练题目、过程设计等的斟酌,尽可能调动学生胃口,还要注重师生双向的情感与思维互动,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和真切体验,真正形成属于自我的“随性写作”。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要培养效率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效率的化身,数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效果意识与向时间要效益的意识,培养效率意识,需要做到三动:“触动”、“心动”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赌博业规模全球最大,而且日益繁荣,究其原因是政府财税增长的需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娱乐的需要,我们应该理性认识赌博业繁荣背后的“自由”与“法制”。  相似文献   

10.
苏秀珍 《学苑教育》2012,(17):11-11
“名师”人人想做,成为“名师”之前,不妨先做“明师”。做“明师”也不易,需要我们对教学与教育有极大的热情,这是推动高效教学的助燃剂;还需要自觉地具有使命感的思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辨性和生命力;更需要永不厌倦的研究精神,注重知行合一,把知识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2.
乐清富 《物理教师》2009,30(3):10-11
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并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我们还需要“严师”吗?“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放到现在还对吗?经过笔者的苦苦思索和亲身实践,我的回答是:如今更需要“严师”,只是现在的“严师”与以往有别。  相似文献   

14.
蒋岳庆 《江苏教育》2006,(1B):47-48
语教学就是需要删繁就简,在传承与创新中踏实行走,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好的实践、科学的理论)上,让实践更深入,让理论更符合现在的语教学,我们更需要敢于打破“常规出牌”,摆脱“繁与重”“浮与飘”的现状,为提高学生的语素养走出一条“思考”之路。这条路肯定是不平坦的,但一定是“问心无愧”的。  相似文献   

15.
“儿童成人化”是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究其缘由在于儿童社会化的需要,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媒介影响。为此,学校道德教育要应对“儿童成人化”,使孩子“返真”,必须尊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树立“媒介意识”,建立“道德学习共同体”,与儿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看了语文教学论坛和《人民教育》的一篇关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的争论,心生许多的感慨,身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语文教学运用的是加法,还是减法,我们最需要的还是有效的课堂。细细想来,其实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的“加法”与“减法”都是允许的,关键是怎样“加”与怎样“减”,以及“加什么”、“减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并不是盲目的“加”与“减”。只有理清自己的理念,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晕头转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双证书”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与就业能力的有力举措之一,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体现。实施“双证书”制度需要建立“双证书”教学体系,并且这种体系要适应职业能力新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的源泉,“两课”教改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应建立在全面考察反映社会,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当前,大学生“两课”学习存在积极需要、潜在需要、否定需要,不当需要四种基本状态,为此,应分别采取“助推式”、“开发式”、“拉引式”、“扭转式”的教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背景下,对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幼儿园有质量普及普惠的核心要素之一。按照样本筛选、框架确立、并置比对、穿梭比较和思考建议五个步骤,依据程序化扎根理论,运用MAXQDA分析软件对六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对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可分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2个核心维度,涵盖“物理环境”“文化氛围”“课程方案”“培训指导”“管理服务”5个核心要素及16个细化指标,共同支持特殊需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应强化学前教育机构的内部支持,包括强调营造尊重、包容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归属感;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为特殊需要儿童制定课程方案;秉持人本、多元的评价,助力特殊需要儿童获得成功;应联动学前教育机构的外部支持,包括与特殊教育机构紧密合作,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专业支持;构建整体性援助服务,为特殊需要儿童编织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主张,是永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的需要:是教育党员认清国情,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党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需要。“两个务必”与反对官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当前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