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一种集体性的农民解放观,赵树理将传统与现代的叙事相结合,在貌似传统化的叙事中,淡化情节的冲突和人物主体性描写,从乡村内部出发,用农民的物质利益诉求置换主流文艺所要求的阶级斗争,把乡村传统伦理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形成一种的渐变型乡村进化观,进而构建一个合乎农民理解和理想的乡村共同体,实现了一种超越了传统与现代、具有“缓释性”叙事特征的东方化自在叙事。  相似文献   

2.
整个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开始就说:“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只有阶级斗争才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是搞公安工作的,直接参与对敌斗争,对阶级敌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4.
徐霞  朱秋勤 《现代语文》2007,(12):62-63
《艳阳天》这一文本的丰富性在于:在对阶级斗争这一表层叙事里隐含着对萧长春与焦淑红的爱情故事这一潜层叙事。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展示出这两层叙事是如何相互斗争与渗透的,进而分析政治体制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5.
国际中文线上语言文化项目将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肩负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多种要素的互动性。数字叙事利用数字程序的交互行为而产生,注重从数字媒介自身特点出发探索互动数字叙事的各种可能性,这一点与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以“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为个案,考察其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技巧、叙事空间等要素,构建线上语言文化项目诸要素之间的新型关系,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微观路径,有效扩大线上语言文化项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家族小说的当代转型——梁斌的《红旗谱》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红旗谱》一向被视为反映农民革命的史诗作品,但如果我们从其表现阶级斗争与家族仇恨的双重主题、对父子冲突与父子相继多层家庭关系的描写、对现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刻画方面来看,它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现代家族小说的传统,成为“十七年时期”家族叙事的典型,这既符合小说创作的客观实际,也是其成为当代小说经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源自杜威的“做中学”主张,我们可以认为事与理在经验中是统一的。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来看,写作即经验的改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言语行为理论的立场和角度看,文学是一种言语行为,这是文学行为理论的基本命题和核心观点,即用语言做事。言语行为理论的教学转化,需要依托任务型语言教学。经验的“事—理”框架,决定了叙事与说理对于写作教学的核心价值。由此出发,可以打造基于叙事和说理的写作课程。这既包含通过写作学习做事,也包含在做事中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8.
一人类社会只有全民的、民族的语言,没有阶级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是马克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可是这条基本原理,在近十多年来又被“四人帮”的左倾机会主义的谬论搞乱了。他们硬说任何时候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任何事物都是“有阶级性”的,因而“语言有阶级性”的论调又出现了。早在1934年,张春桥就鼓吹资产阶级的“学者、教授之流”有“自己底白话”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污蔑陈毅同志的诗词是讲“孔老二仁义道德的话”②,把  相似文献   

9.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真正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并非易事,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实践扭曲:毛泽东同志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已从哲学的高度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可在隔17年后的1958年,各地却出现了严重的虚报产量、竞放“卫星”的怪现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我们仍把阶级斗争看作各项工作的“纲”,接连发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图画叙事”强调“图画”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它包括视觉图画和内隐图画,一个指向事物,一个指向思维,用“叙事”将它们贯穿起来,从而形成了“图画”和“语言”之间的彼此互动和转换。“图画叙事”视角下的写景文教学,不但强调“物象”“景象”“意象”,而且还注重句式的特点、篇章的结构、行文的脉络以及语言的积累和内化。下面就以《庐山的云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谈一谈写景文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是早就知错的,但在思想上,总觉得这条阶段路线主要是适应于合作化以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至于合作化完成以后,在合作社内部如何贯徹党的阶级路线,阶级斗争如何展开,自己是不太明确的。还有一些同志,在下放以前认为现在的农民都是社员了,区别阶级和阶层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此就没有考虑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村的阶级斗争问题。事实证明,合作化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只是在新的条件下采取了新的形式,从外部的不可调和的明显的斗争形式变为基本上是内部的比较隐蔽的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历史动力这一范畴内涵着根源性、价值性、连续性等规定,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不符合这些规定,它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仍是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应使用阶级斗争“杠杆论”来取代阶级斗争“动力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内涵、外涵、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从理论上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并为今后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提供可靠的价值原则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但如果用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的有关知识来分析,不难得出“阶级斗争不等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也不等于阶级斗争”的结论。本文试图就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同仁指正。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上述结论的?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伤逝》中使用不同的叙事策略营造出一个忏悔的涓生形象。涓生通过内心的独白表达他的罪过,却又通过回忆“事实”展示自己的无辜。这种混乱的叙事方式像是借助“忏悔”的外衣来求得“道德”的宽恕,从而为他抛弃子君的行为找到合理性,这就使得涓生的“忏悔者”形象有了讨论的空间。通过文本的叙事策略分析涓生的心理,从涓生的叙述语言中体会其爱情观,同时对子君的叙事空白进行合理填补,从而对涓生的“忏悔者”形象再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下半年,“四人帮”及其走狗罗思鼎、梁效,煞有介事地炮制了一个所谓“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命题,刮起了一阵“研究和宣讲革命农民反孔斗争的历史,……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的“台风”。这是为什么?只要剖析一下这股“台风”的背景以及这个命题的矛头之所向,它的反革命本质就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18.
叙事语言是叙事者借以完成叙述行为的工具,也是读者与叙事文之间的媒介,叙事语言是构成小说叙事形态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沈从文小说叙事语言的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就为评论家所注意。苏雪林曾说:“句法短峭简炼,富有单纯的美”,“次则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炼,描写却依然繁冗拖沓。”同时代还有人认为沈从文的小说“方言和成语太多”。近年来,研究者已注意到题材内容与其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沈从文写小说,也许可以认为有三套笔墨(自然就其‘大略’而言)。写城市、知识者  相似文献   

19.
小农私有属性与合作化运动集体观念间的内在矛盾是《艳阳天》叙事的根本动力。作为叙事表层的阶级斗争话语,与深层的乡村伦理、规则秩序形成合谋。一方面,浩然在乡村伦理道德的批判层面增加马之悦的权重,促成他以“阶级敌人”身份跌落乡村权力舞台的结局;另一方面,浩然再次利用人伦、情感、权力等话语手段,使得作为“外来者”的萧长春,克服了诸多“先天不足”,最终实现乡村基层权力的更迭。而这意味着萧长春所带领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从而达到合作化运动自明其合法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修军 《江西教育》2014,(12):38-39
作为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语文知识、技能和策略,它们并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入到语言强大的叙事功能之中的。谈到叙事,那自然得说到语言之意,意的呈现总是以一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图画为依托的。正是这一幅幅物的图画、形的图画、结构的图画所编织成的语言形式承载着语言、文化之意。之所以有很多的语文课堂似是而非,就是因为教学没有“图画意识”,没有用语言唤醒并建构学生的“图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