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就停止使用"蒙古大夫"一词提出要求,但各地因不当使用"蒙古大夫"一词引发名誉权纠纷的案件仍有发生,部分案件还出现了矛盾激化的局面。为此,最高人民法院郑重提出关于停止使用"蒙古大夫"一词,依法保护蒙医药工作者名誉权的司法建议。为避免出版物用语不当引发蒙  相似文献   

4.
晓言 《中国广播》2007,(11):79-79
提起“炒作”一词,不少同志的第一反应:它是个贬义词,认为媒体运用炒作手法,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提升自己争取受众、拉动广告的做法,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近来,一家报纸报道某地成立了“粮食银行”,笔者初始以为该地粮食部门也设立了银行,待仔细阅后,方知该地粮食部门办了一家专门为群众免费保存粮食,群众随时凭条去取的企业。此外一些地方又出现什么“绿色银行”、“森林银行”等。笔者认为,给单位定名时请不要随意使用“银行”一词。银行是一专有名词,指经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其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性,我  相似文献   

6.
兀立 《新闻三昧》2005,(6):56-56
重头新闻、重点报道,作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题好一半”的作用。但这次,汇报周玉明对张云泉的报道,写的长篇报告学(上下、4月7日8日分两天登完),为何起了《天生的信访局长》这样一个标题呢?遗憾,很遗憾。  相似文献   

7.
明初已有“文档”一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玉 《中国档案》1997,(12):29-30
  相似文献   

8.
9.
“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写好后,作者在送审或寄给报刊社时,都爱写上“敬请斧正”几个字。那么,你可知晓“斧正”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斧正”的典故出于《庄子徐无鬼篇》文中。大意是说有个楚国人,他的鼻子上粘了一层白泥土,就请旁边的木匠给他擦掉。这位木匠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高超本领,竟挥动斧子一下把白泥土砍掉了,丝毫也没有伤着鼻子。后来文人学士就将此引典到修改文章上,称之为“斧正”,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炎黄子孙”一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习俗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但仔细考究,这个词并不准确。据历史记载,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的部落首领。这两个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去,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体。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和群众现在的心理习惯看,由“炎黄”二帝延伸出来的“炎黄子孙”一词,显然应该是指汉族。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在一篇关于中国统一问题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炎黄子孙都希  相似文献   

13.
于海滨  翟勇 《兰台世界》2015,(9):143-144
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并称为"俞龙戚虎"是学术界众所周知之事。但是"俞龙戚虎"一词最早出现于哪部文献,今天尚不得而知。据笔者小考,最早文献记载应在明万历末年《闽海赠言》。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今年3月10日第五版头条刊登的《对当前音乐演唱风气说几句心里话》一文中说:“我们要吸取世界各国真正好的东西,扬弃别人不好的东西,不能不加区别地‘兼收并蓄’,更不能把别人都已扬弃的糟粕当成好东西照搬过来。”其中“扬弃”一词用得不当。  相似文献   

15.
《出版视野》2010,(2):43-4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镇压赤眉军。大军在回溪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冯异只与很少几个部下逃问营寨。他开始招回逃散的士兵,重整旗鼓。决战时刻到了,  相似文献   

16.
修改文章何以称谓“删削”,说来话长。早在战国时代,由于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于是人们就把竹子或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来写字。这些狭长的小竹片叫“竹简”,也叫“简策”;狭长的小木片叫“木简”,又叫“版牍”。据考证,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有时难免会写错。为了纠正写错的字,人们通常都  相似文献   

17.
“演绎”是一个当前使用频率颇高的词,它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刊物上,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用得特“火”。似乎可用在任何对象上,似乎可与任何词语相搭配。其实,这样的词是不存在的。因此,“演绎”用得那么“火”,就有些不正常了。说不正常,是指它存在着超限使用的问题,主要是乱用和滥用。这样,就有必要对它的用法略加评析,以坚持其正确用法,避免或纠正其乱用滥用所造成的错误,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畅通。为着上述目的,就需首先弄清该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据词典的释义,它有两个义项(有的词典认为它只有一个义项),即:…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5,(5):33-33
[留学生]一词的使用始于日本人。唐代,日政府派遣使臣来我国汲取先进文化,由于使臣是外交使节,不便在中国滞留时间过长,为了保证充分地汲取中国文化,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遭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与[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是随同遭唐史一同回国的学生。[留学生]一词就这样被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19.
《浙江档案》2004,(5):42-42
“夫人”一词,古今都能用,问题是用的场合有讲究。“夫人”是尊称,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即只能说“您的夫人”、“他的大人”,不能说“我的夫人”。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老传统。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品、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被封赠为“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员在对外场合就自称其妻子为夫人。清末梁章钜写的《称谓录》一书“对人自称妻”下面共列有六种称呼:“内、内子、内人、室人、荆妇、山妻”,唯独没有“夫人”一词;而在称人之妻下面则列有“夫人”一词。要想从规范的文字作品中找到“对自己的妻子”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5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台北拜会已故海峡交流基金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夫人辜严倬云女士。各类媒体报道时,普遍称辜严倬云女士为辜振甫遗孀。如新浪网11月4日有一标题就是:陈云林拜会辜振甫遗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