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述自传是当今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崭新门类.它随着口述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由于口述自传本身的文体特性,它在史料的真实性与叙述的文学性上与一般的传记文学有所不同.在抓住将要逝去的历史这一点上,口述自传所显示的重要作用使其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中国当今的口述自传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著名的幽默大师、演讲家、作家马克·吐温的《马克·吐温自传》(第1卷)于近日在国内出版。马克·吐温去世后,虽然留下了大量口述自传的手稿,但他还留下一份手写的遗言,希望在他死后一个世纪后才能出版该自传。韩满春是该书的编辑,他介绍,1910年4月21日,美国作家马克·  相似文献   

3.
由舒芜的个人经历探究出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丧失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 即现实的处境激活了他们内心积淀的墨家文化因子。文章还从“口述自传”的角度, 肯定了《舒芜口述自传》在进行史料研究中所体现的执着、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面部扭曲,暴躁不安,滑稽可笑,难相处——这是我们在高中时读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对马克·吐温的印象。然而,在这位作家逝世100年后他的完整版自传第一卷即将出版。此部自传呈现了一位完全不同的马克·吐温。一位政治立场更加尖锐的作家,一位愤怒的预言者。  相似文献   

5.
自传与自叙体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两者由于都取材于作家的人生经历,并且将作家本人的人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注入到作品之中,让人难以判断。但是自传是历史文本,见证历史;而自叙体小说则是文学文本,重在反映社会现实。前者必须尊重历史;而后者可以想象和虚构。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6.
我们希望你们努力去做“新人”,并且努力地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能够消除敌意,达成和解的“新人”。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他的《致新人》中,向渎者传达的最根本的信息。(见该书最后一章《唯有做“新人”》)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上)》2011,(7):159-160
韩国作家金彦洙的《13号橱柜》中文简体字版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是韩国文学界五大权威奖项之一——文学村小说奖获奖作品。一个在无聊的研究所混吃等死的年轻男人,无意中发现一个橱柜,里面装满了带有奇异征兆的人(“城市异兆族”)的档案: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0,(5):159-160
著名文体大师纳博科夫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近日首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是纳博科夫用英语写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一部被忽视的伟大之作。在著名学者、评论家止庵看来,这部小说与作者纳博科夫自己最相关,它讲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被人误读的。这部“带有不合理的魔幻色彩的文学侦探小说”以华丽而简洁的方式探讨了时间、爱、死亡、艺术等永恒主题。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奈特是一个虚构的俄裔英籍作家,他行踪隐秘、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鲁迅自传》是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也是学生初步接触传记文学。所以 ,在讲读本文前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传记类文章的一般特点和写法 ;然后再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了解自传的特点 ;最后通过写作训练——为自己作传 ,让学生真正掌握 ,学会写一般的传记类文章。本文属讲读课文 ,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课文背景 ,阅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列表梳理作者的主要活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用心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仔细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会为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文学教育(上)》2014,(11):160-160
美国作家威廉·巴勒斯的《酷儿》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作者威廉·巴勒斯与艾伦·金斯堡及杰克·凯鲁亚克同为“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创始者。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教父和美国后现代主义创作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金石录后序》[1]是李清照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本文以《金石录》成书的过程为线索,以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书写了作者超然于物外的艺术追求和世事无常的生命体验,及身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上)》2014,(7):160-160
美剧《纸牌屋》第二季日前开播,其同名原著小说也由国内出版社引进并同步上市。《纸牌屋》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迈克尔·道布斯,他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英国政坛,被称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脸杀手”,先后担任政府特别顾问和撒切尔内阁的幕僚长。他于1989年开始写作,处女作即是《纸牌屋》。  相似文献   

13.
《富兰克林自传》讲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成长和取得成功的经历,令人深受启发。加之平时通过观察和访谈得知在校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困惑,因此对《自传》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仔细研读,从中概括出富兰克林两方面的处世策略,值得大学生学习和借鉴:一方面,出门在外时善于结交朋友,也善待朋友,于是获得朋友的支持而取得成功,书中有许多事例可以佐证;另一方面,当在家赋闲暇时坚持自学,广泛阅读,制订计划,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自传》中记载了具体的训练方法。研究表明,《自传》有利于大学生克服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走向成功和成才之道。  相似文献   

14.
叙述评论或评价是作者入侵的文本标识之一,往往反映了作者或叙述者特定的意识形态。在自传文类中,叙述评论则更多地服务于自传者的理想身份建构。文章运用自传叙述评论理论聚焦《富兰克林自传》中的叙述评论模式、结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身份建构取向,以期揭示富兰克林的父型形象是如何从"家族之父"升华为"隐喻国父"的。  相似文献   

15.
马淑琨 《陕西教育》2007,(10):71-72
大江健三郎前期作品反映封闭世界里虚无的存在和困惑.中、后期直面生活中的精神危机,从彷徨无助到勇于奋战,关注核爆危机,作家完成了精神上对故乡森林的回归.后期小说则充满对灵魂问题的思考,对新人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是大江早期最重要的创作之一,《个人的体验》结尾处主人公鸟选择同婴儿一起生活下去这一行为的突然转变一直是本书研究的一个焦点。在情动理论的视域下,人之存在本身即是一个情感的流变过程,情感的流变影响人的行动之力。当鸟选择自我欺骗,试图逃避自己照顾婴儿的责任时,悲苦的情动机制在运作,他的行动之力甚至生命之力本身都减弱了。而当鸟选择面对自己的责任时,随着愉悦情动的发生,行动之力与存在之力则得以生成、增强。情动的运作也意味着鸟行为的转变。在情动的运作下,鸟决定面对自己的责任,实现了自身的转变与成长。  相似文献   

17.
薛勃 《中国研究生》2011,(11):58-60
题记:之所以下笔写此文,是由于之前有某子以孔子、胡适自命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后来觉得关于思想还是应该读其书略作了解才可作一番评论,胡适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如果仅仅扛着胡适的大旗做着有利于自己说理的事情,那便肯定是一种误读无疑了。之所以题名为从鲁迅到胡适,大抵是有几分眨鲁扬胡之意在的,原因在于从高中以至大学读鲁迅可谓不少,但是越读越困惑,甚至可以说走向了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但是读胡适却越读越感兴趣,让人神清目爽,怡然自得。当然这个褒贬自是有其争议的,我亦不敢靠着读了两本书便妄自菲薄,这些只是一点个人看法与意见而已,真相如何,有待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忏悔录>集中了托尔斯泰一生的思想探索,描绘了他晚年精神危机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托尔斯泰的忏悔既具有西方自传忏悔话语的典型特征,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彰显了人的价值,同时由于东正教的影响,带有深沉的罪感意识,并继承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向人民忏悔的传统.托尔斯泰的自传忏悔特性与托尔斯泰个人的思想、经历、俄罗斯的文化传统有关,也直接受到19世纪末俄罗斯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作品,剧中人物是作者家人的呈现,表露出作者惊人的大胆与坦荡.在剧中每一个人物身上,都体现出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我.本文对剧中的4个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并探究雾、海、日光等意象在强化人物精神表现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素音和芭芭拉·布什都是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比较她们的自传会引出很多热门话题 ,其中之一就是爱国精神。许多人总认为美国是一块更具有吸引力的热土 ,他们想方设法移民美国 ,到头来发现那里不是天堂。在经历了多年的苦难和动乱后 ,中国重新走上正轨。跨入新的世纪 ,中国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读完这两本传记 ,我们将对“爱国”有更深的领会 ,知道任何国家的人民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因为根永远留在那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