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镇坪古盐道是盐道文化与盐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李春平的长篇小说《盐道》通过书写清末民初镇坪古盐道上盐背子们的生活境况,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人与万物平等共享、和谐共生的自然世界,展现了秦巴山民仁义为本、坚韧不拨的盐道精神,为秦巴大地矗立了一个特有的精神坐标,在开启新时代的征程上,将愈加凸显其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不仅是作者李春平对生活在秦巴山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故乡人民的讴歌和赞美,也是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安徽贵池傩舞《打赤鸟》系上古后羿射日神话在民间的原生形态的文化遗存,打赤鸟即射日。赤鸟的神话学原型是太阳,其现实生态原型是鹌鹑,它是山民原始精神的物态载体。山民打放赤鸟是基于现实的利益驱动,具有打杀酷热干旱、祈雨、渴求食的满足,驱杀火鬼火灵、祛灾避邪等神话事象。该舞中内容时空的非逻辑性混乱主要是山民原始动机的冲突与巫俗的迷惑所致。傩舞《打赤鸟》也是民族文化客观精神的载体,它内隐着山民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阶段的原始心理意象和价值要求,涵结着深邃的历史真实和文化真实。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视角对贵池山民跳傩的文化心态进行了探讨。认为山民跳傩的心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跳傩表现了浓厚的万物有灵的自然观;流露了山民崇佛崇道崇巫的迷信心态;反映了山民惩恶劝善的道德观念;山民以跳傩作为维系宗族宗法关系的文化彩带;跳傩契合山民生产和生活的心理需要,折射出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教参对《山民》这首诗主旨的解析是:“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笔者以为这样的解析不符合作者创作的初衷。笔者认为,诗人韩东在改革之初写下《山民》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批再探《山民》判那些只会抱怨、不肯付出的人的自私与惰性。通读这首诗,我们可以说处于层层大山环抱中的“山民”确实有一种要走出大山去寻找海的愿望,但是要说这种愿望有多么强烈则有点牵强乃至不合文意。在诗的第一节,当“山民”的父亲告诉他“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时,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  相似文献   

5.
壮族作家岑隆业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创作执著坚守桂西民族地域文化,注重塑造壮族山民形象,开掘壮族民间器物文化,反思民族传统,因而彰显了其文学作品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以城里人的眼光透视,乡下人的情感体验,叙述了萧萧在正统文化、民俗文化、五四新文化三种文化形态的纠结碰撞中的特殊人生形式,从而揭示了湘西这一特殊地域在20世纪社会变革时期的特殊文化背景,及在这背景中湘西山民的特殊生存方式,使小说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过山榜》是过山瑶族所珍藏的一部用汉文书写的宝贵文献,又有《评皇券牒》、《盘古圣皇榜文》、《白箓敕帖》等多种称呼。《过山榜》系瑶族首领瑶酋所撰,其内容中所记载的重要事件是强化瑶族山民身份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山榜》是证实过山瑶族山民身份的最有效证书,是瑶族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汉字在少数民族中的使用和传播,对于认识汉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纪游散文是关于作家旅行见闻思感的真实记录,它即离不开眼中之景,更离不开心中之景,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较强的纪游意识,也创作出不少纪游散文佳作。这些纪游散文在继承了中国古代纪游散文优良的传统抽时,又突破了以往的山民景抒怀传统,以现代意识烛照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复杂内容,可以说,不论时代多么的不同,也不论作家的创作有多少差异,但为了个人,家庭,民族,国家和人类不停的漂泊,流浪,歌吟,寻找和追求着,这是20世纪中国纪游散文演进的基本精神线索。  相似文献   

9.
真山民,真名和生平均不详。一说本名桂芳,括苍(浙江丽水东南)人,或以为南宋理学家真德秀之孙。宋末进士,宋亡后,不愿与元人合作,自呼山民,窜迹隐沦。有《山民集》留世。本诗应是他浪迹天涯中写的,以寄发他的“孤”情。  相似文献   

10.
大山,墩厚,奥秘,绿叶葱葱。山村,古老,清新。山民,自然,纯朴,深情。用双肩托出自然绿色的梦,山民举起了锄头掘出生活的真谛。村舍边,山民砍来碗口粗的杉木,用带茧的手,伴着汗珠,搭出一幢山村小学,搭出一座山民渴求知识的殿宇。通往山村,通往校舍,只有盘山的栈道,只有曲曲弯弯的小径,和小径上清新的野花,栈道上溜滑的绿苔。那天,山村比过年还热闹,“欢迎教师进山”的红布横幅扯挂在两棵翠竹中间,给山村平添了一道风景。那长长的鞭炮,那阵阵的锣鼓,那张张热情的笑脸,那双双渴望的眼睛,勾勒出一幅凝重深情的淡墨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社会发展形态的统一体中具有自身独立特点,与以往社会和未来社会有着必然联系和差异的社会发展阶段。由经济差异导致社会文化领域的差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等思维方式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和谐进步有著极大影响。因而,提出构建主导文化,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民主等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是永恒的,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的。要深刻理解教育的真谛,用正确的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生成过程和人的存在状态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人的文化特性。从人的生成过程看,学习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教育是人的生活本身;教育是人的文化生命机制,是人的生存方式;教育过程是人的自我定义过程,教育有效地为人类提供着进行自身定义的历史整合力。从人的存在状态看,人是超越性、群体性、劳动性、符号化的存在物,人的这些存在方式决定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特性,教育是适宜于人的文化特性的文化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已成为影响范围最广的文化形式,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双重影响。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不仅十分注重经济建设,且十分重视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广大群众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使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文化发展的成果,也为自治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侗族文化在大众文化层面、技术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价值文化层面都具有优越的价值和魅力,是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发展,侗族文化面临着传承者质的落后和量的微少,保护和传承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不到位或缺位,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脱节,文化权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基于贵州省黎平县的实证调研,提出三条对策: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积极作用,满足文化主体的利益需求;第二,发展教育,培养文化专业技能传承人才,为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撑;第三,在社会舆论与宣传方面,应该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对侗族生态文化的宣传推广,增进社会对侗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岁时诗是唐诗中非常特殊的流品。唐代丰富多彩的岁时生活,是民众精神的聚焦和民众愿望的表达,也是诗人成长的文化土壤和诗歌创作的艺术泉源。唐代岁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岁时诗的发达。高度发达的岁时诗,是诗人积极参与岁时生活的结果,也是岁时文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8.
08年春晚,"苏格兰情调"式的小沈阳的高调亮相,宣布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当下语境中的初步成型。当小沈阳的"阴柔之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笑文化"也终于呈现出了以赵本山为代表的"黑土地文化"、郭德纲领衔的"德云社"和周立波独挑大梁的"海派清口"这样一种三足鼎立之势。在当下商品经济的语境下,"笑文化"在其单纯的外表下必然孕育着对历史的无知和健忘、知识获取的无能和思辨能力的退化。在其所标榜的"快乐的承诺"背后隐藏着的是力量强大的商业推手,它们共同将"笑文化"包装成一件时髦的商品,并在与语言的不断调情中更新换代,通过不断的否定当下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虽然他们声称"笑文化"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单纯的快乐,然而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指望大众在欣赏小沈阳表演的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哪怕是认识到——当今社会的"都市阉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是北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疍家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被重视、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海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基于这些问题,疍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有准确的开发思路,制定科学的开发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多样式民俗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进行扶持,促进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问题交际的产生与语言有关,也与文化有关,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以Hall的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理论、Hofstede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理论为依据,诠释了中德人际交往中诸多常见的误解,旨在帮助两种文化的人们尽可能地减少问题交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