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言有自身的系统。正如语音、语法构成系统一样,词汇、词义也构成自己的系统。在意义系统中,语词的意义具有二重性,这就是,每一个语词不同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相对性和依赖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绝对性。前者决定着一词义区别于其它词义的存在现象,后者决定着一词义联系于其它词义的存在本质。整个词义系统,便是建立在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词义二重性的基础上。所以,促使语词意义流转变通的原因,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学角度看,词与词之间不仅存在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还存在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即上义词的词义包含下义词的词义.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在范畴理论的框架下,探讨英汉上下义词的构成方式.研究发现,英语在上下义词构成方面,处于最上层的上义词和直接位于其下的下义词倾向于用独立的词表示,只有位于第三层次的下义词才采用"定中构词法";而汉语在上下义词构成方面,倾向于从上至下都采用定中构词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词的组合搭配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词与词进行组合搭如同我们的汉语词的组合搭配一样,一个词可与其它词搭配构成新的意义,但英语词重新组合搭配之后,词义不再是原来单个词的词义,而是得出一个全新的意义,因此,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新组合搭配的词组,正确理解词的隐含意义,才能正确地译出原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与词进行组合搭配如同我们的汉语词的组合搭配一样 ,一个词可与其它词搭配构成新的意义。但英语词重新组合搭配之后 ,词义不再是原来单个词的词义 ,而是得出一个全新的意义。因此 ,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新组合搭配的词组 ,正确理解词的隐含意义 ,才能正确地译出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戴卫平  于红 《现代语文》2007,(12):48-49
翻开任何一部词典,我们都会发现每一个词条下面都罗列着几个甚至几十个含义.这些词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这一词的意义范畴.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中心义项,其它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例如隐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隐喻意义丰富的词经常是基本范畴的词.汉语词汇中的多义词数量非常大.越是基本、常用的词汇,它的义项就越多,由本义引申出的喻义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词有词里义、词面义,词里义是指通常使用的一般的意义,诃面义是指语词的表层意义。说话、写文章时,有意避用语词的词里义,还原使用词面义,这种语言技巧就叫“语义还原”。“语义还原”来源于使用语言时的求异思维。语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意义已经约定俗成,为人们所习用,因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一旦突破这种定势,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词义演变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在隐喻和转喻思维的作用下,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从色彩义出发,引申出分属八大范畴的200个义项,各范畴的意义与色彩意义之间有或远或近的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构成了颜色词的词义系统.“色彩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识论范畴、语言学范畴、民族文化对词义的渗透影响方面完整地分析词义内容,把词义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念义、句法义、语境义。概念义是词义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词义内容发展的根本。概念义到句法义是从认识论到语言学范畴上转化。句法义,本文主要从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各种句法成分的影响而激发词形成的句法义。概念义与句法义在语言的普遍意义上来分析词义内涵,而语言同样具有民族文性,体现在词义内容中就是语境义。  相似文献   

10.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古汉语也是如此。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由词义的引申形成的。无论词义多么丰富,它都往往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古汉语词的本义,而其他的义项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引申义。词的本义应该是这个词最初的原始意义,但是,应当看到:语言产生远远早于文字,在文字产生之前,古汉语词的本义是无从考知的。因此,讲“本义”这个概念时,值得注意的是:它指的是依靠古代文献作证的古汉语词的本义。在古代文献之前,一个词它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是不能妄加猜测的。但是,由于汉字中有不少表意字,形声字当中也有表意的成份,所以,凭借汉字的字形,更加上古代文献的印证,我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词的借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辞手段形成新的词义是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使语言形象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中,通过修辞手段形成的词义大量存在,并在不断发展。这里既有词的比喻义,也有词的借代义、象征义、夸张义、委婉义等等。词的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HSK甲级词汇中的1033个汉语词汇为语料来源,与韩语中相应的汉字词从词义上进行了比较。按照词义系统的分类层级,比较汉字词与汉语词词义的基本义,在基本义这类分为等义同形词、等义部分异形词、等义完全异形词、近义同形词、近义部分异形词、近义完全异形词。通过这一系统定量和定性比较分析,希望能对对外韩汉的教学以及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而词义又是由理性义和色彩义构成。文章重点论述词的色彩意义理论及其对日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汉语中"奴"的词义范畴的原型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6年"房奴"出现之后,又出现了"车奴""房奴"等类似"X奴"的词.其中"奴"的词义,已经不同于"奴隶"中的"奴"的基本义.它们以基本义为原型一起构成了"奴"的语义范畴.本文从原型理论出发,利用词义变化的运作机制之一--原型裂变,拟分析现代汉语中"奴"的词义范畴的原型裂变以及由此产生的次范畴化过程.研究发现, "奴"的词义范畴由于原型的分裂呈现出层级现象,其基本义与各个引申义构成了语义范畴的第一层级,基于原型分裂而来的意义又可进行次原型分裂进而构成次范畴,成范畴内的第二层级,依次类推,又产生了范畴内的第三层级.  相似文献   

16.
字本义是造字时字形所蕴涵的意义,它包括构形义和记词义。构形义是汉字字形组合构形的意义;记词义是汉字字形所记录的观念或语词的意义,就是一般所说的词本义。汉字的构形义与记词义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构形义等同记词义,一种是构形义不等同记词义。构形义等同记词义的字,多是记词义有形可象的字。构形义不等同记词义的字,多是记词义无形可象的字。把构形义当作记词义以及用词义引申关系来说明构形义和记词义的关系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范畴的形成和一词多义现象从认知角度进行解读,并指出应以基本层次词为参照点掌握上下义层次词;以核心词义为起点建立多义词的意义链;认识英汉在范畴化过程中思维和构词方面的差异及英语特有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词义存在着系统性,表现在人们对事物的概括与分类,体现为表层意义的不同概念和范畴;也表现在词源义和文化义的构成方面,体现为深层意义的内在联系和贯通。以"辰"字为基点所构成的字词也鲜明体现了词义的系统性,表现在许慎的说解、字词的派生、异称的关联、龙的文化寓意等方面。词义的系统性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文字的认识和对词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认知范畴与范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事物分类的心理过程即范畴化过程,其结果即认知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人们通过概念化能力构成了概念体系,从而决定了语言的意义,因此,语义不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以外,而是客观现实和认知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颜色词"灰"是非基础颜色词,对其的系统研究较少,文章以"灰"的词义系统为切入点,使用隐喻映射认知理论分析"灰"词义的发展脉络,其词义系统沿着实物义、颜色义、动作义三条路径进一步引申,表现为自然域映射到社会域、颜色域映射到心理域、法律域、社会域等,而其中颜色义借由隐喻映射引申出的意义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