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在南北朝一章中提到士族文化上崇尚清谈。但由于教材对士族持全盘否定态度 ,容易误导学生对清谈产生偏见。本文想就清谈之风的成因及其地位等问题作一探讨 ,还学生以全面而真实的史实 ,肯定清谈应有的历史地位。何谓清谈 ?清谈 ,亦称“玄言”、“玄谈”、“谈玄” ,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 ,上承东汉末清议 ,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 ,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 ,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 ,摈弃世务 ,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 ,到晋王衍辈 ,清谈之风大盛 ,东…  相似文献   

2.
谈“待人”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待人接物”。一谈到待人,你也许很惊讶,待人有什么好谈的,不就是你和我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就不在一起,你怎样对我,我也怎样对你。没什么好谈的,可是如果你这样想,你就太小看“待人接物”这件事了,如何待人,关系着你是  相似文献   

3.
“论”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谈论”:用谈话的方式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讨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辨析;“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从“谈”到“辩”,由宽泛的漫谈,进入有主题  相似文献   

4.
“竹林七贤”是曹魏中后期的一个饮酒清谈的文人群体 ,得名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本文考察和阐述“竹林七贤”的主要活动时间 ,他们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等的相似之处 ,以及后来在司马氏强权统治下政治态度、处事作风的分化等几个问题 ,以明“竹林七贤”之“贤”与“不贤”。  相似文献   

5.
阅读课上的“空论”与“笑谈”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魏晋时代清谈之风盛行,士族名流相遇,耻论治国强兵裕民之策,崇尚“虚无”“无为”之说。鲁迅说:“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此中空论多而文章少……”士族文人“越名教而任自然”,任诞风流的魏晋风度,也为后世所景仰。魏晋清谈和魏晋风度在中国学术史上自有其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然而,清谈终究误国,风度也终因流于恣意妄为放荡败俗而为世人嗤之。令人奇怪的是当今语文阅读课上,却大有魏晋遗风在。其一是“空论”现象,即脱离文本的架空谈论。课堂上不细读文本就组织学生讨论、对话。一上来就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清谈”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该语料中频繁地使用息缺修辞格,并且存在大量的偏离现象,很好地体现了魏晋清谈之“清”的修辞学含义。  相似文献   

7.
明朝有位叫张岱的人,在注《论语》“石门章”的时候,曾把人分为三种:愚人、贤人、圣人。他说:懵懵懂懂,没有认识到一定的事难以做就去做,是愚人;精明洞察,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就罢手不做,是贤人;大智大愚,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而毅然去做,是圣人。这里,张岱所说的愚人暂且置之不谈,而他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贤人”,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五册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有个句子用了“其他”和“其它”:“请不要误会,以为《水浒》的其他方面就没有可供我们学习之处;不过,此篇专谈它的如何创造人物与如何结构全局,所以暂时不谈它的其它  相似文献   

9.
塵尾、清谈、玄学、纵酒与名士以及文学──读《世说新语》吴开俊《世说新语》中的所谓名士,就广义而言,是指封建士大夫文人中的知名人士.其中有身居高位者,如何晏、王行、王导之辈;也有“门庭萧寂”者,如韩康伯、嵇康、阮籍之同。望尾为名士手中所持的雅器,洽谈以...  相似文献   

10.
东晋初,王导极力推动清谈之风,以之团结南方士族,安抚北方士族,进而巩固江东政权统治.他谈〈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和〈言尽意论〉,并非仅用于清谈场以自托风流,更重要的是以清谈的方式向南北士人宣传其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1.
“无为”是道家的基本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无为”是与“道”以及“自然”紧密联系的。“道”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道是万物之本原(道原),是先天地而在的存在,也是事物之本体(道体),是某一物之所以成为某一物的根据。而“道”化生万物、成就万物,并非为了什么目的,完全是自然而然的,道之本性即是“自然”。“自然”的本义是“自其然而然而不强迫”。就自其然而不强迫而言,“自然”也就是“无为”。自然无为既可以合而言之,亦可以分而言之。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日自然无为。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  相似文献   

12.
正如马克思所言,“有了人.我们就有了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历史伟人还是芸芸众生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留下或浓或淡的历史印迹。所以无论就历史学科的本身而言.还是从高中生的心智发展特征出发.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正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并引起共鸣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人物”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现状如何?如何更充分使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以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些身处课改一线的教师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结合人民版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李红英 《教师》2010,(3):92-92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完成历史学习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动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时下这“负”如何减 ,各地、校及教师各有做法 ,已经取得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效 ,但也时有不少误区需要思考。1.减负是学校的事 ,根在教师减负之声四起 ,人们习惯直面于学校和教师。其实 ,如果高考的指挥棒不变、社会评价体系不变、教材与课程不变 ,单从学校和教师角度谈减负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现在社会给教育部门早已设计好了程序 ,这个程序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 ,但不照着…  相似文献   

15.
曹春雷 《小读者》2012,(2):39-39
睡觉虽与吃饭穿衣一样.是人之俗事,但睡觉和睡觉不一样.不同的人就能睡出不同的韵味来。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谢氏家族清谈的书面体现,谢氏清谈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清谈的务虚之风与务实抒怀有机结合,二是在清谈中重视语言的辞彩,注意语言音韵的流畅谐美。在家风濡染下,谢灵运抛弃了纯粹的“空谈析理”,而是借助于山水形象“媚道”,从而导致富有“理趣”、注重辞彩的山水诗的涌现,无心插柳般地完成了中国诗歌史的“转关”任务。  相似文献   

17.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天在传统语境中有多重意蕴,但广义上看,可将其理解为自然。就自然意义上的天而言又包涵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自在的存在,即所谓的“天之天”,二是指为我的存在。作为自在存在的天,当其进入人的视域,也就是说当人的活动指向自在的存在时,“天之天”即化为“人之天”,自在的存在即化为“为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陈姣 《小学语文》2011,(7):72-73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习作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就是不知道如何挖掘素材,使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并能谈真话,抒真情。对此,笔者有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在教育中、通过教育并为了教育”的研究,因为它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种“平民化”的研究方式。它使一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日常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首先以“课例”作为载体,但要将它提升到“研究”的高度,就必须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有借鉴意义的教学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如何捕捉研究的“视角”是开展课例研究的第一步。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谈几种捕捉“视角”的有效策略。一…  相似文献   

20.
魏晋清谈之风盛行,《世说新语》向来被视为“清谈之书”。此书“清谈”的主要内容,即“三玄”、“三理”和“才性四本”;概括了四种“清谈”功过的主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