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凤珍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3):41-42,45
如何改变女性文学窘迫的边缘化状况,是目前女性文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对“女性文学”概念进行认真挖掘清理,针对女性文学的文化症候和误区,探讨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只有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不至于在“中国文化世界化”的进程中,输出的是中国的“半壁江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地表之下的生存,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开始痛楚而柔韧的复苏。新时期女性文学从文化“寻父”到“弑父”,从“寻母”情结到“憎母”情绪,从退守女性“私人生活”到展开“一个人的战争”,写作主题不断变迁。本文通过阐述女性文学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旨在呈现女性意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八十年代中期,是女性叙事文学的“被阉割期”。“被闭割期”的女性文学,是缺乏“女性声音”的文学,是不再有政治和艺术冲击力的文学。女性“第三代小说”以王安忆的“王恋”\缺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开始显现出女性作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所努力做出的文化调整。“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在中国文学中的”被讲述“地位,在女权主义的最为初级的形式上,即在当代文学史的线性时间上,争取一种文化的独立和对抗,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力。“第三代小说”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关注了文学评论领域内的“误读”现象,并以“新新人类”的另类创作为例,分析了积极误读和消极误读两种形态及其对女性文学的影响。接着又分析了男权文化自觉误读女性文化的心态,揭示了女性文学的生存状态。最后呼唤“女性化”的阅读方式,使女性文学创作和批评良性互动,从而创造女性文学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7.
女性视野中的情感世界──《百合花》的重新解读孙德喜就概念而言.“女子文学”、“女性文学”和“女权文学”似乎无甚区别,但细加考察.之间的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看来.“女子文学”就是指作品出自女性作家之手,不带任何其它意义;“女性文学”则是指以女性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美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这样的多元文化氛围催生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同时叉使美国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文学理论应用于其创作实践中,书写蕾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塑造的女性文学形象,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娱乐化的传媒语境下,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被观看”,“被消费”的弱势地位更为凸现;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上出现狭窄化、片面化的倾向;博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成绩卓著,女性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这同其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具有“德才色”并举的进步的女性文学观,非常重视家族女性文学的刊刻和传播,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在于“味”,西方文学审美理论的灵魂在于“真”。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这一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智慧、真理)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中国的“滋味说”和西方的“真理说”。虽然中西文学审美理论各有优长,但是,中国文学还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学执着于“真”的境界;中国的批评美学应该在坚持“真”与“善”统一的前提下更重视“真”,重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在重视“滋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2,(73):20-21
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祗女性的称谓一向是“神女”,“神女”被“女神”取代源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神”和“女”的主体更易显示出女性神格的差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地母形象及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的差异,进一步论证中西神话中女性神格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15.
202世纪8、90年代,留学生文学在大陆兴起,查建英、严歌苓、虹影等一批海外女作家的写作尤其引人注目。她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女性”、“文化”和“民族”等问题,写作视角开阔。留学生文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三次高潮。本文以留学生文学的发展历程为轨迹来考察其女性写作。可以大致勾勒出留学生文学的女性写作从低的天空盘旋到多姿飞翔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与霍小玉是与传统女性相背离的另类女性形象:东西方文学中复仇的反抗女性.她们同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却显示了不同的人格层面:霍小玉是对人物“人格面”的艺术解说,而美狄亚则把人物的“阴暗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两位反抗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别更深刻地体现在人物个性及思想意识上.追根溯源,造成这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差异的最深层原因就在于父权文化意识形态对作者创作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对于女性的关注逐渐进入了作家的视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应运而生。受到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双重影响的“新闺秀”凌叔华在高门巨族的背景下,本着对深闺女性的熟稔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构筑了新旧女性面临的不同生存困境。同时作为受到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性,凌叔华也在笔下的女性世界中渗透着自身的女性意识,从自审和反思中推动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及女性文学走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南丁格尔现象是19世纪医学领域的里程碑事件,不仅扭转了19世纪公众心中女护士这一职业的刻板印象,使女护士这一职业成为女性走入公共领域的滩头阵地,而且激发和提振了女性进入现代医学行业的信心,使女医生成为19世纪显现度最高的“新女性”代表。然而,女护士和女医生的涌现,也引起了维多利亚社会的不安和焦虑。19世纪英美文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身影和时代“症候”,将医学女性纳入文学想象,加入性别与医学议题的公共论坛。本文以“女护士”和“女医生”作为管窥维多利亚时代医学女性和女性发展的重要窗口,首先阐述19世纪医学话语和性别话语等对医学女性的多重建构,然后分析英美文学对医学女性的表征及其发挥的文化功能,揭示医学话语、性别话语、文化表征之间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文本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空间、生命意蕴的多元演进而体认着个性发展、价值选择、文化创造、灵魂彰显等诸多苑囿皆拥有了更为广袤久远的自由时空。故此,女性时尚作家依托近乎“自传体”的生花笔触大胆表白对女性躯体的渴望、欲求、冀盼且崇奉多向度地展拓女性个体的升腾意识、生存求索、品味异趣并致使女性文学演绎由叙写“我们”到描摹“我”的生命变迁并始终蕴藉着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揭示了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征;“女性批评”力求批评的“性别公正”;“女性写作”是女性重新命名的话语实践;“女性文学理论”凸显了理论上的性别烙印;“女性文学研究”实质上是对文学的一种性别分析。借鉴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将“性别”作为一个基本范畴运用于文学研究,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