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际上学者对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关键词热点分析,探寻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历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大学内部的科研政策,应根据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调整科研创新方向,广泛与市场接轨;并且如何从政策层面引导研究型大学科研个体进行创新也将成为未来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构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企业管理学的复杂组织控制理论,以生存系统模型为参照范式,揭示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效组合、互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尝试构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和知识创新的含义,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并探讨了其成因,以期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章在对研究型大学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高校的研究与开发 ,进而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创立和建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创新是个系统社会工程,它构成了完整的创新链;阐明了研究型大学的创新要以原始自主创新为主,系统集成创新并重,同时关注消化吸收创新的观点;提出了8个研究型大学人才使用观;最后对如何发展浙江大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并从需求、投入、行为主体以及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技术转移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政府、企业与研究型大学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博弈模型。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校创新能力促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校创新能力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客观要求,也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在科技创新中的责任和使命,确立科技工作发展定位和目标,通过促进人才培养、队伍和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加速科技创新。同时需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开展基础性研究,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朝晖 《未来与发展》2007,28(9):42-45,41
研究型大学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我国研究型大学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增加我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投入;营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和建设跨学科创新团队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原始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晖  党岗  吴集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50-52
围绕新时期如何促进研究型大学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问题,提出研究型大学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承担不同角色,加强知识成果转移合作等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在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调整其传统功能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分析了创业型大学兴起的背景与原因,探讨了我国创建创业型大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海军  王楠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5):845-855
基于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形势需求和技术转移障碍,首先解析了模块化推动创新的理论内涵,讨论了组织模块化对于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并构建了组织模块化下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关联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系统地探索了其技术转移管理实践。最后,文章还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给出了若干启示。研究发现,组织模块化有利于调节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产出和效率,主要体现在:(1)从外部看,政府牵引、高校约束和产业联动所形成的三股力量,构成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协同创新基础架构;(2)从内部看,在研究型大学设置能力专业且独立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可以起到连接科技创新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重要枢纽功能;辅以组织模块之间的协同机制,还可以推动研究型大学组织体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研究型大学是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最主要力量,科学创新与发展需要有科学创新的原动力、良好的研究创新环境,和研究人才的涌现。研究型大学的现代化发展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研究性大学要引领国家层面上的重大、重点科学技术研究方向,公平竞争、公平参与、公平评估。研究型大学应该预见到研究与发展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尽快地主动行动。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应具有创新研究的素质:新思想(new idea)、主动(active)、敏感(sensitive)是科学研究的生命。要十分重视与发展大学的研究所和研究性公司,将各学科的交叉综合灌输到学科发展中去。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水平科技成果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的本质区别,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内涵和职能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的重要性,从系统和实践的视角构建了科技成果校院二级动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通过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地位。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大学的创新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之路”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研究了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与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化、丰富对研究型大学概念的探索与认识,分析了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创新力的差距,新世纪的中国大学任重道远,只有加强大学创新能力建设,逐步消除与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力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大学的创新力。根据研究型大学发展趋势与发展特点,提出了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炜 《大众科技》2006,(2):140-141
创建研究型大学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论述了科技创新基地对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意义: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最基础的环节;重点实验室则为基础研究汇聚了一流的人才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下,创建和发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定位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卡脖子”科研与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突破点。上海科技大学于 2013 年成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10 年间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文章结合上海科技大学 10 年来的实践经验,探讨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科学知识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共享空间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群 《现代情报》2007,27(9):186-188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和构成。分析了目前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不足之处。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之处,以及如何弥补目前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不足。总结了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经验,提出有必要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它应该成为以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始源于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实施,随后在政府和实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知识不断从分化走向综合的时代大背景下,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和高校的积极参与以及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产生以及发展动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创新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孟浩  周立  何建坤 《科学学研究》2007,25(5):978-985
 研究型大学如何有效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是政府、专家、学者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探讨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转移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新概念,阐述了创新能力转移过程中创新参与主体及其关系,然后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分析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转移, 这为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及和涉海单位协同开展“大海洋”行动计划专项的实践,从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维度探究了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有组织科研运行的机制。二级学院采用闭环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科研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并探索融入上海临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合作,为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了最佳实践标杆案例。“大海洋”行动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地从多学科交叉创新、创新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导入、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以需求导向和平台化布局开展协同攻关,形成一种产学研用融通全链条生态体系科研发展模式。研究结论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