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知识转移、SECI模型和真人图书馆知识转移基础理论,真人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符合SECI模型,用SECI模型的4种模式分析了真人图书馆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发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系统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的知识系统主体是组织知识创新的实践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omp 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对组织知识系统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知识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进而研究知识主体的复杂特性,结合CAS主体模型,初步构建了基于CAS理论的知识系统主体模型,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毅  吴贵生 《科学学研究》2005,23(1):101-105
本文把复杂理论与知识创造相结合,提出基于复杂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文章运用这一机理分别对促进知识创造的正例和抑制知识创造的反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影子系统和合法系统的作用下,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占据了创造性空间,获得知识创造;而不适应性学习的存在、影子系统和合法系统对创新的规避,致使成都某电缆公司不能占据创造性空间,从而抑制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真人图书馆"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这一图书馆新型服务形式在本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挖掘其产生原因,从而可以使"真人图书馆"在今后可以更好的发展,并且为发展其他新型阅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知识创造能力的开发,成为增强组织竞争力与提高组织绩效的战略基点.在系统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过去研究的思维限制,在对组织知识创造SECI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克服了SECI模型的不足,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角度结合SECI模型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组织知识创造动态复杂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模型整合和创新,组织及其成员积极改变自身的认知,创造并共享组织内外知识,指导组织行为,进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构建了组织知识创造的CAS-SECI全新模型,这一创新对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亮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45-52,71
复杂产品系统(CoPS)是由一个创新网络来开发和制造的,知识管理可以促进这个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扩散和应用,在前人关于复杂产品系统和知识管理相关研究基础上,以组织要素、文化要素、IT要素为影响变量,就知识管理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今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存在着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范式.这种二元对立的范式不利于研究者的交流与沟通,阻碍了知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当加以整合.在全面论述知识管理复杂性的基础上,引入复杂科学管理理论,提出整合知识管理研究范式的思路与设想.新范式将知识管理看作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以复杂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支撑,整合人、组织、管理和技术四大要素,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为知识管理的研究构建统一的规范和科学交流平台,从而有效解决了二元范式对立所带来的障碍,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晋 《现代情报》2014,34(6):128-131
真人图书馆通过真人图书与读者的互动交流达到阅读的效果。2008-2013年真人图书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伴随实践深入,笔者认为有关真人图书的阅读内容、情景模式、隐性知识、可持续性、资源建设、调查评估等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了知识创新驱动力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体现出协同学的系统演化的不稳定性、序参量特性和势函数特性.通过研究企业知识创新驱动力的演化规律,全面地了解其作用机理和深层含义,并解释了在知识创新驱动下的战略认知过程和企业家精神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集群进化动力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毛凯军  田敏  许庆瑞 《科研管理》2004,25(4):110-115
有关企业集群的研究是近几年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但其进化动力的研究却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同我国大力发展企业集群的愿望是不相符的。本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借助其中的系统演化思想,以生物群落的进化为背景,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企业集群进化的主要动力,总结出企业集群内竞争、合作、有限的不同心智模式、创业氛围、创新氛围和机遇是集群进化的最重要动力。最后本文还讨论了本研究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组建知识联盟的方式来解决图书馆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依靠知识协同平台把读者与知识联盟关联起来。结合知识联盟和知识协同服务,探讨知识联盟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的路径和方法,给出了基于知识联盟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系统模式,并对系统模式的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Living books”的图书馆潜在知识转移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国外Living books的服务理念,结合中国图书馆自身情况,详细论述了基于Livingbooks的图书馆潜在知识转移服务模型。潜在知识转移模型分为Living books资源建设和Livingbooks潜在知识转移服务两个模块。突破了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的局限,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3.
构建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当前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当务之急。知识服务理论体系需要以纵向信息价值链理论、知识组织理论、知识交流理论、知识螺旋理论和知识建构理论共同形成的理论集合为基础,从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方面确定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知识服务理论体系可以通过学科化服务、真人图书馆服务、空间建设和信息检索教学等工作实践进行检验和证实。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转移的图书馆文化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知识转移文化由价值观、规范、意义和符号、物质载体四个要素组成。在构建知识转移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时,应首先确立知识转移的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关联度强的价值观,通过实现这两类价值观,进而实现关联度弱的价值观。同时形成知识转移的意义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符号表达和规范构建,并注重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建造。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乏适宜理论基础的支撑,当前图书情报界对知识服务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通过对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知识服务是能更深入、更全面满足读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需求,促进读者与知识进行更好交流的服务。图书馆需要在深刻认识知识服务并处理好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关系的基础上,以知识交流为中心并大力提高馆员的隐性知识水平,开展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生理论的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知识联盟中共生现象的分析,构建了知识联盟的共生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模型,并对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主客体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为联盟企业成员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间的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进而促使联盟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共生状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知识联盟的共生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叶  白庆珉 《情报科学》2008,26(1):18-23
运用共生理论解释图书馆知识联盟,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角度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提出了建立图书馆知识联盟的共生机制的设想,即创设多层次共生界面,建立良好的共生秩序;提升联盟图书馆核心能力,促进共生单元均衡发展;发掘联盟图书馆异质资源,完善学习机制,建立联盟文化,增强共生能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预约系统。调查发现,图书预约系统的效率较低。我们建立一个博弈模型,推导相关行为人的最优行动路径,探究该预约系统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根据模型结果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是提高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知识服务的含义、特点,根据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特点,制订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提出资源、文化、管理、技术、知识服务平台与服务模式、人力资源等6个方面的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徐丹 《现代情报》2011,31(2):30-33
以布鲁克斯的知识结构方程理论为基础,经过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读者知识结构存在相似度高、层级性强、交互性差以及知识层次跨越性小等特点。在研究有关图书馆知识服务本质及服务模式等诸多要素的条件下,提出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读者互助知识服务模式。即通过利用高校图书馆读者自身的知识源,采取读者互助、图书馆搭建知识服务平台、专家把关的互动模式来达到使读者知识自然增值的目的,从而使高校图书馆起到在知识服务中利用有限资源发挥有效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