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许一明  李贺  解梦凡 《现代情报》2009,40(1):91-100
[目的/意义] 几乎所有互联网中的信息系统和服务都在试图改变用户的态度或行为。尽管社会心理学中的部分理论已被用于研究用户的意图和行为,但这些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用户而非系统设计的视角来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通过对信息说服技术和说服系统相关研究的梳理,使用说服系统设计模型,以知乎为案例对说服系统在社会化问答平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除喜欢、社会角色、第一印象、权威性、可检验性和竞争六项原则外,说服系统模型提出的不同系统特性中的说服原则均在知乎中有所体现。未体现的原则中,喜欢和第一印象原则有待进一步调查,而其他原则或可成为知乎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投票机制有利于信息消费者筛选高质量回答。本文以用户原创回答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知识分享用户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信息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知乎社区71 495条回答,结合文本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从回答特征、回答质量和回答者特征3个方面探讨知识分享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回答特征(及时性、图片或引用)、回答质量(答案中心度、情感支持)、回答者特征(社会网络中心度、可信度)均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正向影响。回答的语言多样性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负向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进行客观分析,有利于促进回答者贡献高质量回答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祥青  宋雪雁  张伟民 《情报科学》2022,40(11):166-175
【目的 /意义】通过构建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实证对象进行评价,为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梳理与用户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确立社区问答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MUSA、TOPSIS对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评价研究。【结果/结论】实际获得3个社区问答平台的可用性用户测度结果,定位与分析了平台评价指标的最优方案、最劣方案,平台最优距离以及最劣距离,依据结果给出了可用性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结合了MUSA和TOPSIS的优势,综合运用两种方法深化了对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测度的研究,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使对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的测度更加细致与精准,但是在实证对象的数量和调研样本数量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目前已成为网络环境下用户搜寻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探析用户知识采纳行为有助于提升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组织与服务能力,对社区的运营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采纳行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自我认知、平台认知、社会认知三个维度对用户知识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并通过认知有用性、认知易用性两个中介变量和技术、情感因素两个调节变量分别刺激用户知识采纳的意愿,从而影响知识采纳行为。【创新/局限】从认知视域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但采集的知乎的样本容量较小,概念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并未经过大样本检验。  相似文献   

5.
张皓翔 《情报科学》2022,(12):63-72
【目的/意义】为揭示社会化问答情境下网络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用户减少信息规避行为,优化和创新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过程】选取典型的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认知失调理论构建了社会化问答情境下网络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区氛围和社群影响直接影响信息规避行为发生;信息质量、信息需求、期望价值、自身能力通过认知失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行为发生;感知威胁、情感偏好、平台体验、管理机制通过情感不适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行为发生。【创新/局限】本文在样本数据和影响因素挖掘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将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用户如何通过观察他人回答来提升知识贡献能力有助于优化平台的信息推送方式和用户的观察学习行为。[方法/过程]以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知乎”为例,收集了用户的点赞和回答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并使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观察回答和关注行为对知识贡献的影响。[结果/结论]观察回答的数量和质量能显著提高用户的知识贡献,但质量较高时会负向调节其对知识贡献的影响。观察回答与关注用户、关注问题的相关性会显著提高用户的知识贡献,但与关注话题的相关性会显著降低用户的知识贡献。对于粉丝数较高的用户,观察回答与用户关注内容的相关性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正问答用户画像39%的问答用户中,超过7成用户使用问答社区,如知乎、百度知道;3成用户会使用新闻APP相关问答产品。其中,问答社区用户呈年轻、高学历特点突出。问答产品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化问答网站用户糖尿病相关信息需求,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需求的演变。[方法/过程]以中文社会化问答网站糖尿病相关提问文本为基础,构造共词网络,运用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区发现的方法,确定网络社区演变路径,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信息需求的特征及演变。[结果/结论]10年间用户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趋于集中,用户对健康管理的信息需求有较大增长,但这部分仍未成为核心关注点。建议用户更多地对健康管理给予关注,公共卫生部门加强糖尿病预防内容的科普,并对相关并发症加强防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提高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文章构建了融合用户画像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模型。[方法/过程]首先根据用户特性构建画像标签体系,利用TF-IDF、熵值法、k-means等方法确定用户特征标签;其次分别基于用户画像与改进后的协同过滤算法计算用户相似度,通过调和权重得到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利用Top-N进行个性化推荐。[结果/讨论]通过知乎live付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发现本文算法在推荐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召回率上,相比其单一方法均有较大提升,且满意度高于知乎live平台。  相似文献   

10.
陈娟  高杉  邓胜利 《情报科学》2017,35(5):69-74
【目的/意义】对“知乎”用户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类别的用户特征,并对其问答行为进行分析。【方法/过程】 运用火车头采集器抓取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个人特征与行为的客观数据共计475636个,运用R语言进行样本分 离,对三类子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Question_lover组用户的行为动机以求知动机与利他动机为 主;Answer_lover组用户表现较符合社交型用户特点;Majority组用户具有很强的享受帮助、兴趣动机和社交动机, 该组男性用户在问答行为上显著活跃于女性用户,但这种差异在其他两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本文从隐私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健康类APP用户流失意愿的因素,为健康类APP服务提供商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服务效果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对24名有健康类APP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隐私视角下健康类APP用户流失意愿理论模型。[结果/讨论] 用户个体、隐私关注、社会环境和隐私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用户流失意愿;社会环境还通过影响用户个体、隐私关注与流失意愿间关系的强度影响用户流失意愿,与用户流失意愿呈中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参与成员关系结构,探索知识动员模式。[方法/过程]以知乎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TSC(Time-Space-Content)理论进行多维度混合方法研究。TSC理论是指从时间、空间和内容维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空间维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内容维度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借助Ucinet、NetDraw和Nviv11等工具,对知乎社区中关于知识动员的热门答帖评论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活动的成果主要有三类;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行为模式包含6个环节;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存在"三-四-四"认知模式,可以理解为"认知主体-认知过程-认知客体"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者在信息查询系统分面导航的设计和评价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却一直处于分散杂乱状态,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根据影响信息查询系统可用性的情境框架,从系统、任务、用户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综合。[结果/结论]由此组织成一个支持信息查询系统分面导航设计的知识体系并就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APP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增进其信息交互并实现学术APP高效运转,为促进学术APP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结合学术APP特点分析学术APP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然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原始资料,以Straussian扎根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对学术APP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和关系梳理,分析各项主范畴对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路径。[结果/结论]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受到收益认知、个体因素、平台载体、平台管理与制度规范、社区环境氛围和信息内容的共同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方面的个体特征和个体需求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可进一步解析为用户、信息、平台和环境四个分析维度,根据研究结果向学术APP设计者、运营者和用户提出增进用户信息交互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晓娟  徐建光 《现代情报》2019,39(7):133-142
[目的/意义]构建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为完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提出建议。[方法/过程]从隐私政策视角,利用专家访谈法与层次分析法,从"用户知情同意、信息安全控制、个人权利保障"3个维度构建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6个政务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严峻,政府部门应着重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袁顺波  张海  段荟 《情报杂志》2021,40(2):182-188
[目的/意义]提升移动政务APP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预防用户流失。[方法/过程]以PPM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了移动政务APP用户流失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失望感和替代品吸引力是促使用户流失的影响因素,系统质量和社群影响等对于预防用户流失产生显著影响,而社会临场感和沉浸则是重要的“锚定”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强移动政务APP的宣传推广、优化用户体验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深化与丰富网络社区用户知识发布与交流机制相关的理论研究,旨在为网络社区知识服务的前沿发展注入新活力。[方法/过程]以前沿理论研究为基础,从社区用户主体因素和网络社区客体因素两个维度中提取五个要素,构建网络社区用户知识发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借助SPSS软件对所获取到的Keep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偏好运动强度越大、社会交互越多、社会影响力越大、锻炼经验更为丰富的Keep社区用户,其知识发布行为倾向更强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信息过载效应成为了制约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发展的一大阻碍,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弱化信息 过载的有效机制。【方法/过程】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选取知乎这一知识共享平台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其社区 阶段和平台阶段的动态演变加以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了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弱化信息过载效应的系统机 制--高质信息“生成-选择-传播”机制,并基于知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现了上述机制的动态演变性,丰富了信息 过载弱化机制的系统视角,推进了知识共享相关研究在互联网情境下的发展,为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切实 可行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