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数字应用在经济报道中的"分众"原则、数字应用在新闻报道中需要强化"娱乐"功能、教字应用在新闻传播中必然走向精确化趋势和重视数字新闻的延伸意义和延伸应用四个角度探讨了"数字"信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璐 《科教文汇》2009,(34):277-277
时政新闻在新闻编排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和分量,备受观众的关注。笔者从目前时政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报道中存在严重的程式化、概念化、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最后对时政新闻报道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多角度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宋慈 《今日科苑》2008,(4):221-222
引言作为一份报道和转载国际时政新闻的报纸,从1931年创刊以来,《参考消息》一直是中国读者直观地了解国际舆论,倾听"外面的声音"、"不同的声音"的重要渠道。它的译文不仅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而且通过尽力再现原文特征的翻译手法不断扩大读者对于中文的审美视野,在中西  相似文献   

4.
赵大林 《科技风》2014,(6):198-198
大众对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和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新闻摄影成为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手段,而新闻摄影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新闻摄影记者的整体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新闻摄影记者的魅力究竟来自于哪里,本文将结合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新闻摄影记者的进一步壮大,促进新闻摄影记者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林卉 《学会》2002,(7):60-60
时下有关新闻的播报方式问题似乎是播音界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有人提出该"说"新闻,有人则坚持"播"新闻.至于究竟是"说"好还是"播"好,仁者见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传播内容的改变.因为以前广播内容比较单一,并多是时政新闻,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播音员自然而然地采用了严谨的播音方式,播音的调门比普通人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广播新闻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播音员或主持人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在选择播报方式上也更加灵活多样、贴近生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的播音方式虽然还属于播新闻,但是播音员的调子变低了,节奏变快了,高亢、激昂的诵读减少了,新闻的信息量也随之大大增加了.这种变化不仅听众能够感受到,就连播音员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与此同时新闻播送形式的变化反过来又会作用新闻的传播内容,这种反作用在说新闻中表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为例,分析了科技信息传播的各个要素,指出了当前我国科技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为此,应从丰富科技信息传播载体、提高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科学素养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科技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企业负面新闻爆发后社交媒体平台产生的多类型信息的竞争传播规律有助于企业负面新闻的应对。企业负面新闻爆发后社交媒体平台随之产生虚假新闻、不确定性新闻信息及真实新闻信息。以生态学种群理论为基础,引入生物种群竞争Lotka-Volterra模型来刻画三者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并进行仿真和实证分析。不确定性新闻信息及真实新闻信息对虚假新闻的竞争系数影响虚假新闻的生存状态;三种新闻信息达到平衡状态只与三者之间的竞争系数有关;三种信息传播的拐点受竞争系数、信息扩散率及信息初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俞虹 《今日科苑》2009,(12):179-180
本文所说的"读报新闻"是指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对报纸信息的再加工、再整合进行二次传播,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它将报纸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广播电视的大众化、贴近性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读报新闻节目符合人们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这是其得以生存的关键。读报新闻使广播电视新闻更为深刻,使节目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在校大学生的时政新闻使用与政治参与”的问卷,对江西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时政新闻使用与政治参与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在校大学生时政新闻使用意愿强烈,但主动性较弱;使用渠道偏重网络官方媒体;政治参与意识强,但参与度低;政治参与满意度不高等特点。并提出在新媒介使用视域下,要激发在校大学生时政新闻使用的主动性,深化其政治参与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媒体传播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标题也逐渐成为当今媒体竞争的利器。在多年的采访编辑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信息时代新闻标题的性质应是新闻主体利用语言、文字、声像符号对新闻信息较之正文所进行的信息等值的传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即信息、标题即新闻,将会成为当今人们认识新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路玉 《科教文汇》2014,(24):6-7
改革的风潮将人们推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那就是新媒体时代,它巨大的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双刃剑”效应。大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十分熟悉,新媒体也间接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对策。新媒体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在思政教育道路上开辟的新机遇和契机。  相似文献   

12.
袁文华 《科教文汇》2014,(23):12-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络的覆盖和个人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自媒体应运而生。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不仅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也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围绕自媒体及其特点,分析了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述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给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大众传媒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艳华  伊臣 《情报科学》2001,19(2):126-128
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众传媒介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互联网又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网络新闻做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已受到赵来越多的传统媒介的关注,如何在新一轮激烈的网络信息服务竞争中确立自身信息权威地位,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徐凌 《科教文汇》2021,(11):33-34,53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理论灌输空洞、内容教条死板,时空界限被打破、信息良莠不齐,思维变化迅速、权威认知动摇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和整理受教育者的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构建印象模型,并运用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对动态思想变化元素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深入细化到每一个学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信息交互的系统,主体和客体之间做到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WWW作为广告新媒体的运用与传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何佳讯  张琪 《情报科学》1998,16(3):200-206
营销传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信息环境与传播渠道,改变了企业传统营销传播企划的格局。本文介绍了因特网的重要组成—万维网(WWW)作为广告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并从传播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它和传统媒体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嘉 《科教文汇》2012,(19):11-12
网络是信息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生具有群体结构复杂化、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如何针对研究生这一特定群体,构建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握研究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已经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成长指导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为主要建设内容,构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创研究生思政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黄磊 《科教文汇》2020,(14):21-2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基于社交媒体环境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提升综合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马广军  宋珊 《情报杂志》2022,41(2):140-145
[研究目的]当今舆论场尤其是互联网舆论场中难以进行有效、冷静的对话和沟通,互联网媒介及群体传播是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基于媒介环境学和媒介学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等舆论案例分析,研究互联网媒介特性及其传播组织形态的群体化转向,以及由此带来合法化认同向抗拒性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媒介特性构建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的群体传播,互联网群体之间的认同是以抗拒性认同为主,而与传统群体相比互联网群体中个体情绪、意见、观点等情感化因素成为了其主要认同机制,情感认同和情绪表达成为互联网舆论场域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象、场域,从一定意义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塑了思政政治教育者话语的全新的权力平台,进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控制力和影响力。不过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发展中遭遇了一定的困境,话语的利用力、传播力、调控力式微。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要转换言说方式,构建话语的对话平台,形成新型的话语体系,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软硬件”,使之接地气、涵生气、蕴底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