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意义]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视角,结合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需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践,梳理了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现状,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基于媒体融合进行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分析了现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不足,探究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措施。[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变革资源组织模式、加强数字多媒体宣传推广、投身数字资源的组织利用等措施,拓展阅读推广渠道,创新阅读推广方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馆工作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图书馆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主要关系,构建和谐的馆读关系,对推动图书馆和谐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要从以读者为中心,加强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推广学科馆员,建立内部环境,加强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去营造馆读关系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为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图书馆的跨界合作的应用领域和深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模式,图书馆在跨界融合发展中将面临不同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并决定了在跨界融合模式和融合共享形式及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选择。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对图书馆跨界合作和融合的本质、概念和含义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立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质属性,从政策、地域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开展跨界融合合作的内外部动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一直是图书情报界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但对于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则少有文献研究。文章基于产教融合背景,阐述了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参照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建立职业院校图书馆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理论模型,并利用CAS理论分析了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冬 《内江科技》2024,(3):73-74
<正>“智慧图书馆”是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读者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阅读环境和知识获取环境,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提升。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图书馆”建设日益受到学界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常丽  卢国强  孙达辰 《现代情报》2012,32(4):138-139,148
在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环境下,图书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本文结合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分析三网融合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并着重指出了图书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对国内个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分析,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结果】 在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的指导下,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主动关注领域重点、热点及前沿学术议题,抢占先发优势,积极谋求权威媒体的间接传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种数据格式的网络出版,实现信息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以建构“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121”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结论】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121”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实现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及目前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模式,探索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正娟 《科教文汇》2013,(6):189-190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目前图书馆的两种主要形式,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各具优势与劣势,应当科学分类,区别对待,相互融合,让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融合,在服务读者方面发挥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图书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现实状况,以及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这一根本特点,要想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用户为社会做出贡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思想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人本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图书馆的“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内部的“人”——图书馆员,另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外部,但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图书馆用户(读者)。因此,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把图书馆的一切管理和服务工作都纳入到以馆员根本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媛  曾德明  文金艳 《科研管理》2020,41(8):114-122
技术融合是指原本相互独立的技术跨越其边界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催生出新兴技术的现象,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其被认为是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有企业在2005至2017关于新产品的面板数据,通过专利IPC号的耦合结构与替代关系分别对互补性和替代性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并采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聚焦于特定领域采取替代性技术融合时,替代性技术融合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提升企业新产品数量及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而当企业跨越多个领域采取互补性技术融合时,一开始有利于提升企业新产品数量及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但后期将不利于企业新产品数量与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关系,认为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并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不断交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收敛的实证方法 -网络图形分析法,并结合已有的实证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特征。在技术多样化层面,从技术领域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ICT燃料电池核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相关技术。从技术用途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生物技术燃料电池环境相关技术ICT核能源技术;在技术收敛层面,我国高新技术资源不存在σ绝对技术收敛,但存在β绝对技术收敛,且以2.4%的速度逐步趋向稳态水平。在技术资源的跨产业收敛方面:H05K在ICT领域、A61P和C07H在生物技术领域、B32B、H02J、C02F和C07C在燃料电池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3.
融合(convergence,或译为“会聚”)研究是一种基于多学科交叉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研范式,近年来成为主要国家高度关注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揭示融合研究的基本特征,进而基于熵理论研究提出测度融合研究的指标——融合熵,并以脑科学研究为例开展该指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研究的本体(研究问题或对象)主要来源于自然或者社会中的重大挑战,而非单纯从现有知识体系推演而来;在认识论上,融合研究不仅要求个人层面的知识建构,也强调组织层面和国家层面对知识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管理和应用;在方法论上,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融合研究可吸收不同学科,通过学科之间的“化学”作用形成新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语言,并最终发展形成融合领域;以脑科学为例开展的融合熵测度与专家定性研判结果具有高契合度,表明应用“融合熵”这一指标来测度融合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杨旭  屈志光  邓远建 《资源科学》2021,43(10):1947-1960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是高效利用林业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8年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基于空间条件 β收敛模型对其收敛趋势及时空分异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①从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度结果来看,全国层面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林区层面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南方、东北、华北、西北林区;省份之间差距同样明显,但同一林区内省份间差距小于不同林区的省份间差距。②就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而言,我国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条件 β收敛趋势,且空间因素的纳入使得收敛周期缩短了约4年。林业对外开放程度、林业收入水平和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向高值收敛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市场环境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林业人力资本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则影响不显著。③就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收敛性的分异特征而言,空间上,五大林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且收敛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华北林区收敛率最高,东北、西南、西北林区次之,南方林区最低;时间上,2012—2018年收敛率高于2004—2011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林业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方向或力度在前后两个时期均有明显差异。为此,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林业体制机制,明确区域定位,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轶旻  孙建军 《情报杂志》2012,31(6):144-148
分析了融合的原因,借鉴Ono & Aoki的理论分析方法提炼出融合视角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型,运用结构方程组对信息资源开发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融合趋势下的信息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7.
技术融合分析方法研究对于有效揭示技术发展格局、展现技术融合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专利共类分析、语义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套测度技术融合态势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并应用语义距离、融合强度和融合广度等指标,经过规则过滤、语义过滤、聚类可视化等步骤,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典型融合关系,进而完成技术融合网络的构建和技...  相似文献   

18.
摘要: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对引导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动荡环境下,分析互补性技术融合、替代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我国汽车产业34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新产品和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替代性技术融合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发更多新产品,而互补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呈倒U型关系。同时,技术动荡性负向调节互补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但技术动荡性对替代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多学科领域间不断发生知识流动,使得不同的技术发生融合。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探测,将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机会,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现有的基于专利的技术融合测量及预测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个测度技术融合的框架,该框架以专利数据为依据,从聚合性、耦合性、均衡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分析了技术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网络以及构成网络的各技术主体,最后对网络的均衡程度进行了研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三个维度可以筛选出在融合水平较高且融合范围较广的技术,以及相对较稳定的技术组合。相关企业和研发结构可以根据筛选出的最优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选择性研发,推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