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娟  黄奇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10):157-166
为帮助学界全面了解沉浸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并为后续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国内外信息系统领域内基于沉浸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和梳理,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信息系统领域关于沉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浸理论的量度指标、影响因素、对用户使用与购买行为的影响、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绩效的影响以及沉浸引发的互联网问题性使用这五个方面;研究中存在"沉浸的量度指标缺乏客观性"、"缺少对沉浸负面影响的关注"等问题;探索如何减少沉浸的负面影响以及新兴技术可能会对沉浸体验产生的影响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桦  岳泉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10):173-177
为帮助学界了解控制错觉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控制错觉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错觉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理研究、控制错觉现象及其影响研究;研究中存在"未能深入解释控制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未能对控制错觉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等问题;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有"深入分析信息系统领域中控制错觉产生的内在机理"、"研究如何减弱控制错觉的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其积极影响"、"将控制错觉理论应用至新的领域和场景"等。  相似文献   

3.
杨欣悦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9):155-162
[目的/意义]民族志决策树理论提供了解释群体的实际决策和选择行为的有效理论和方法论。对民族志决策树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未来研究者正确把握并有效发挥其研究潜力。[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信息系统领域应用民族志决策树理论的文献进行述评,总结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信息系统领域对民族志决策树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特定群体的行为研究和用户流失因素研究两方面。应用实践中存在"模型创建阶段缺乏充分的民族志研究循环"、"得到的决策树模型略显单薄"、"模型检验阶段缺乏有效的二次检验"、"对决策动机分析不足导致模型缺乏解释力"等问题。因此,信息系统领域的未来研究,一方面需要改进民族志决策树的建模与检验方法,"合理利用访谈技巧,提高决策标准的启发效率","在分层树状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模型结构和维度","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减少主观臆测性","结合民族志描述和认知理论,提高模型解释力"。另一方面,有必要在广度上丰富民族志决策树理论的应用实践,深度上挖掘决策标准和约束条件背后的研究问题,拓展民族志决策树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旸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09,39(12):160-169
[目的/意义] 本文对认知负荷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相关重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为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该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分别讨论每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认知负荷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研究、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信息系统效能评估3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存在"应用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的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缺少对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的定量研究"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拓展应用认知负荷理论进行信息系统使用研究的研究情境、探究更多种类的信息检索工具对用户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削减用户的认知负荷的辅助工具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黄丽佳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11):172-177
通过对国际印象管理理论文献的回顾,本文首先梳理了印象管理理论的源起及其演进。在此基础上,检索和梳理了印象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印象管理的策略研究"、"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印象管理对员工关系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印象管理对用户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4个方面;为了弥补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憾,"跨平台的个人印象管理策略比较研究"、"政治人物或明星的印象管理策略研究"、"关键危机事件后企业网络印象管理策略的效用研究"、"基于不同业务类型平台的印象管理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求职社交媒体中员工的各种评论对企业公众形象的影响研究"等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虞佳玲  王瑞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21,40(10):159-167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了解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该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讨论当前的研究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用户社会身份、用户使用意愿及行为、用户忠诚及口碑、用户知识行为、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5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SIT的理论解释、社会认同动态测度、SIT的应用范围、社会认同威胁研究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7.
服务接触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梦然  颜祥林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09,39(12):149-159
[目的/意义] 服务接触理论指出顾客与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服务接触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从而为人机交互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的建模方案。[方法/过程] 本文梳理了服务接触理论的缘起及其演化过程,并对该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述评,最后对服务接触理论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结论] 针对目前的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研究情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8.
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帮助学界厘清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对计划行为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应用研究综述上的缺失。[方法/过程] 对信息系统领域中使用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IS领域应用该理论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计划行为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TPB在信息系统、技术及服务采纳研究方面的应用,TPB在在线学习意愿及行为研究方面的应用和TPB在信息安全/隐私/伦理研究方面的应用3个方面;研究存在"对TPB中某些变量的理解并未形成统一,尤其是感知行为控制"、"罕见对用户行为的持续追踪,忽视了用户意愿和行为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等局限性;纳入可以提高信息系统领域中TPB解释力度的调节变量,厘清信息系统领域中TPB无法预测的行为类型等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一涵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11):145-153
[目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界厘清理性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对理性行为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应用研究综述上的缺失。[方法/过程]对信息系统领域使用理性行为理论的研究进行检索和梳理,系统归纳了该领域应用理性行为理论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理性行为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TRA在信息系统采纳研究方面的应用、TRA在网络平台及信息服务使用研究方面的应用等4个方面;研究存在"对行为周期的研究不够全面,多以行为意愿为研究终点"、"长期的纵向研究较少,忽视了用户意愿和行为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等不足之处;用户意愿之后的实际行为、用户意愿和行为的演变、TRA在新兴信息系统中的适用性等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组织间依赖是创新情景下组织间关系的本质,是创新网络形成的基础,但目前研究中缺乏对创新情景下组织间依赖研究的综述,从而无法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集成。针对此现状,从组织间依赖的后果和前因两个方面对创新情景下组织间依赖研究进行回顾,对其成果和不足进行重点剖析,并提出该领域研究的概念模型和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掌握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将国内研究引向深入。[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采纳与使用、社交媒体信息交互行为以及信息系统领域知识构建4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关注网络的宏观视角、行动者权力、方法论框架、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应用和发展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孟祥莉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9):169-177
[目的/意义]期望确认理论是研究传统商业领域中消费者满意度的基础理论,被引入IS领域后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其在IS领域应用现状的梳理有助于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方向。[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归纳了现阶段研究的侧重点,并从完善研究框架、丰富研究成果的角度提出展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IS领域应用期望确认理论的研究多以确认后阶段为核心,探讨模型在不同研究场景中的适应性,对确认前阶段和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的关注则较少。同时,所构建的模型也未能针对信息系统产品的特点体现差异性。未来的研究可基于完整的期望确认模型开展,通过多角度理解事后态度拓宽应用场景,或借助细分的期望维度,并根据信息系统产品的特殊性,构建多层次的期望确认过程,提升研究的细致度和深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