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影响力国际期刊撤稿论文的特征及撤稿原因,有利于深入认识撤稿现象,为撤稿论文的管理和科研诚信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ell、Nature和Science创刊以来的232篇撤稿论文,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分析撤稿论文的时序变化、撤稿时滞、学科分布、撤稿原因、撤稿主体、撤稿前后被引频次等基本特征。【结果】近20年来撤稿论文数量波动上升;基础生命科学领域撤稿论文数量最多,绝大多数撤稿论文的通信地址为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科技强国;论文在撤稿后仍然获得大量引用;最主要的撤稿原因是伪造数据/图像和结论不可靠,结果不可重复问题较为严重;诚实性错误撤稿论文数量远超科研不端撤稿论文数量。【结论】正确认识期刊撤稿现象,关注“可重复性危机”给科研不端治理带来的挑战,深入总结诚实性错误撤稿的真实动因,加强对科研不端撤稿论文的独立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撤稿论文的引用价值和引用规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这一群体逐渐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科学家层面出发,对高被引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开展研究。基于科睿唯安2019年发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对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美国高被引科学家在推特中粉丝量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比较了他们在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量和被引频次三种指标下粉丝量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量较高的科学家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网络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术成就可能是影响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仍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受我国具有资源倾斜特征的科技人才政策与制度化精英主义影响,院士不仅担当了科研领军者角色,还常兼任管理职务。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地位权力理论,当选院士会带来“马太效应”,即地位优势带来的资源积累效应。分析行政任职这一社会性权力对院士科研论文数量、影响力与贡献度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2005—2019年320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同期候选但未当选的383名科学家的索引论文、管理职务等数据,结果发现:当选院士促进论文影响力、降低论文贡献度;当选院士增加了科学家行政任职的概率,进而增加了论文的影响力并降低了科学家对论文合著贡献度。最后,就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与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虹  李煜 《情报科学》2023,(3):119-126+144
【目的/意义】研究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发展特征、科研合作态势与研究向度,为我国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启示。【方法/过程】从国家、学科、作者三个视角对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力量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其科研合作态势,提炼目前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向度并总结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国际学术社交网络研究呈现围绕多个权利中心聚集的多国家合作、多学科融合特征,中国、美国、英国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国家,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学科;科研管理评价、用户采纳、信息推荐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学术社交网络交互的学术评价和人才发现将是新兴研究热点。【创新/局限】借助可视化工具,从国家、学科、作者、主题等不同维度系统梳理了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技术领域近10年的研究进展,对2001~2010年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为第一研究单位的论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来,我国科学家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共358篇,其中Nature194篇,Science164篇,约占同期两刊发表论文总数的1%。从年代分布上看,2007年后,两刊发表我国科研论文呈现持续性、爆发式增长趋势。358篇论文分布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发表论文数居前5位的地区是北京市(153)、台湾省(44)、香港特别行政区(31)、上海市(28)、江苏省(25);论文数超过10篇的6个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32)、清华大学(15)、北京大学(14)、香港大学(12)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10)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0)。发表论文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13篇)。被引频次>300的高影响力论文共17篇。最后,对358篇论文的主题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SCI被引次数作为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从合作方式、合作方、合作学科三个角度,采用期望、频率比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科研合作对论文质量的影响。总体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质量要远高于国内合作和无合作论文,而国内合作论文略微优于无合作论文,但不同学院的情况有所不同。合作国家或合作机构影响着合作论文的质量,科研实力强的合作伙伴确实能提高合作论文的质量,但是与合作方的整体科研实力并不成正比。交叉学科间的合作对中低质量的论文产出有积极影响,但对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影响却因学科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李晶  张帅  王文韬 《现代情报》2019,39(2):121-127,144
科研社交网络在我国的应用正日益广泛,文章探究科研社交网络中用户学术社交不足的前置动因,以小木虫为数据收集场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访谈12名用户,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13个主范畴并聚焦为4个核心范畴,分别是个体意向因素、平台客观条件、信息因素和学术交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用户学术社交行为和改善科研社交网络学术社交功能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以Twitter为例,了解社交媒体对数字人文的影响,为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促进数字人文研究、实践、推广和发展提出建议。[方法/过程]利用Python爬取Twitter中有关数字人文的账户数据和博客数据,对数字人文核心用户进行识别和分类;通过博客内容统计,分析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和动机;通过博客标签词统计,归纳数字人文相关研究内容。[结果/结论]社交媒体对数字人文的推动性影响表现在社交媒体是数字人文的虚拟学术社区、社交媒体促进数字人文跨学科学术交流、社交媒体是数字人文的推广平台、社交媒体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元数据;限制性影响表现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混乱无序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平等问题、社交媒体内容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现状,社交网络与开放存取对科学论文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阐述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和多类型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并从成本机制、宣传机制、内容机制三方面分析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机理.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来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论文传播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论文本身的内容机制和传播过程中的名人效应对促进科学论文的传播非常重要.社交网络环境下,新的传播方式也要求对论文采用新的评价指标和计量方法,即选择性计量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以公众关注和媒体关注两个视角,从趋势研究、舆情洞察、人群画像三个模块统计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度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度提供基础,并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科研论文数量在逐年上升,这说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积极性在不断提高,科研潜力在不断被挖掘。但不容忽视的是质量问题。作为科研刚刚起步的高职院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尝试,从而寻找适合高职院校提高科研论文质量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14.
吴素春  聂鸣 《情报杂志》2013,(1):111-117
以武汉市内部机构论文合著数据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关联性、结构洞和稳健性等方面研究了创新型城市内部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内部存在一个大型的科研合作网络,网络密度不高;网络以若干科研实力强的机构为核心,形成各具特色的凝聚子群,子群内部与子群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联系;网络呈现较强的关联性,不同机构拥有数量不等的结构洞;网络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创新型城市构建有效的科研合作网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1-2006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探索了中国基础研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演变.研究表明,自1991年以来中国基础研究发展迅速,且呈现较显著的地域依赖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以促进多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使我国基础研究实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考察Altmetrics热点论文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方法】通过Altmetric.com网站或Figshare平台获取2015年的Top 100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利用MS Excel对论文的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群分布及网络传播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不高,在Top 100中仅1种期刊(仅占3.33%)来自于中国;我国期刊网站目前不支持主流社交媒体的全面接入。【结论】高水平期刊论文的高Altmetrics表现,与其高品质的期刊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Altmetrics表征的是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应将Altmetrics与传统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1—2006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探索了中国基础研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演变。研究表明,自1991年以来中国基础研究发展迅速,且呈现较显著的地域依赖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以促进多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使我国基础研究实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江苏省高校农林医药期刊论文为例,构建基于我国科技论文传播环境的科技期刊论文传播力评价体系,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全面的科技期刊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种江苏省高校主办的农林医药科技期刊的640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挖掘法获取其在各网络媒介平台的传播数据,借鉴Altmetrics的理念,挖掘、筛选出16个表征论文传播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与期刊论文传播效果的3个层次对应。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层次和指标权重赋值,构建论文网络媒介融合传播力的计算模型,得出640篇论文的传播力指数。将各刊传播力指数排名前10%的论文的传播力指数之和作为期刊传播力,对各刊传播力进行评价。【结果】建立基于我国媒介融合传播环境的科技期刊论文传播力评价体系。由该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可知:所研究的江苏省农林医药期刊2019—2020年论文的最高传播力指数最大值是最低传播力指数最小值的229.00倍;最高期刊传播力是最低期刊传播力的10.37倍,期刊传播力与2021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力指数显著相关。【结论】立足于我国媒介融合传播环境挖掘、筛选期刊论文传播力评价体系指标,并结合由浅入深的科技论文传播效果的3个层次,较客观地表征科技论文传播力,为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移动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健康信息可信度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Hilligoss提出的整合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结合社会诚信现状引入社会背景维度构建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模型,以微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对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健康信息接收者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感知;社会背景对健康信息接收者自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次是健康信息媒介的可信度和健康信息源的可信度,对健康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从信息接收者、信息发布者、信息传播途径和信息本身4个方面构建了社交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测评的指标体系。根据社交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测评指标的模糊性构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社交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测评模型,利用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微博为例详细阐述了社交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测评的流程。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社交媒体中信息可靠性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