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究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以期提升短视频用户的偶遇信息分享意愿,提高短视频信息的利用效率。[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短视频用户深度访谈后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阐释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关系结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影响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用户特质、动机驱动、信息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平台因素,并构建出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2.
马翠嫦  吴育冰 《现代情报》2021,40(12):156-169
[目的/意义] 信息偶遇日渐成为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关于信息偶遇理论已建立若干标志性的模型和框架,但由于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的瓶颈,造成实证研究的困难与理论检验的不足。本研究试图以信息偶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结果为依据,探索该领域未来突破的可能与发展的方向。[方法/过程] 本研究以1995年至今国内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及相关引文数据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以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ace等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构建信息偶遇领域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20多年来国内外信息偶遇研究从理论探索到面向新环境和新技术的适应性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轨迹,既呈现出由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相关学科和工商管理等学科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图书情报学研究向相关学科扩散的趋势。计算机相关学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行为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为突破数据获取与分析的瓶颈提供方法参考;特异性的技术环境和信息使用情景的探索可能带来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3.
田梅  朱学芳  张军亮 《现代情报》2018,38(10):91-98
[目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同时可为用户提高信息偶遇效率以及商家优化产品性能、改进服务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路。[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偶遇关键事件,利用Nvivo11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经过对自由节点间关系的概念化与范畴化,最终形成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相关的22个树节点及7个核心树节点;通过分析访谈问卷,利用熵权法确定各维度影响因素的权重,表征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移动环境下,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偶遇受到了来自个体因素、工具、时空情境、任务情境、信息、网络环境、社会环境7个维度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偶遇前阶段,工具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在信息偶遇中、后阶段,信息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失真信息治理是信息疫情时代中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图书情报学科近年来的热点议题。在传统信息纠偏研究中事后纠正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促使学者将目光转向更为主动的预先干预,预先干预的剖析对失真信息治理的理解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系统梳理过去几十年间的相关研究,解析失真信息预先干预的概念内涵,回溯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深入分析失真信息预先干预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结果/结论]失真信息预先干预以预防接种理论为理论核心,涉及情报学、心理学与传播学等学科。时间、内容、目的与特征是阐释失真信息预先干预的四大构件。当前研究围绕“应用情境—影响因素—干预方式—干预结果”展开,未来还可从理论内涵拓展、行为特征探索与研究方法创新三大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在具象化的突发灾害情境中,对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是有助于社会应急管理和应急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方法/过程]采集真实反映7·20郑州地铁进水事件的原始网络语料进行质性分析,对突发灾害情境中的受灾者信息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前景理论、应激反应理论,对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了解释性研究。[结果/结论]归纳出突发灾害情境中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提出相关未来研究的方向。[局限]文章存在研究案例单一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当今信息时代,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对于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和促进安全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安全行为干预与安全素养促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类比法,融合安全教育和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概念与内涵。基于此,从理论层面出发,构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元模型、研究范式与框架。[结果/结论]安全信息素养作为安全行为干预及安全素养促进的关键点,教育是实现这一关键点的有效手段。既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亦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清晰严谨的研究框架,有利于引导安全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并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网络复杂性与信息生命周期交错致使用户会频繁采取信息再现行为对已浏览或已利用过的信息进行再次搜索。然而已有信息再现行为研究并未对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再现过程进行系统讨论。[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关键事件法收集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数据,探索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再现行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再现行为综合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再现行为由动机、重新查找和结果三个阶段构成。行为同时受到用户、信息、平台、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再现行为与传统的信息再现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社交媒体平台应该改进相应的功能设置来提升用户的信息再现行为效率。[创新/价值]该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以识别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再现过程及影响因素。不仅为理解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再现的全过程提供理论阐释,同时为社交媒体的信息关联设置、用户再搜索功能等相关设计做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自身信息焦虑行为带来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建议及对策;为社会相关部门与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实践和理论提供切实的证据支持和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读之后,以江西省4所高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大学生信息焦虑行为影响因素;基于探究结果构建大学生信息焦虑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最终根据大学生信息焦虑行为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结果/结论]通过调研得出5个大学生信息焦虑行为影响因素:个人认知、信息素养、信息质量、信息检索系统、信息利用环境,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传慧 《情报探索》2023,(3):121-127
[目的/意义]旨在梳理我国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状况,把握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进展,以期为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以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我国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演进过程、作者、关键词等进行聚类分析,揭示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对象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内容上,学者们在已有图书情报理论与模型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的视角和手段,来丰富和完善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由单一研究方法逐渐向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从信息觅食理论出发,分析点评类软件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以信息觅食理论为基础,围绕信息线索、斑块模型和菜单模型构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352份有效样本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结论]评论内容质量、评论丰富性、评论效价以及评论者资信度4类信息线索均会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斑块收益感知,进而正向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此外,评论效价也会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深入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的内在机理,延伸了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情境与边界;在实践层面为点评类软件的功能优化及引导消费者有效搜索在线评论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掌握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将国内研究引向深入。[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采纳与使用、社交媒体信息交互行为以及信息系统领域知识构建4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关注网络的宏观视角、行动者权力、方法论框架、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应用和发展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齐虹  闫静璇 《现代情报》2018,38(5):131-139
[目的/意义]对我国信息行为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了解我国信息行为研究脉络、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Cite Space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信息行为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作者及发文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等分面进行数据分析,并予以可视化。[结果/结论]我国信息行为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向瓶颈突破的过渡阶段,研究主题逐渐呈现出由集中到分化的发展脉络,并出现以下发展趋势:研究主题内容不断拓展、研究范式向社会化倾斜、基础理论体系趋于完善以及合作与创新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3.
张敏  罗梅芬  张艳 《现代情报》2018,38(8):154-162
[目的/意义]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是“互联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完善电子健康和互联网医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法/过程]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该领域2012-2017年间最具代表性的42篇文献展开分析。在知识基础研究部分中,从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视角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影响因素研究部分,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探究了信息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等内容;在前沿展望研究部分,基于研究主题、研究群体和研究方法等的分类标准,探究了未来可行的、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热点选题。[结果/讨论]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是信息、个体、系统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将会有显著的转移,并形成全新的知识生态体系。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引来全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陈鹤阳 《现代情报》2009,40(3):24-37
[目的/意义] 厘清国内外图情领域游戏化的研究现状,为促进我国图情领域游戏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本文依据文献述评"识别-选择-分类-讨论"的步骤,从游戏化理论建构、游戏化信息系统、游戏化用户行为、游戏化实践应用以及与新兴领域相结合5个方面解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结论] 目前,国内外图情领域对游戏化进行了广泛探索,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互有侧重、互有所长,已逐渐从游戏化理论构建、系统设计转向对游戏化用户行为、用户体验实践等方面的关注。但从整体上,我国图情领域游戏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游戏化的实践进展,从组织视角、系统视角、用户视角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动向,为研究人员、游戏化系统设计师、决策者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游戏化以及游戏化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张泰瑞  陈渝 《现代情报》2019,39(8):92-102
[目的/意义]探索式学术信息搜索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过程中重要一环。结合有限理性理论,探究用户对信息复杂性刺激的应对,进而构建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理论模型。[方法/过程]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炼影响因素,采用线上专家学者访谈方式确定研究采用的具体影响因素,并基于外部刺激(S)—机体认知(O)—行为反应(R)3个层次,通过二阶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显示信息维度和方法维度刺激显著增强期望确认,而期望确认促进学术信息搜索行为,但是感知示能性会显著减弱外部刺激对期望确认的影响。结果证明学术搜索行为不是简单的需求-搜索行为,而是受到认知期望与认知能力影响的有限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虞佳玲  王瑞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21,40(10):159-167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了解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该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讨论当前的研究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用户社会身份、用户使用意愿及行为、用户忠诚及口碑、用户知识行为、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5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SIT的理论解释、社会认同动态测度、SIT的应用范围、社会认同威胁研究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7.
王瑞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21,40(10):152-158
[目的/意义] 对应用了协同演化理论的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为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将研究问题归纳为协同演化理论应用于知识网络动态演变、在线网站用户信息行为、信息处理技术改进、信息系统优化、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5个方面,分析各方面研究成果。[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可拓展、理论应用不深入、缺少多向因果关系的探究等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