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宁  冼文峰  胡凤 《现代情报》2016,36(12):30-35
论文将关系层次作为重要变量加入到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中,分析社交网络用户传播信息时的成本、收益和策略选择。在基于关系层次的基础上,引入强弱关系,建立强弱传播演化博弈、基于关系层次的强弱传播静态博弈、基于关系层次的强弱传播混合策略博弈、基于关系层次的强弱恶意传播博弈等多个博弈模型,分析关系层次和强弱关系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行为。[方法/过程]采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对于社交媒体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及内涵、前因变量研究和结果变量研究等,同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结果/结论]未来研究中,可通过新技术与新研究方法的使用对社交媒体倦怠的构成及测量进行研究、探索异质性社交媒体间用户倦怠的差异与共性以及尝试基于倦怠情绪差异与消极使用行为的细分研究,以更好揭示社交媒体倦怠的“黑箱”。  相似文献   

3.
4.
新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兴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穷游前的旅游动机与需求、旅游观念、旅游信息收集、旅游计划制定、旅游价值的评价都产生了影响;对大学生穷游体验的影响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时间的安排,旅游出行方式,旅游线路的安排,酒店的选择及穷游体验与新兴社交媒体的交互影响;穷游结束后的心得体验和评价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平台之间的竞争造成用户流失,探究用户转移行为影响因素,为社交媒体平台运营商提升用户留存率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推-拉-锚定理论框架,从环境、个体、技术、成本四个方面萃取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影响因素,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有效问卷374份,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PLS-SEM)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推力因素(不满意、疲劳和个人创新性)、锚定因素(转移成本和惯性)及拉力因素(相关网络规模、感知互补性和替代品吸引力)均对转移意向有显著影响,转移意向对转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跨学科合作日趋普遍,准确把握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成为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前提。基于学术社交媒体弱关系结构识别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一方面有利于科研人员选择跨学科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文献数据识别结果的补充。[方法/过程]以科学网为样本来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用户好友链接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用户—跨学科好友用户关系网络;其次,基于学者博文筛选能够代表学者主要研究对象、问题或方法的研究主题作为知识节点,基于好友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知识节点—跨学科相关知识弱关系网络;最后,构建合作潜力模型,识别最佳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结果/结论]识别发现“高被引论文—生态学理论”“科研合作—波士顿矩阵”等是图书情报学跨学科合作知识组合,并分析它们的合作可能性与合作方向,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田梅  韩月茹  刘菡 《情报杂志》2023,(8):177-184
[研究目的]明晰现阶段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元人种志这一定性综合集成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步骤对21项原始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转译、集成。[研究结论]社交媒体情境下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健康信息分享行为和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四个维度;针对各个主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健康信息类型、行为动机和影响因素三个子维度展开,其中影响因素子维度包括个人、社会、信息和技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信息时代,社会比较逐渐从现实生活渗透到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各个方面,这种比较如何影响用户消费,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企业营销和管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研究将上行社会比较与下行社会比较整合纳入同一框架,采用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相结合的实验设计,以3次实验层层深入地探究了社会比较对用户社会性消费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上行社会比较与炫耀性消费和从众性消费呈正相关,自卑感会中介上行社会比较对炫耀性消费和从众性消费的影响,反事实思维则对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卑感具有中介作用;下行社会比较与炫耀性消费和稀缺性消费呈正相关,且反事实思维和幸福感在下行社会比较对消费的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用户大量囤积数据信息的现象出现。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模式,为大学生克服数据囤积症、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继而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系统编码,构建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数据囤积行为受到情境因素、数据因素、主体特征、主体需求和主体认知的共同影响;减少数据囤积行为的客观因素包括内存有限、信息失效,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迁移、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具体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智能推荐内容点赞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影响机制及影响路径,为未来研究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采用NVivo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梳理并分析范畴间关系,构建社交媒体环境下智能推荐内容点赞行为影响机理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平台声誉、智能推荐信息质量、智能推荐服务质量、智能推荐系统质量及用户需求、用户感知通过用户满意度间接影响点赞意向,用户感知、游戏化运营、社会影响、从众行为直接影响点赞意向,点赞意向直接影响点赞行为。最后从社交媒体治理、运营、使用角度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系的概念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核心,关系强度的测量建立在强弱关系理论基础之上,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发展,关系的细分更加必要,三维关系模型旨在改进静态、二元的强弱关系模式,从三个维度对关系强度进行重新构造,即心理维度、结构维度及工具维度。应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在线网络中的关系测量模型,结果表明,通过量化在线网络中用户的互动行为,可以将每个维度的关系强度归一化为 [0,1] 的连续变量,同现有方法相比,三维关系可以细分关系图谱,在设计SNS功能、隐私控制、朋友推荐及信息扩散等方面,三维关系模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术研究者和社交媒体运营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结合在线社会支持理论和SSO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影响用户倦怠行为分析框架模型框架,通过在线调查问卷,利用SPSS和AMOS对获取的398份微信用户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结论]隐私关注、自我披露均会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作用,进而显著影响其不持续使用行为形成;在线社会支持(在线信息支持和在线情感支持)可以显著缓冲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负面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侯  李佳纯 《现代情报》2009,40(3):169-177
[目的/意义] 为研究中国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影响机制,为隐私设置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本文以微信活跃用户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隐私设置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隐私设置行为主要受到隐私设置意愿和感知控制影响;隐私关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隐私设置意愿;感知易用性、信任、交互公平正向影响感知控制;隐私关注和感知易用性都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成为绿色广告呈现的重要舞台,同时也因微博、微信、抖音等各个社交平台呈现内容形式的不同,社交媒体中绿色广告的投放特点也各有不同。通过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影响社交媒体中绿色广告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王存  宋长坡  吴亦文  钱林 《科技风》2023,(7):164-166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深。本文对国内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社交媒体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塑造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并提出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时代的知识获取环境、引入碎片化知识传授方式和提升课堂吸引力等策略来应对社交媒体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动机。[方法/过程]对23位微信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先后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从中提炼出31个初始概念、13个范畴和4个主范畴,揭示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及其与信息规避策略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包括认知性动机(减轻认知负荷、保持认知聚焦、避免认知失调、避免额外支出)、情绪性动机(避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境、避免情绪恶化)和社会性动机(逃避社会支持、回避社会交互、避免社会比较、遵守社会规范)。上述动机既能各自独立驱动社交媒体用户采取忽略信息策略或屏蔽信源策略来规避某些信息,也能彼此联合起来共同驱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创新/局限]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揭示微信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深化对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认识;不足在于样本局限于微信青年用户群体,方法上属于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市频繁出现各行业股票同涨同跌和轮动异象,社交媒体中活跃的投资者行为可能加速、加剧行业间的风险传染。因此,厘清社交媒体中的投资者行为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性是防控股市行业风险传染的基本前提。本文以2019—2020年我国A股19个行业下的15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社交媒体中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对已实现波动率的影响,探究了行业情绪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传播路径,并进一步讨论了新冠疫情后的溢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及关注的高涨和投资者意见分歧的扩大化均会显著加剧行业波动;而投资者情绪及关注的大幅变动,则会抑制行业波动。整体来看,市场中存在经由投资者行为的行业间风险传染现象,投资者情绪溢出效应的理论假说被证实,具体表现为7对显著的情绪溢出关系,且溢出方向单一明确。后疫情时代,存在情绪溢出关系的行业降为5对,并表现出溢出强度变大、影响范围缩小且存在连续路径的新特征。本文揭示了相对隐蔽的跨行业情绪溢出路径,扩展了投资者行为溢出的研究内容,对后疫情时代下市场高度不确定情境中的金融实践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