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1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新闻摄影会引起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争议。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何使灾难新闻报道符合伦理道德,往往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新闻摄影在灾难报道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性、真实性和瞬间形象性等特性。新闻摄影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  相似文献   

2.
蔡雯  陈卓 《新闻与写作》2008,(12):18-20
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和基础.而新闻资源具有变动性.所以新闻报道的创新.是在对原有业务工作进行总结、再认识的基础上.媒介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新闻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介所拥有的新闻资源在发生着瞬时的变化。新媒体作为媒介在数字时代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以自身的业务实践推动着新闻报道走向“融合新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的融合正在逐渐改变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使新闻信息传播的选择途径更加的广阔,同时由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的泛滥,使得新闻报道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方式现状的分析,来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自身新闻能够实现价值效应最大化,媒体从业人员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灾难新闻报道出发,通过对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剖析,追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新闻伦理与新闻价值在报道中共生的可能性,以期对媒体从业者走出新闻伦理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新闻工作的使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积极有效的批评报道并不矛盾。因为,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命题:新闻报道以对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新闻消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会议新闻,既能使国家的政策或重大事件得到传播,又能增加人们对国家经济、政治信息的了解,实现双赢的目的。但目前我国的会议新闻报道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会议新闻的社会效果。本文先对会议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为日后进行会议新闻报道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革新的日益月异,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不仅遭受着变革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以受众的思想为主体,以受众的视角为依托,实现新闻报道的受众本位转化,这是传统媒体得以生存的前提。在激烈的媒介环境竞争中,不少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追求逐步剑走偏锋,一些猎奇性的新闻涌现出来,甚至一些低俗情趣的新闻也见诸报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若想要实现创新,若想要推陈出新,不断迎合媒介发展的需求,需要将软新闻进行硬化处理,将非事件性报道包装成为事件性报道,这对于媒体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①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新闻摄影会引起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争议。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何使灾难新闻报道符合伦理道德,往往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的剧烈变革带来媒介环境的变迁,作为媒介主要职能的新闻生产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新闻的内容生产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核心生产流程也呈现新的变化,新闻报道形式日益丰富。新闻媒介要想在剧烈的变迁中立足,必然需要不断谋求转型,一方面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和认知要重塑,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技术层面的创新,包括信息采集方式、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以及个性化、社交化生产的实施。但媒介作为社会公器,无论如何变迁,专业理念、现场意识、优质内容仍是其必须坚守的定律。  相似文献   

10.
刘寒娥 《新闻实践》2007,(10):18-19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其他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媒介网络。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成为新闻报道的核心理念。融合新闻理念的精髓是新闻报道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将传统新闻报道范式进行整合重构,制作适合不同对象的多媒体的新闻产品。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再是单面性的呈现,而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的推进促使广播电视教育发生变革,融合型新闻人才将是未来行业的主流。而融合型广播电视记者的培养必须转变方式,以媒介平台理论构建平台化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理论平台、以融合新闻报道为核心的课程平台、以媒介融合为情境的实践平台、以校媒业务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孵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一、正面报道是任何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生存的基础 正面报道对于实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包含多个品种的新闻报道来说,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即认为西方新闻观念表达的是一种“乌鸦文化”,报忧不报喜,我国新闻观念体现的是“喜鹊文化”,报喜不报忧。在实践中,媒体从业者往往存在着操作上的偏好,认为正面报道题材由于不具备批评性报道所可能展开的引人入胜的情节,缺乏步步追踪的悬念,因而往往面临题材上先天的被动。其实,就当代我国媒介的现实环境来看,正面报道是任何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生存的基础,在评论类节目的选题来源中占有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也开始寻求突破瓶颈的方法,比如媒介融合,而融合新闻就是这种方法下的产物。本文就深度解答了融合新闻产生的条件,并且阐述了融合新闻对新闻报道方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祥龙 《视听纵横》2004,(2):105-106
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是当前改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三贴近”对提高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水平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时效性的理解及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自新闻传播出现之日起,时效性就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决定性标尺。但新闻时效性本身却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强调新闻是对最新、最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也就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与事实发生的时间尽可能接近。就电视媒体而言,近年来,随着传输手段的进步、编播方式的变革,电视新闻在追求新闻时效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也使得我们对新闻时效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时政新闻的概念入手,就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小议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 《记者摇篮》2010,(8):55-55
从刚毕业于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到从事电视新闻一线工作已经9年有余了,9年的电视新闻一线采访,让我更是体会了当初课本上那句“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的含义。现实中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电视是一个特殊的媒体媒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受到了很大冲击,致使传统的工作形式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应该及时展开工作创新,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稳定开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结合媒介融合下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创新策略。本文将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从原先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通过网络获取和选择新闻信息。涉案报道因其带给受众新奇性、刺激性的体验,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各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一些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与热度,一心追求“眼球经济”,以及缺乏新闻伦理准则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新闻法规的惩戒机制,往往会在涉案报道中做出有悖于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在涉案报道中出现了失实报道、侵犯隐私、媒介审判等伦理问题。因此,规范当前涉案报道是媒体必须正视的问题,可以把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坚持法律他律和道德自律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引导与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作为规范涉案报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传播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佳 《新闻前哨》2012,(2):76-77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专业的传播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行动和道德标准,都是媒介伦理的指导和规则的范围涉及所在。信息传播媒体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伦理的约束下,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剖析了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应注意的媒介伦理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应急报道中应遵循的媒介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